引导语: 《登鹳雀楼》这首诗大家都非常熟悉,这首诗也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必学古诗,今天我们来看一下《登鹳雀楼》与人生的三重境界。
“白日依山尽”,这是一个人向西看的;“黄河入海流”,这是一个人朝东望的。这是一个人自西向东举目四望,找不到一个伴侣,甚至找不到一个对手时的那种孤独感。
怎么办?只能通过努力提升自己的修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你要不断提升自己精神的境界,来对抗这种人世间的孤独。这是第一。
第二,“白日依山尽”是无常,是人类无法抗拒的无常。有谁听说过今天的太阳我们不让它下山它就不落了?不可能。这个太阳是一定要落的,而且是人类无法抗拒的。
“黄河入海流”是什么?李煜说了,“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而且是人类无法抗拒的无常,面对这种无常,这种孤独,我们怎么办?“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大家知道,《给孩子的古诗词》不仅有了文字版,而且,叶先生怕文字版出来以后,有一些家长、老师对一些篇目的理解还是上不去,所以叶先生又把这218首诗词每一首都诵读了一遍。个别的比如说《登鹳雀楼》,她又进行了讲解。
这一次(讲诵版出版)录音录像的'过程中,她又讲了第三重境界。她说,每一首绝句,最重要的一定是最后两句,这首诗说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说,即使你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层次和平台,已经看到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样美好的场景,但是,你还要不断地力行,不断地上进,你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你的人生才能到达一个更高的平台,你的生命的意义才能更进一步的提升和彰显。
所以我们看,王之涣写了这几句诗,这么多年来我们的教材都在选,但是有谁真正地读懂了这首诗,有谁又真正读懂了王之涣?
拓展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
始建于北周 ,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周围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以王之涣《登鹳雀楼》最富盛名。1997年12月,该楼的复建工程开始,2002年9月26日,新鹳雀楼落成并开始接待游人。新建的鹳雀楼为仿唐形制,四檐三层。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约在557-580年间),历经隋、唐、五代、宋、金700余年后,至元初成吉思汗的金戈铁马进攻中原,毁于兵,仅存故址。明初时故址尚存,后因黄河水泛滥,河道摆动频繁,其故址随之难以寻觅。人们只得以蒲州西城楼当作"鹳雀楼",登临作赋者不绝。清初诗人尚登岸写道:"河山偏只爱人游,长挽羲轮泛夕流。千里穷目诗句好,至今日影到西楼"。
《蒲州府志》记载:"鹳雀楼旧在城西河洲渚上,周(公元557-571年)宇文护造。"唐朝李瀚有《河中鹳雀楼集序》云:"宇文护镇河外之地,筑为层楼,遐标碧空,影倒横流,二百余载,独立乎中州,以其佳气在下,代为胜概。唐世诸公多有题咏。历宋至金明昌时尚存。有河中府录事李逵书楼额。"元代王恽《登鹳雀楼记》云:"至元壬申(公元1272年)三月,由御史里行来官晋府,十月戌寅,按事此州,获登故基,徙倚盘桓,逸情云上,虽杰观委地,昔人已非,而河山之伟,云烟之胜,不殊于往古矣。"旧志云:"明初时,故址尚可按,后尽泯灭,或欲存其迹,以西城楼寄名曰鹳雀"。
改革开放以来,重修鹳雀楼的呼声日益强烈。1992年9月近百名专家、学者联名倡议"重建鹳雀楼"。永济市于1997年12月在黄河岸畔破土动工,拉开了鹳雀楼复建工程的序幕,是此楼自元初毁灭700余年后的首次重建。2002年9月26日,新鹳雀楼落成开始接待游人。
鹳雀楼四周以古典园林分布,呈"四区十二点"布局结构。
1、名楼浏览区。包括:门殿、鹳影湖、唐韵广场和名楼中心浏览区。
2、黄河风情浏览区。包括:蒲州风情园、黄河风情馆和柳园。
3、山水浏览区。包括:苍山苍林自然景观区、吉祥如意湖和鹳雀宛。
4、康乐浏览区。包括:蒲津康乐园、唐代马球场和日潭戏水园。
【《登鹳雀楼》与人生的三重境界】相关文章:
6.茶与人生的散文
7.悟与人生的散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dengguanquelou/18694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