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冰心、丁玲们的"男性史"

冰心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引导语:在中国20世纪初,为人父母者的性别观念多少都受到传统性别偏见的影响,只有少数接受外来文化熏陶的先进人物才能以平等精神对待子女,那么我们了解一些关于冰心,丁玲等人的"男性史"是如何的?

  儿童的性别角色社会化始于家庭,其机制是性别期望、性别认同和模仿。女作家冰心曾指出:童年有许多印象、许多习惯,深固地刻画在她的人格及气质上,而影响其一生。儿童性别观念的萌发,与父母亲的思想观念有很大关联。20世纪初,为人父母者的性别观念多少都受到传统性别偏见的影响,只有少数接受外来文化熏陶的先进人物才能以平等精神对待子女。如,梁启超之对梁思顺,康有为之对康同薇。

  冰心:“男性化”的童年

  冰心(1900—1999)生于庚子之役的动乱年月。1901年春,才五个月大的冰心跟随父母移居上海。1903年,冰心的父亲筹办烟台海军学校。因母亲多病,冰心整天跟在父亲身边,目睹了他的种种工作,“得到了连一般男子都得不到的经验”。为了方便起见,她总是身着男装,父母叫她“阿哥”,弟弟们称她“哥哥”,弄得她自己也忘其所以了。据冰心自述,她的童年没有丝毫少女气息,没有同龄女伴,没玩过娃娃,没学过针线,没有脂粉,没戴过花。冰心儿时的理想是像父亲那样,做“裘带歌壶,翩翩儒将”,“并不曾想到我的‘性’阻止了我作他们的追随者”。11岁时,冰心回到故乡福州。因为这个转变,她才从父亲的身边回到母亲的怀抱,开始了她的少女时期。她说,若继续以前的生活,“我很容易变成一个男性的女人”(冰心:《我的童年》,1942年写于歌乐山,收入《冰心七十年文选》,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199页。)。

  冰心的父母对待女儿的态度是20世纪初的特例。冰心的父亲谢葆章(1866—1940)服役于洋务运动的产物——晚清海军,曾亲历中日甲午海战。他曾到英、日、法、意等国访问,并与深谙西方文化的启蒙思想家严复交往甚多。因为有一个在教会书院里执教的兄弟,谢葆章的四个孩子都是他亲自请教会医院的女医生来接生的。“男尊女卑”的传统偏见并未占据谢葆章的头脑,他对子女的培养方式,如衣服、玩具、行为,并没有因性别不同而刻意区别。冰心在宽松的男人世界中超越了性别偏见对女性成长的负面影响。她所说的“男性化”趋势,是指缺少“娃娃、脂粉、女红”之类的女性外部气息,而这恰是传统性别期望赋予女性的特征。冰心“翩翩儒将”的梦想也说明其性别认同不同于一般女孩子,她更多地模仿父亲。而她11岁以后回到母亲身边所产生的归属感,则标志着其性别认同的变化:由模仿父亲转向模仿母亲。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bingxin/30283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