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极力讴歌的传统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
沈从文《边城》艺术探微
著名学者李健吾评价《边城》说,“这里一切是谐和,光与影是适度配置”。人教版高中语文节选了3―6节,在授课时,笔者和学生一起从“适度配置”入手,探讨《边城》的和谐之美。
背景环境――闹与静
第三节,开篇简要交代边城的安宁、有序的特点后,便用本节三分之二的笔墨,向读者展示边城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端午节。“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莫不”、“任何”、“必”,通过这些极为概括性和肯定性的文字,从参与度来说,端午节是边城传统的欢庆的节日,城中的每一个人都热情地投入到庆祝活动中去,不管哪年,皆是如此。从节日场面来说,庆祝胜利的鞭炮声、赛龙舟擂起的鼓声、两岸人的呐喊助威声,将节日的欢庆热闹推向高潮。而翠翠所处环境的宁静与这份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文章写道:“翠翠正坐在门外大石上用棕叶编蚱蜢、蜈蚣玩,见黄狗先在太阳下睡着……”这是一个安静的画面,静静的阳光,安然沉睡的黄狗,编棕叶玩的翠翠,没有任何声响。从表现人物内心来看,翠翠对边城端午的热闹浑然不觉,这源于翠翠心底的宁静。同时,在远处热闹声响的陪衬下,翠翠沉醉于两年前与傩送邂逅的美丽记忆中,这也体现出翠翠具有的自然、纯净之美。热闹的节日,无碍主人公翠翠安静地出场,在这一份热闹的映衬中,安静带有了空灵与悠远之感,也给人一种热闹归于寂然之感。正因为沈从文先生对于自然、纯净之美的热爱与珍视,才做到了对背景环境闹与静的适度配置。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biancheng/2836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