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鉴赏

春江花月夜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导语:《春江花月夜》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下面是小编整理一篇《春江花月夜》的文学鉴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春江花月夜》的文学鉴赏: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现代读者是非常熟悉的,它是公认的唐诗名篇,但在历史上这首诗曾经长期不被重视,作者也没有什么名气,以至于我们对张若虚的生平只能作一个极其简单的介绍。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人,文辞俊秀,与贺知章、包融、张旭齐名,号称“吴中四士”,曾官兖州兵曹,此外的生平事迹无从考知。他的作品,我们今天只能看到两首诗,其中一首就是这首《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乐府旧题,据《乐府诗集》的记载,它原属于“清商辞典”的吴声歌曲,最早写作此题的是南朝的陈后主,但其作品已经散失。那么现存早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有三人,作品一共有五首,皆为五言四句,或者五言六句的短篇。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则是长篇的七言歌行,共三十六句,在体制上具有很大的创新意义。

  从内容来看,陈后主所写的《春江花月夜》虽已不存,但《乐府诗集》的解题中称其为尤艳丽者,可以推知与其《后庭玉树花》等属于同样的风格倾向,仍然是所谓的宫体。但是后人的拟作则逐渐偏离了宫体的倾向,例如隋炀帝的二首,虽然还有一些南朝乐府诗的风格倾向,但毕竟词句清丽,与南朝的宫体逐渐分道扬镳。到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则不过沿用乐府旧题这个旧瓶子,装在里面的全是新酒了。

  闻一多先生认为,张若虚向前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程千帆先生更准确地指出,张若虚已经与宫体诗彻底划清了界限,除了题目相同之外,他的《春江花月夜》已经和陈后主的原作不可同日而语了。

  全诗由景入情,由客观景物转到人间离情,但始终不离开题面中的五个元素,正如明人王世懋、钟惺、谭元春等人所指出的,全诗都围绕着“春”“江”“花”“月”“夜”五字做文章,扣题很紧,如果更细致地品读,则可发现全诗的核心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月。清人王尧衢对此诗做过一个统计,春字四见,江字十二见,花字只二见,月字十五见,夜字亦只二见。

  其实,即使没有出现“月”字的一些诗句,又何尝不是描绘月亮,例如“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句中虽然不见“月”字,但又是字字在写月,是典型的烘云托月。《春江花安月夜》对月光的描写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写月光给人带来的寒冷感,是“空里流霜不觉飞”,写月光缓慢的移动,是“可怜楼上月徘徊”。这些诗句都使读者身临其境。此外,举凡人们望月时常会产生的一些联想,明月是有情还是无情,离别的情人在月夜为何会格外的相思,也就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可以说,从总体上讲,《春江花月夜》通篇都围绕着一个“月”字,是唐诗中最早出现的咏月名篇,是一首月亮的颂歌。这是全诗的第一段,它勾勒出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美丽境界。

  我们知道,江南地区春天多雨,江水迅涨。东流的江水,遇到从大海西上的潮汐,互相鼓荡,浩渺无边,一个“平”字言简意赅地写出了江水与海水连成一片的奇特景象。表面上平淡无奇,其实一字有千钧之力。伴随着奔腾而来的潮水,一轮明月也从东天冉冉升起。地球上的潮汐,本是海水受到月球的引力而产生的自然现象。诗人他未必知道这个科学道理,但是他用细致的观察,或者从日常生活的经验中得出了相似的结论。由此,谁说科学与诗歌之间没有相通之处?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写法,一个“共”字,使潮水与明月都充满了生气,仿佛是两个有生命的物体,全句也呈现出一种动态之美。从第三句起,诗人的目光随着逐渐西行的月亮溯江而上,发现千万里的江水都沐浴在月光之中,江面上泛起滟滟的波光,江边上则是春花烂漫的芳甸。在月光的笼罩下,繁花似锦的树林蒙着一层洁白的细雪,这是春天的月色才得一见的奇特景象。“空里流霜不觉飞”,一句实有双关的含义,月光洁白晶莹,月光给人带来一丝寒意,妙在诗人并不说月光如霜,而是直说“空里流霜”,从而把诗人在月光中久久站立的感觉真切地传递给读者,读之浑如身临其境。末句“汀上白沙看不见”,意指整个江岸都沉浸在月光之中,并且与月光融成一片。这八句诗从江海写到花树,一切都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中,最后只见月光。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随着诗人的目光逐渐凝聚,最后集中到月光自身,好像画龙点睛。

  诗的第二段呈现出澄澈清明、幽静寂寞的境界,最有利于人们遐思冥想。诗人久久地凝望着月光,不由得神思飞扬。

  闻一多先生说得好:“更迥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他又说:“对每一个问题,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更满足了。”

  迷惘不是糊涂,而是对宇宙奥秘的理解和钦佩,诗人理解人生短促而宇宙永恒的道理,但是他并没有陷入悲观和绝望。他明白个人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但是人类代代相续的生命却是永无穷已的。所以人类的存在仍然是绵延长久的,他们能够年复一年地与江月相伴,如此,诗人就跳出了个人生命短促所引起的悲伤主题的一个约束,从而获得了一种满足。他开始展望遥远的未来:江上明月是在等待何人呢?这样,诗人就把眼前的感受延伸到了未来,也即融入了天长地久的时间长河。这是诗的第三段。《春江花月夜》共有两大主题,前十六句写诗人江畔望月之情景,后十六句写游子思妇的月夜相思,夹在中间的这四句则是一个转折。凡是长诗的转折,必须承上启下,又必须转变自然。上段的末句是说“但见长江送流水”,此段以“白云一片去悠悠”接之,同样是目随景移,同样是思绪远扬,况且浮云飘泊无定,正如游子之萍踪难觅,诗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相隔天涯的游子与思妇,今夜对此明月,当时怎样的两地相思,于是顺理成章地转折到游子思妇、月夜相思的第二主题。末句“何处相思明月楼”,下起第四段的首句“可怜楼上月徘徊”,转接无痕,章法妙不可言。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chunjianghuayueye/213283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