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的小说用抒情的笔调描绘着独特的北方自然景观与民俗风情,无论是内容层面还是形式层面都极力表达着人性的温情之光。
构成小说艺术魅力的因素是多元的,作家们都有自己钟情的手法,迟子建以浓郁的地域乡土文化气息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她的作品无论是内容层面还是形式层面都极力表达着人性的温情之光。在她的小说世界中,自然是有灵性的,人情是温馨良善的,她常用儿童视角去叙述,以童心的美丽纯洁去映照自然,传达洁净与温情。因此她的小说世界是唯美的,这种富有个性的美学实践,使其作品似一幅幅恬淡、温情的画卷,让人产生愉悦的审美享受。
一、充满灵性的自然
迟子建用抒情的笔调描绘着独特的北方自然景观与民俗风情,流露了作者对黑土地的热爱。在她的作品当中,大自然是被赋予性格的,是不可缺少的角色。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有灵有性的,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和绚烂的色彩,草木有情感,牛马有思想;生活在这里的乡民们与自然万物平等相处、相互尊重,体现着作家对美好人性与和谐世界的追求。
迟子建承认,在她的作品中,“出现最多的除了故乡的亲人,就是那些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动物。”创作初期,迟子建就表现出了对动物的偏爱,如《北极村童话》中那条叫“傻子”的狗,《白银那》中充满灵性的鱼,《鸭如花》中那些鸭子等。典型的是在《越过云层的晴朗》中,她借助狗的眼光来观察事态人生,这只狗仿佛通晓人性,知道人世的沧桑变化,与人有着亲密的感情,用狗的单纯来反衬人的复杂。短篇小说《一匹马两个人》中迟子建赋予那匹忠实的马以灵性,让它成为小说中的重要角色。“它在别人家里是马,在他家就是人”,这句话道出了老马在老头、老太婆心中的地位。迟子建通过对动物的描写营造了一个温情、灵性的自然世界,表达着自然对人的理解以及人与自然的相通。在她的小说当中,自然被置于小说的中心位置成为角色,具有自己的灵魂、情感和力量。
迟子建“灵性自然”的主题追求还体现在其小说对自然的人格化。即把自然理解成一个善解人意的世界,自然透着温情,人也依恋着自然。中篇小说《零作坊》中的翁史美,高兴时觉得自己是一条顶破冰层的鱼,失意时觉得自己是冰封河底深处的鱼,她渴望自然的抚慰,在她心中,自然是亲人与朋友。迟子建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经常使用拟人的手法,如《日落碗窑》中对田园风情的描写,“土豆长成了,一个圆鼓鼓的白脑袋拱在黑土地里……最值得看的是朝天椒,它们被充足的太阳给晒红了,一个个呱着可爱的小嘴看着天,妖艳异常”。拟人的使用使自然具有了人的意识和情感。富有灵性内涵的自然界不再是小说中描写的一个对象,而成为一个充满活力与激情的生命体。人与自然之间不再是掠夺和报复的对象,而是相融相惜的姐妹。这种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揭示了迟子建与自然的心灵相通,表达了她对自然与乡土的热爱,并影响着迟子建的创作倾向和审美情趣,增加了迟子建小说的文化意蕴及美感。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chizijian/1891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