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脍灸人口、老少皆知的唐代边塞诗人王之涣的五言绝句,也可能是唐人五绝中最好的一首。短短的二十字中,表达出登楼所眺望的山河景色之壮丽,与抒发了内心所涌现的哲思情怀之深邃。全诗由两个对句形式组成,巧合天成,丝毫没有任何匠意表现于其中,意境浑圆深远,并且将景色,理趣,情怀完整地消融统摄于这二十个字字珠玑的五言绝句之中。首先,让我们看看鹳雀楼这座古建筑。
二、鹳雀楼与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和江西南昌的藤王阁合称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楼。旧址位于蒲州城西南黄河岸畔高阜处(今山西省永济市),始建于南北朝时代,为北周(公元557-580)蒲州守将宇文护修建,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五上说:“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中条即中条山,在山西永济西南,山狭而长,东太行,西华岳,此山居中,故名中条。大河就是黄河。鹳雀楼由于前瞻中条山,下瞰滚滚黄河,气势显然宏伟壮观,又加上位置优越-西傍长安,东临洛阳,所以历代都吸引了无数的文人雅士来此登临赋诗。《全唐诗》中便收录了有关鹳雀楼的诗不下三十首,当然王之涣这一首五绝便是其中最出名的一首。
古代的蒲州城是山西西南滨临黄河岸边的名城,远在战国秦昭王(秦始皇的曾祖父)时便在古蒲津渡口架设起一座横跨黄河的浮桥,依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当时是以竹索修建,而横跨黄河两岸的浮桥因为大水汹涌的关系,所以时常发生桥断船沉的意外事故,一直到了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下诏重新建设浮桥。依照专家的说法,这座新建的浮桥是由两座连船百艘的曲浮桥相会合于河中的中间岛而连成。原先是竹索浮桥改为铁索浮桥,并且铸造了各重五千公斤的八尊大铁牛和八尊大铁人策铁牛分置于黄河两岸(即两边各有四铁牛四铁人)更在中间铸造了铁山二座,铁柱十八根作为铁锚,由粗约三十毫米的铁索连在铁牛铁柱上,八头大铁牛便像浮桥在两岸的桥头墩一样镇守着大河两边。这座跨河的蒲津浮桥虽然时有损坏,但经过维护保养,竟然一直使用到明朝!后来是因为黄河主流改道和河水泛滥,浮桥以及铁牛铁人才被埋在泥沙之下。1988年八月,考古学家在蒲州黄河故道上发掘出四尊镇桥铁牛、铁人,抹去泥沙后发现铁牛竟然不生?也不腐蚀,经化验是由七种金属铸成的。而在蒲州蒲津浮桥的这一端,便是临河的鹳雀楼之所在!鹳雀楼自宋代以后便不复存在,一种流传了很久的说法是元朝初年(1272年)为战火所毁,但由蒲津浮桥的厄运来看,鹳雀楼更可能也是因为河水泛滥,再加上原址所在已变成冲积平地而黄河又改道,故址远离黄河,使“黄河入海流”顿失所据,所以便失去了重建的意义。直到1997年年底山西永济市政府才择现址施工重建,估计2002年全部工程完竣。原楼高约三十公尺,占地约二千平方公尺,属唐式四檐三层结构的木质楼。现在重建的鹳雀楼外形为四檐三层的仿唐式建筑,内部共有九层,高七十三点九公尺,占地约八千二百多平方公尺,再加上规划了北、中、南三个景区,分别是黄河文化游览区,人工湖(三十公顷左右)与休闲度假区,占地之广可以想见!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dengguanquelou/1759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