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答谢中书书》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灿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作为初级中学的八年级学生,文言文基础较薄弱,阅读能力偏低,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不高,因此在教学时,老师要指导学生疏通文意并积累重点词语,更要从恰当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操。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交辉、歇、颓”等文言词语;
2、简介作者及相关文体知识;
(二)能力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增强学生文言语感;
2、赏析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融于其中的感情;
(三)情感目标:体会作者酷爱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
二、教学设想:
(一)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 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1、课型:教读课;
2、思路:以读带学。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音准确、读通文句、读出韵味;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古往今来,秀美的山川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他们歌咏自然,寄情山水,并将自己的内心感受与友人交流。今天,我们就将一起学习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的一篇山水小品----《答谢中书书》。
(二)释题:简介陶弘景及“书”这种文体;(向学生分发相关文字资料,请一名学生为大家介绍。)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
明确:让学生听准读音,听清朗读节奏、语气、语速等;
2、学生自读课文一遍;
明确:让学生印证读音及朗读节奏等;
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点评;
4、自由读两遍课文;
明确:通过自由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做到流利朗读;
5、集体朗读课文;明确: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6、疏通文意:明确:(1)同桌对译,如遇有问题,先在组内讨论解决;
(2)重点词语:(请同学回答)
(3)全班质疑问难,理解文章大意;
7、背诵课文;明确:(1)自由竞背;(组内互相检查背诵)
(2)教师抽查背诵;
(四)品读课文,探究文章内涵;
齐背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组内讨论交流;
1、找出文中写景的语句并齐读,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山川之美的?
2、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仔细体味一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六)学习小结:课文开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陶弘景也描绘了一幅这样清丽的山水画,他描写了哪些山川美景呢?又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反复阅读课文,用下列句式说话:
“我从文中 句中,读出了 之美,作者写出了它 的特点。”
学生朗读交流。
教师点拨:首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其次“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写出了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石壁耸立两岸,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自然美不胜收。
第三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出了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
(七)拓展延伸:将“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拓展成一段优美的景物描写,注意展开联想与想象,70字左右。
(八)布置作业:
1、积累文中写景的句子,并抄写一遍;
2、背诵并翻译课文。
板书设计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总:———— 赞“山川之美” “美”——文眼
山水相映成趣 动静结合 远近高低
分:具体绘景——色彩配合如画 视觉听觉 如诗如画 文章意境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对偶借代 描写抒情
总:———— 感慨“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期与谢公比肩自豪,酷爱自然归隐林泉志趣
附:文字资料
1、作者简介:陶弘景,南朝齐、梁间文学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字通明,号华阳
隐居,丹阳秣(mo)陵人,有《陶隐居集》。他好读书,喜道术。20岁以前被萧道成引为诸王侍读。齐武帝永明十年,辞官不做,归隐山林,炼丹习道,自号华阳陶隐居,但隐居后仍不忘荣利。梁武帝萧衍(yan)早年曾和他交游,即皇帝位后,经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时人号为“山中宰相”。
2、文体知识: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daxiezhongshushu/2041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