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适应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县按照依法自愿、尊重民意、规范有序的原则,自200*年5月13日开始对全县的行政村规模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组织实施,至6月中旬,随着新村党组织和村务工作小组的建立、新村合署办公、新村干部经过培训到岗到位,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县行政村数量由738个减少至359个,调减幅度为51.4%,村平均人口由856人增加到1761人,村域平均面积由1.5Km2扩大到3.1Km2。较好地实现了平稳过渡,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将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调整的动因
我县的行政区划自建国以来几经调整、几经变更,而行政村的区划却相对比较稳定。自人民公社化以来,我县的行政村个数经历了由少到多,相对稳定和局部调整,部分村划归越城区的过程。这次行政村规模调整前,全县19个镇和街道共有738个行政村,有农业人口63.2029万人,村均人口856人。其中平原行政村数为390个,村人口386510人,村平均人口为991人;山区行政村为348个,村人口为245519人,村平均人口为706人。平原1000人以下的村237个,涉及村人口150217人,1500人以下的村320个,涉及村人口251034人;山区500人以下的村133个,涉及村人口45186人,800人以下的村234个,涉及村人口110048人。调整前全县共有村干部3805人(含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三套班子成员)。
调整前全县行政村现状主要呈现五个特点:一是数量多。全县区域面积1233.76平方公里(含海涂114.03Km2),村平均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66个。二是规模小。全县最小的一个村(稽东镇高锋村)只有35户、102人,全县人口最多的村为华舍街道蜀阜村,全村总人口为3237人。三是区域小。全县村域平均面积仅为1.5KM2。四是分布散。村庄布点零星散乱。五是发展不平衡。从村级可支配收入的总量看,2002年可支配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有136个。
由于村规模过小、数量偏多,布点分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县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增加了乡镇行政管理的成本和难度,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使农村不少地方出现了“四难”:一是干部难挑;二是负担难减;三是规划难搞;四是设施难配。随着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适度调整行政村的规模已是农村工作的必然趋势。
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全县行政村个数由738个减少到现有的359个,村平均人口为1761人。其中1500人以下的村146个,1500—3000人以下的村186个,3000人—4000人的村有25个,4000人以上的村2个。村平均密度为每百公里32个,其中村人口最多的是湖塘街道宾舍村,为4135人;最少的是马鞍镇平水村,为216人(将撤村建居);全县村平均区域面积从1.5km2增至3.1 km2,最大的村是平水镇梅园村,区域面积为13.6 km2。全县共有村干部2324人(含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三套班子成员)。
除柯桥街道因城中村改造及今后撤村建居工作的需要暂不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外,这次调整共涉及18个镇(街道)和587个村,分别占全县镇(街道)总数的94.7%和村总数的79.5%,其中:二并一的有91个村,三并一的有75个村,四并一的有32个村,五并一的有8个村,六并一的有2个村。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zongjie/6418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