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一个快乐的节日,让人喜欢的节日。下面是欢庆春节手抄报图片,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春节临近,我们来到丽水的外婆家过年。这里山清水秀,城市四面环山。
春节期间,这里街道两旁的树上挂满了红灯笼。到了夜晚,彩灯闪烁,犹如天上的繁星点点。密集又错落的红灯笼散发出悠悠的暖色,播撒在路面上,马路也变成了橙色。
闹市的商铺街上家家都开始卖酒水、糖果、坚果、对联、窗花、鞭炮等热门商品,街上的统一色调就是红色的,熙熙攘攘的人流穿梭在红色的海洋中。
一到过年时候,外婆外公就变得很忙碌。一边上街采购种类繁多商品,一边在家做各种各样的糕点,糍粑、米糕、红糖糕、粽子、生粉果、豆腐丸……
我最喜欢跟着外婆做糕点,龙泉人在糕点上很会动脑筋,不管是年糕、松糕、糖糕,都象征着“节节高”的喜庆意思。也有专门卖这些传统小吃的商铺,但是到了春节,人们不再满足于购买现成的糕点,而是亲自动手,希望自己家的生活来年蒸蒸日上。
今天我们就要做八角松糕,外婆在前一天就先背着三斤籼米,七斤糥米去磨坊磨成了米粉。只有这种比例的米磨成的粉才能糯中带松。
外婆把米粉倒在一个大盆里,再用三斤白糖两斤水搅拌成糖水,倒进米粉中,不多不少,要让搅拌的米粉干干松松中带一点湿润,又不能呈现糊状的。
外婆吩咐我把大铁盆里的米粉和糖水搅拌均匀,并把出现的块状米粉捏碎,我乐此不疲,手拿竹筛子把碎末状的米粉筛选下来,再手捏剩下的块状物,手掌一围拢,它立马“粉身碎骨”,对于小一点的块状,两只手指一捏,立刻瓦解。等我把米粉都弄匀称,就放置一夜,等第二天再把它们装进一个个竹蒸笼里。
大约半小时,香喷喷的米糕就出炉了,外婆又交代我把枣子、花生、萝卜丝等装饰物对称摆放在六边形的米糕上。
枣子、花生做为吉祥喜庆的象征,寓意多子多孙儿孙满堂,象征长寿多福!六角松糕寄托着这里的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除夕夜,外面响起了一阵阵鞭炮声,漆黑的夜空绽放出一朵朵绚丽的.烟花,万家灯火闪闪烁烁。好一派喜气洋洋的过年景象呀!
小时候,最盼的就是过年,总有许多好吃的,好玩的,噼里啪啦的爆竹总是让人很怀念。整个春节都是喜气洋洋的,最喜欢在这种热闹的日子里约上几个朋友一块出去走走。
腊月这天要熬腊八粥,不过一般在我们这儿,也能熬杏仁粥,白粥,许多人家基本不怎么熬粥。大人们不怎么喝粥,我们这些孩子最喜欢。从那冒着热气的大锅里,舀出一碗碗粥,往往会撒许多糖。馋嘴的孩子会吃很多————滋味很好。
除夕当属最热闹的一天,一大早就被恼人的鞭炮声吵醒了,一整天的热闹。入门。家家户户都是满满的酒菜香味,女人们都忙碌在厨房备年菜————腊肉,炸豆腐,肉丸子,这一天都要做好。男人们欢天喜地地去买酒,跟亲朋好友小酌两杯。
孩子们当然也没闲着,大一点的要么去厨房帮忙,还有打扫卫生,小一点的孩子在白天一般耐不住性子,会三五成群地结伴出去放鞭炮。
除夕这一天还得扎灯笼,小孩子们也帮忙,不仅扎门前院里挂的灯笼,也扎晚上孩子自己提的灯笼。有些人家自己扎,不少人家觉得麻烦,直接从外面买。不过,老一辈的人一向是自己扎,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在特定的时间亲手做特定的东西,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晚上才是重头戏,鞭炮声要响一整个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其实也就是杂烩。整盆的年菜,整盆的馒头,一段出来就让人独自直叫。大人都要喝酒,女人们聊着些家常,孩子们也在吃东西。还必须把菜加给孩子和长辈们。
吃过年夜饭后,最耐不住的就是孩子们,会拿着早就扎好的灯笼出门。除夕晚上是很热闹的,这天晚上分外亮堂。孩子们人手一盏灯笼,有纸糊的,有动物的,有卡通的,还有电动的,自然是琳琅满目。
这天晚上是一年中最吵的。每个孩子都会放炮,不到天亮绝对不会停。
正月初一这天虽说不如除夕热闹,但是人们依旧很快乐。大街上全是昨夜燃放过的爆竹纸皮。
大一点的孩子要提着礼当去给亲戚朋友家拜年,一天下来,压岁钱也收了不少,压岁钱是每个孩子的“痛处”,压岁钱一般都会被父母收走。
接下来几天大家都是串串门,走走亲戚家,孩子们玩玩鞭炮。
到了元宵节才是有一个高潮。这天天刚亮,街上早有好多卖元宵的,各种馅儿的————什锦的,芝麻的,陈皮的,白糖的,让人馋得不行。
要细细看过每一家的元宵,最后选择最好的带走几打————一部分炸,剩下的煮。这样的美食总让孩子们忍不住多吃几个,后果就是————不吃饭了。
晚上在博物馆总要举办灯展,各式各样,很是好看。还有许多许愿灯,其实就是孔明灯,写上心愿,点着了看着灯升上天空。
鞭炮声想起又落下,过年这出戏就演完了,尽管来年还会重复同样的戏码,但是每一年都有不同的欢乐,不同的年味,不同的喜庆。
【2017欢庆春节手抄报图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banbao/19126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