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教师教学经验总结范文(精选5篇)
指缝很宽,时间太瘦,悄悄从指缝间溜走,经过这段时间努力,我们也有了一定的收获,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教学总结了!那么如何做出一份高质量的教学总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三教师教学经验总结范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教师教学经验总结1
这几年,我连续带了几届初三毕业班。每到第二次模拟考试结束后(注:我地区中考前一共有三次大型的模拟考试),学生的精神状况便进入了长达一个多月的“高原”期——很多学生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倦慵、散漫和急躁。这几乎成了规律,而这个规律着实让人头疼,很不利于最后的复习工作。
正因为“高原”期情况特殊,容易引发许多问题,所以每个班主任都不敢掉以轻心,整天把弦绷得紧紧的。然而,这种“被动防御”式的工作方式,教师非常疲惫不说,效果实在很不理想。因为“堵而不疏”,终究是治标不治本,尽管教师付出了巨大努力,但还是会或多或少地出些问题。所以,我便想着要是有一种办法,能化被动为主动,疏而不堵,顺其自然地解决问题就好了。
为此,我曾做过深入调查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类总结后,我发现,对于不同的学生,造成“高原”状态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主要原因还是集中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为了准备第一次和第二次模拟考试,学生已经进行了两个月的高强度复习,精神高度紧张,现在“二模”考完了,就不自觉想要放松一下。
第二,“二模”成绩出来后,仿佛一切都定了案似的:成绩好的学生去重点高中,中等学生去普通高中,学习有障碍的去职业高中,似乎不用再学了,这导致学生短时间内目标模糊了。
第三,临近毕业了,同学之间互写毕业留言,互换毕业礼物,甚至个别感情比较好的男女学生之间还发生了一些恋情。
第四,“二模”考试后,全县职校招生全面展开,常有学校到我校来举行招生宣传,再加上普通高中违规到我校进行提前招生。这一切都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心境。
明白了造成“高原”状态的原因后,我便想着怎么样才能帮助他们树立目标意识,让他们在“松”而“不懈”中,慢慢调整情绪走出精神低谷,迎接最后的复习冲刺。
这一天,我给别的班代班上课时,发现有个学生把腿抬得高高的,很不雅观。我想教育他一下,但这样一来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于是,我灵机一动,给他起了个别号——“潇洒动人”,委婉地指出了他的错误。我原想在不影响课堂教学的前提下,能让他把腿放下来就行了,然而,让我没想到的是,他立即很不好意思地放下了腿,端端正正地坐好了听我讲课,而且一直保持到下课。
一个小小的名字,竟然会产生这样大的作用,这是我所没有想到的,它让我联想起了一直困扰着我的“高原”问题。我想,既然教育效果这么好,我为什么不尝试着给学生冠名呢?于是,“美丽仙子”、“比尔·盖茨”、“东方飞鹿”、“篮球王子”等美丽的名字,立时飞扬在教室的每个角落,灿烂在每个学生的脸上,飘荡在每个学生的心里。学生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我讲得特别尽兴,学生学得十分愉快,下课铃已响多时,学生还意犹未尽。
通过给学生“冠名”,让我认识到,给学生冠名不失为一个激励学生学习的好办法,尤其是面对处于“高原”期的学生,对于学生自身的目标模糊、精神萎靡和注意力转移等问题还是比较有效的。一来,它能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幽默,便于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二来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积极疏导学生紧张的精神状态。
我记得有一种“荒园理论”,说的是要想除去荒园里的野草,用常见的拔草、打药的办法除草,效果不佳,总是除草后不多久,便又长出了野草;要想让一片荒园不但不长野草,而且还能产生效能,最好的办法是在这片荒园种上农作物。如果把这样的理论移植到教育教学中来的话,要想根本解决九年级的“高原”状况来,我觉得可以给学生的头脑种上“农作物”——树立人生目标、培养学习兴趣,从而有效遏制学生头脑的“野草”——“高原”状况的进一步的发展。
当然,给学生冠名是有所讲究的,比如,如果教师像给学生起诨名一样给学生冠名的话,不仅没有什么教育意义,还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而极有可能走向教育的反面。更重要的是,老师给学生冠名和学生自己给自己命名,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从激励的层面上来说,老师给学生冠名,属于外部激励,而学生给自己命名,则属于内部强化,属于自我实现的一种。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有三个层次的需要:基本需要、心理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自我实现的需要,实际上就是追求实现自我理想的需要,这无疑是一种高层需要。
联想起我对学生的冠名,效果虽然很好,但终究属于外部激励。而真正有效的激励,还是来自学生内心的需要。因此,我想乘胜追击,将给学生冠名上升到学生自己命名。
第二天下午,我跟学生谈了我的想法。学生没有想到我会问这样的问题,一阵沉默后教室里便热闹开了。有的给自己起名“棋圣”、“蝴蝶仙子”;有的给自己起名“文学天才”、“作文大王”;还有的给自己命名为“中国的高斯”、“数学王子”,等等,五花八门。我问学生为什么起这样的名字时,学生的回答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有的说:“我的数学不好,起这名字是为了激励我发奋努力,能够成为真正的‘数学王子’。”有的说:“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所以我给自己起名为‘蝴蝶仙子’。”
不难看出这些冠名包含了学生的追求、爱好和愿望,融进了他们的情感和智慧,学生自然很是珍惜。每当我亲切地呼唤这些可爱的冠名时,我分明看到了学生的笑脸上洋溢着的灿烂和喜悦。我想,这时我们再辅以其他的教育教学手段,一定会取得积极的教育效果的。
初三教师教学经验总结2
我聆听了四中桂老师的一节公开课——《作文开头并不难》,上课结束以后,听课老师就这节课进行评点。在评课过程中,我有几点想法:
初三作文课,要加强入格训练还是出格训练?桂老师的这节课,放之初一、初二均可上,更注重的是学习并掌握一定的写作开头的方法,至于好与坏老师和学生无法评说,课堂发言的学生更是“自成一家”,并无章法可依,那么,作文教学教给了学生什么?
作文教学,“法”从何来,是教师教还是学生悟?整节课,老师出示优秀开头示例、讲评示例的时间较多,也就是说,在本节课上,老师重于“教”给学生一些“技法”。但是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并没有按老师所给的“技法”去操练。这点表明,即使这节课上学生写出了一些精彩的片段,也只是平常作文水平的一个展现而不是提升。我想,如果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阅读感受及写作体验,从阅读材料中发现好开头、归纳好开头的共性及写好开头的方法,也许学生会从中获得一些“技法”,并灵活运用这些“技法”。
课堂教学语言,应该展示教师个人才华还是贴近学生实际?语文课堂语言,与其他学科相比,它应该更加诗话、更加文学化,可以说,教师的课堂语言,也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一本好教材。桂老师在整节课中旁征博引,尤其引用了很多古语,其文学功底之深厚不得不令人折服。但是,我认为课堂教学语言,不可脱离学生这个本,要做到优美而不失朴实,流利而要言不烦,富有文采而又通俗易懂。在本节课上,桂老师用了很多“进门向壁”“大道五术”之类的古语,纵然能显示个人良好的语文素养,却是脱离学生实际的。
评课,看人还是看课?也许是我个性耿直吧,我一直觉得评课就是评课,与人无关!就是名师大家,也未必课课精彩,即使是初出杏坛,课堂也会有闪光的星星。但是,为什么一到评课,大家就不肯说真话?看是一定有知名度的`教师,就是偶然失足,也定挖出个精彩纷呈,若是无名小卒,恐怕就百般挑剔了吧。评课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发展,为什么不敢实话实说?
评课的回归本真,或许需要人性的回归本真!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zongjie/34293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