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艺术境界

春江花月夜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引导语:《春江花月夜》的诗人张若虚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对人生哲理不懈追求,对宇宙奥秘积极探索,从而汇成一种景、情、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遥远的意境。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艺术境界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韵味悠长的诗歌名篇。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每个字都蕴含着美的遐思,每个字都浸透着美的体味。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诗首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似春潮涌来,勾勒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水光滟滟,花光离离,好一派幽美恬静的夜色!诗人用一个“生”字,将春、江、花、月四字逐字吐出,而夜字亦暗含其中了。“江流”两句实写郊景,“空里”两句虚写月光,整个宇宙山川笼罩于皎洁的月辉之中。在这些景物中,诗人对月光观察极其细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湾湾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并又巧妙地交待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面对如此纯净,充满神秘色彩的大自然,诗人忽发奇思妙想,自田地初分,便有此江此月,那么,究竟谁是第一个看见月亮的人?这江月又是从哪一年起照临人间的?人有死生,然代代不尽;月无古今,故年年相似,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诗人仿佛在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秘密,似乎有点感伤但并不是绝望。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诗人笔锋一转,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诗人叙写了游子和思妇的离愁别绪,明静的诗境中融入了诗人淡淡的哀伤。“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通过设问引出一种情思两地愁,更使诗情荡漾,曲折有致,中间的转换丝毫没有突兀之感。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景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这八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月光似乎对思妇怀着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卷”、“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惆怅和迷惘。此时此刻,月光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看看天空的鸿雁和水中的鱼儿,如今它们也无法传递喜讯——自然又凭添几重愁苦?!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清满江树。”诗最后八句写游子的思归之情。花已落,春欲老,月西沉,江远去,可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从诗人对这些景物的描写中,一个深怀淡淡哀伤和凄苦之情的游子似乎已立在我们面前。“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纵观全诗,《春江花月夜》所写虽然仍是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但却注入了新的含义,做到了融美景、诗情、哲理为一体。诗人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对人生哲理不懈追求,对宇宙奥秘积极探索,从而汇成一种景、情、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遥远的意境。难怪这首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chunjianghuayueye/25908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