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说课稿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边城》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边城》说课稿1
一、说大纲
《边城》《荷花淀》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课文。属于现代文阅读单元。这两课都是小说,应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说的三要素。这两篇课文从知识角度说,都着力表现一种人性之美。从思想教育角度来说,有利于让学生返朴归真,由《边城》感受上世纪初湘西少数民族纯朴的风情和善良的心灵。从《荷花淀》感受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一代妇女的崇高思想觉悟和传统美德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沈从文和孙犁的语言都具有清新秀美自然的特点。值得让学生反复体会摹仿。
二、说教材
这两篇课文写作年代不同,生活地域不同,一南方一北方,一种是人与人之间的纯朴情感,一种是先进思想武装起来的高尚情操。
《边城》是一部爱情悲剧,表现湘西苗族人民纯朴的心灵。《荷花淀》的思想境界就不同了,是新型妇女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作品。
这两课的语文都十分优美,两篇文章的共同特点就是有诗情画意。可作诗体小说,值得学生好好品味。
三、 教法
这两课都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课件。
《边城》可以让学生先观看电影故事片,可以使用PPT教学课件,让学生了解对作者的介绍,观看凤凰县城的优美景色。
《荷花淀》可以让学生观看有关白洋淀的视频资料。
从课堂活动上考虑,教《边城》可以让学生给课文加小标题,《荷花淀》可以让学生编故事提纲。让学生去分析结构。
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可以就课文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翠翠为什么哭?
可以进行比较阅读,把水生嫂和翠翠进行比较,或把祥林嫂和水生嫂进行比较。
教学程序可以有如下考虑:
1、用视频资料进行铺垫;
2、作者介绍;
3、分角色朗读;
4、概括段意;
5、讨论语言特色;
6、讨论主题。
四、说学法
鼓励学生查资料,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反复阅读体会语言精妙优美。
课堂上配合教师概括段意,讨论主旨。
《边城》说课稿2
尊敬的专家评委,亲爱的老师们:
伴着清幽的笛声,沿着潺潺的溪流,今天我们将共同走进大师沈从文笔下悠远的边城,倾听一曲美丽而纯净的田园牧歌,我是号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美丽边城纯净牧歌”。
我说课内容分为五部分:活水思源说教材、因材施教说学情、独运匠心说方法、由浅入深说过程、学无止境说反思。
一、活水思源说教材
《边城(节选)》是高教社《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小说阅读与欣赏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为乡土小说的代表,边城是一部诗意湘西的纯美画卷,课文选自小说的第一章,再现了平和、静默的渡头生活,突出了边城纯净的自然美和淳朴的人性美。
二、因材施教说学情
本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导游班学生,女生占绝大多数,90后的他们自我意识较强,受功利思想影响较深,但他们思维活跃,想像力丰富,表现欲强,又情感细腻,容易被感动。因此文中如画的风景,至纯的人性就是一个很好的情感教育切入点。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理清情节,赏析环境,品味湘西风土人情。【能力目标】: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学会思考,提高导游词创作能力。【情感目标】:
感受湘西自然之美,感悟震撼心灵的人性之美和作者对边城的一往情深。
教学还需“因课制宜”,因此,结合教材和学情,我将
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分析细节描写,探索人物形象,感悟边城之美。
教学难点为:探讨作者对边城的深厚感情。
三、独运匠心说方法
为了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本课将借助多媒体和信息化平台,采用任务驱动法,自主阅读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重构知识,积累情感,通过评价,内化审美体验。
四、由浅入深说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分三大步:走“边”赏美景;入“城”识人心;“边城”蕴深情。
第一步:走“边”赏美景。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首先是课前准备,学生登录班级空间,自主学习,观看微课《初识边城》,初步感知小说的风格特点和作者创作动机,并根据初步的阅读体验,完成边城的导游词创作。
我用检查作业的方式导入,展示学生上传到班级空间里的作品,并把这些作业归为三大类:景美,人美,景美人更美,由此引入课文。
其次是欣赏“边”景
本环节我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和合作探究法。
紧扣题目“边”“城”二字,分别逐步分析“边”和“城”的特色。
首先感受“边”的特色。文章开篇便将读者引领到湘西的一片旖旎风光中。抓住体现“边”的细节——“边境”“渡船”“八个一”,感受小城宁静深邃,山清水秀的景美……
然后展示并点评学生甲关于景美的导游词。【设计意图】是:
由“边”入手赏美景,分析环境描写符合学生认知习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第二步:入“城”识人心
这一步骤主要感受“城”的特点。
“城”因人而成。故着力探究人物描写,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逐步领悟人物的真善美。
师生共同明确:主要人物——翠翠;次要群体——爷爷和渡船人。
分析翠翠从三方面入手:辨形、品性、知心。
首先是“辨形”,从年龄,外貌方面分析
抓住这些外貌描写的文本点拔学生通过几个简单的比喻,表现出作者笔下翠翠的健康活泼、聪明伶俐和无拘无束。
其次是“品性”,深入认识翠翠,从行动、语言两方面分析。
帮助爷爷渡船时熟练的动作、简洁的语言,把翠翠的懂事、纯净、简单和对爷爷的爱勾勒了出来,让学生感受到,翠翠如山林的翠竹那样,俨然化作了自然的一部分。
接下来是“知心”。
对翠翠的内心世界的认识关键抓住文本最后两节的几个细节:
说明在闲适单调的生活背后,翠翠也有她的孤独寂寞和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但是这心事又无从诉说,于是作者笔下,这薄薄凄凉、淡淡孤独、清清冷冷的少女情怀在不经意的举手投足间,尽显无疑。
通过这样层层分析培养学生通过表象看本质的能力。
翠翠之后,通过对爷爷对待职业和抚养孙女的态度、工作动力的分析,探讨爷爷的形象及性格特点。
抓住第十段中的关键句说明爷爷工作或生活的动力——一切为了这个女孩子。于是,爷爷的恪尽职守,善良朴实,舐犊情深就显而易见了。
渡客群体的善良,淳朴,一笔带过。
通过对翠翠,爷爷及渡客群体这些人物层层深入的分析,水到渠成地归纳出边城人的共有特点:淳朴,善良,与人为善。【设计意图】:
本环节是本节课教学重点,紧扣题目,通过分析得出“城”的特色是善良淳朴的人美,重点研读翠翠这一人物形象。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印象。
第三步:“边城”蕴深情。
首先探讨作者“情”之所依。
领略了如画美景,感悟了至美人性,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根据上述景美人美两部分析,结合视频,请学生畅所欲言,哪些细节可以看出作者对边城的深情?
给出指导性建议:祖孙之间的亲情、渡客与祖孙之间的朴素人情,景中含情。清澈的溪水、逼人的绿色甚至乖顺的小狗都是作者情感的寄托。
然后展示学生关于景美人更美的导游词,并表扬。并思考爷爷和渡客,导游和顾客,他们之间有共性,作为导游,应该怎样对待职业,对待美景,对待游客?
最后要求学生完善自己的导游词,对比边城,为家乡溪口写一篇推广旅游的导游词并上传到班级空间,择优向专业老师推荐编入校本教材,这是学生选入教材的杜娟谷导游词,学生写道,杜娟谷山体柔合,环境清静悠闲,边片成林“静”,“幽”,“隐”,“绿”。【设计意图】:
理解作者情感是本课的难点,通过感悟作者深情,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质朴真诚的可贵,既是情感教育的需要,更是深入探究边城之美的需要。并且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让学生明白导游的中心不仅在于风景,更在于人文。
板书回顾,课堂小结。
五、学无止境说反思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堂活动虽已结束,但反思还在继续。整个教学过程,我力求体现以下三个特色:
首先紧扣“边城”,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紧扣题目“边”“城”两个字眼,从“边”入手欣赏美景;从“城”入手品味人性,感悟“边城”体会情深。
其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从景美到人美,从外表到内心,从欣赏到思考,从深思到动手,从课本到现实,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锻炼能力,学会思考,服务专业。
从学生的专业出发,让导游专业的特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最大程度的体现文化课和专业课相融合的教育理念。
但是,怎样把情与景、情与人更好地结合起来?怎样把专业特色更好的渗透到文本分析中?在分析人物的过程中,怎样运用并把握好角色扮演?仍然需要我不懈努力。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评委的聆听。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biancheng/38761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