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刚上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我们就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对我们来讲可能是较为吃惊的。但不管怎样都谈不上惊喜。因为大多数大学是在大二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课。而且印象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是大篇幅的理论堆积而成的。虽然都在提倡要理论联系实际,然而这谈何容易。而课后我们又往往被英语、数学这些头疼的科目所纠缠不休,自己也不愿意去实践。所以“实践”二字也许只有在大四时才能真正有效。而且教这些科目的老师大都比较严肃,课堂气氛可想而知不会好到哪里。所以我对 “马哲”课的期望可以说是很低的。
上了第一节课后,我感到了有些意外的惊喜。因为我们的“马哲”老师不是一个老头,相反是一个看起来像爸爸一样的中年人。仅此点,原来对“马哲”课的一些担忧就少了些许。之后,更令我惊喜的是我们的课堂气氛、卜第一节课时,老师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直接进人主题。而是给我们谈了读书,谈了对学习的一些看法,及今后如何更好地学习“马哲”课。对于论文,我们以前从未接触过。()因此对于它的概念也很陌生,不知从何人手。但老师给了我们足够的时间来准备。所以不管第一篇论文内容是好是坏,但至少我们的态度是好的,是认真的。有了第一节课的经历,我对“马哲”课似乎有了那么一些兴趣,并期待着下节课的到来。
果然,以后的每节“马哲”课都很精彩。老师讲得高兴,同学们也听得有热情,甚至下课时,我们都愿意继续听老师讲完。这可以说是更令我惊喜的。先前的顾虑完全打消。老师讲的例子真实、生动,不知不觉中,把哲学课本中的理论都融汇其中。不仅印象深刻且记的牢固。接下来的一个惊喜是关于“马哲”老师的。我没有想到他会认真地把同学们写得好的文章收集起来,并打印成册,或者贴在教案里,给我们作为实例来讲。在讲到意识时,他引出的一个例子是关于两棵树的。教学楼前有两棵树,体裁、内容、形式、字数等都不限,但要求学生用真情实感来写出它们。老师读了几篇学生的文章,最长的有几千字,最短的仅一句话。但评分的结果是最长的那篇和仅有一句话的那篇都得了优。当时我的震撼很大,感到大学学习真的属于开放性思维。只要有内容,不管形式如何,采取何种方法,都会得到认可。就这一点,从某种程度上也启发了我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应该注意自己要开放性地、创造性地看待问题。对“马哲”老师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不拘一格的教学方式我尤为感到惊喜。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zongjie/981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