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教学重点及练习
《长恨歌》白居易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下面是yjbys小编整理的文章考题,供大家参考!
《长恨歌》教学重点及练习
一、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的讽谕诗以《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感伤诗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他的闲适诗深受陶渊明的影响。白居易诗风平易通俗,以故为新,变化多端,用常得奇,时称“元白体”。作品多收录于《白氏长庆集》。
二、课文简析:
1、本篇是白居易根据唐玄宗和杨妃的爱情悲剧所创作的长篇叙事诗,与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互相映衬,各具特色。诗篇可分为四个层次:
(1)杨妃入宫受宠,明皇迷色误国;
(2)马嵬生离死别,蜀中伤心断肠;
(3)还都触景生情,回宫绵绵相思;
(4)仙山寻得杨妃,遥寄信物誓词。
2、关于《长恨歌》的爱情主题。
(1)《长恨歌》是白居易的最著名的感伤诗之一,这首长诗通过李杨悲剧的描写,歌颂了他们真挚和专一的爱情。
(2)从长诗的结构来看,贯穿全诗的是李杨的爱情。诗的前半部是对杨妃生前与明皇相爱的描写,后半部是表现杨妃死后杨杨对爱情的坚贞和追求。从诗歌整体内容上考察,为了突出李杨爱情,选择和集中了那些最能表现杨杨真诚和专一的爱情情节。全诗用最大的篇幅、最多的笔墨、最深的情感,写他们的结合、分离与怀念。
(3)白居易对历史人物唐玄宗与杨贵妃是赞美、同情大于批评。诗的前半部分的有些内容,虽然含有讽刺或谴责的意思,但这仅是为了交待李杨爱情悲剧发生时的情形,以显示悲剧结局的必然性。所以,这种讽刺或谴责的含意,表现得不显着,客观效果很微弱,它们并没有掩盖全诗的主要倾向,即对李杨遭遇的同情和对他们爱情的歌颂。
3、关于《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长恨歌》在叙事中插入多处景物描写,移情入景,情景交融。
(1)融情于景。如:“黄埃散漫风萧索,支栈萦纡登剑阁。„„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
(2)触景伤情。如“芙蓉如面柳如眉”,见到“芙蓉”、“柳叶”想起杨贵妃。以此表达唐玄宗内心伤感。
(3)再如第三段对景物的描写,“春风桃季”与“秋风梧桐”。文中极力铺写美景与萧条相映衬,通过两者穿插起来形成强烈的反差,以烘托极度的悲伤。
根据课文,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汉皇重色思倾国”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②“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两句在诗中有何表达效果?
③简要概括本诗刻画的李隆基和杨玉环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④试结合诗中第二部分对景物的描写,举例说明它们是怎样和表达情感结合起来的?
参考答案:
①从内容上而言,它点明了唐玄宗的好色。从结构上而言,体现了作者构思上的独具匠心。构成了全诗纲领,既提示了故事悲剧的原因,又唤起和统领全诗。
②诗人以此作结,既点明题旨,回应开头,又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同时也给读者留下联想、回味的余地。
③李隆基:既荒淫重色又对爱情真诚执著。
杨玉环:美貌、忠贞。
④唐玄宗在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
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使感情更进一层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changhenge/31837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