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工作总结,以年终总结、半年总结和季度总结最为常见和多用。就其内容而言,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规划局年终总结,欢迎阅读!
规划局年终工作总结(一)
一、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我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城市工作会议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要求,紧扣“贯穿一条主线、围绕三大任务、实施五项工程”的年度工作目标,全局上下和衷共济,团结奋进,优质服务全市“重大项目推进年”主题,高效引领“十三五”开局,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一)重引领、抓核心,一着不让谋发展
一是深化战略研究,夯实总规修编基础。以推进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工作核心,以“全局抓编研、全局抓总规”为重中之重,强化成果储备支撑,持续深化各辖区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完成现行城市总规实施评估和新一轮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全面启动总规前期调研工作,开展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发展规模预测等专题规划研究,为新一轮总规修编提供了有力支撑。强化部省工作对接,积极争取住建部总规编制试点,及时上报总规修编请示。请示于去年11月16日顺利通过第66次部际联席会议审议,并已上报国务院,为启动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优化功能布局,提升宜居宜业水平。巩固中心城市地位。对接深化江苏中轴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沿江城际铁路、镇宣铁路以及常泰高速过江通道、常溧高速公路北延等项目的前期规划研究,积极争取区域性综合交通资源在我市加快布局建设,着力构建现代交通新体系,不断提升我市的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提升现代都市功能。持续加大“三生”空间统筹力度,高起点规划常州经开区,加快推动城市东部地区、金坛城区融入中心城区转型发展。聚焦新龙国际商务城、金融商务区等新板块的规划深化及项目服务,完善现代都市新格局。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完善提升区划调整后的路网结构体系,服务推进轨道交通1、2号线、有轨电车示范线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完成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城市蓝线控制规划等相关规划编制,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开展城市积淹水情况调查评估,积极制定并引导推进整治方案,消除内涝隐患。编制完成环滆湖地区总体规划、新北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经开区生态园旅游总体规划,深度挖掘优势资源与发展潜力,大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序引导郊野公园、生态廊道、公园绿地等项目实施,合力营造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
三是提升品位内涵,彰显城市个性特色。赓续历史文脉。持续巩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成果,完成历史城区保护与更新规划研究、市区历史建筑测绘((一期))工程等相关工作,持续夯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基础。完成雪堰镇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编制和杨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审查等工作,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工作有序推进。塑造城市特色。完成了经开区核心区城市总体设计、青龙东青融合板块城市设计等成果,深化城市设计的理念创新和成果转化。精心编制完成湖塘老街保护规划、戚墅堰街道老区改造概念规划等规划成果,积极推动旧城保护与城市更新,强化特色风貌的引导构建,着力塑造传承历史、古今交融的城市特质。
四是强化统筹规范,科学引导镇村发展。充分顺应行政区划调整后各区统筹发展、融合发展的强烈诉求,依法规范相关地区历史遗留的管理问题,出台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要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指导规程等文件,全力推进中心城区外围13个镇规范完成镇总体规划及控规编制工作,并按法定程序报市政府批准,纳入“城乡规划管理一套图”平台作为管理依据,为各镇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定支撑。在镇村布局规划报市政府审批的基础上,整理形成全市镇村布局汇编,完成经开区水乡生态休闲农业板块分区规划、武进区湟里镇西墅村村庄规划等规划研究,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保障支撑。
(二)重法治、严督察,双管齐下筑保障
一是推进立法工作,浇筑法治规划基座。聚焦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和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大力开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立法工作,完成地方性法规草案并获市人大常委会全票审议通过。立足强化城乡规划管理法定支撑,积极推进城乡规划条例立法调研工作,完成条例草案初稿、立法调研报告,并分别报送市人大、市政府审议。关注行业法规制定动态,积极参与住建部法规司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立法调研。
二是强化图斑督察,合力营造法制氛围。按照住建部及省厅部署,精心制定图斑核查工作方案,主动加强与住建部的沟通汇报,科学明确整改措施,稳妥推进图斑整改。开展“图斑回头看”工作,组织召开全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会议,以严和实的精神紧抓规划督察工作,提高各级各有关部门对规划督察工作的责任感和能动性。增强督查互动,强化部门联动,凝聚城乡规划督察工作合力。实现遥感图斑核查网上运行,规范遥感图斑督查管理,提升督察工作整体水平。《中国建设报》刊载报道了我局在城乡规划督察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做法。
三是深化工作评查,规范行政管理行为。围绕规划管理工作全程,组织开展“两评查、双倒逼”活动。深化行政执法与案卷评查工作,公开通报评查结果,深入剖析问题成因,精心制定解决方案,全力督促问题整改,全局案卷质量水平得到有效提升。20XX年,我局被评为“市级行政许可案卷优秀单位”。深化行政审批评查工作,跟踪评估建设项目审批办理及电子印章使用情况,形成专题报告,实行公开点评,实现评查工作常态化和以评查促规范、依评查促效能的目标。
四是增强法制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举办规划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典型案例评析会,组织执法人员走进法庭,旁听行政诉讼案件审理,增强依法行政意识。积极开展诉讼复议办理工作,认真办理行政诉讼26件次、民事诉讼3件次、行政复议7件次,全年未发生败诉情况。妥善化解汤天泽信访积案,顺利办结会馆浜强拆案件,依法行政能力水平显著提高。
(三)强平台、筑支撑,多措并举增效能
一是力推四减一清,放大平台服务效应。减印章、减材料、减环节、减操作工作成效显著。印章由原58枚实体印章和8枚电子印章缩减为15枚电子印章和6枚实体印章,并实现电子互递,审批效率显著提升;材料“目录树”由原85项优化至46项,并形成分层次的管理结构,实现部门共享互通,审批材料大幅精简;景观方案与建设工程方案流程环节合二为一,外网报建分类和材料要求得到优化,14个乡镇接入内网,规划服务更加便捷;并联会审等操作标准得到完善,百分考核系统得到提升,电子报批服务平台应用功能显著增强,操作应用不断简化。清图则工作稳步推进。完成20XX年法定控规、镇规划、城市设计成果入库,一套图数据库有效更新,城乡规划图形识别技术及应用项目被住建部列为“科技示范工程”。
二是完善基础数据,强化平台科技支撑。基本完成2008-2014年规划管理数据补录工作,将报建审批资料入库,建立总规评估和总规战略资料库,开展专题数据的提取和空间分析,基础数据支撑不断完善。建立城乡发展报告空间、指标数据库,拓展GDP、工业总产值等专题分析功能,数据应用能力有效增强。顺利举办了“空间信息共享与创新应用论坛”,规划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水平得到持续提升。20XX年,“智慧常州时空信息云平台的研究与建立”等12项成果获省部级测绘科技进步奖,“武进区地下空间信息系统”获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银奖。
三是提升软硬件配置,提高平台上网水平。不断优化电子报批平台,将许可变更、规划核实等近30项管理事项新增纳入综合平台,实现规划审批全流程网上运行、网上留痕、电子归档,为实现“真上网、全上网、好上网”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发平台数据接口,深化与省厅和市建设、房管等平台的数据对接,实现数据共享。开发应用教育培训及效果评估系统,加强综合平台日常操作培训,切实提高平台运行和服务水平。
四是适应事权下放,优化平台服务功能。为充分适应事权下放的新变化、新要求,调整完善了综合平台的流程环节、办理权限等功能,保障管理改革顺利推进。制定村镇接入综合平台联网方案,完成村镇业务审批流程改造,确保村镇项目按全面电子流转要求开展业务工作。
(四)优服务、精管理,精益求精出实效
一是优化服务环境,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调整优化各业务处室及分局的管理事权配置,提高各区项目“区内办结、区内办好”的服务质量,提升全局一体化管理工作的效能。畅通绿色服务通道,完善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等机制,落实重大项目提前介入、跟踪督办、月报分析等举措,高效服务需办理规划手续的117个市重点项目。
二是丰富品牌内涵,提升规划服务质量。紧紧围绕“规划有矩、服务无距”品牌,不断深化品牌内涵,创新服务举措,提升规划服务质量。加强与板块的沟通,密切与企业的联系,重服务效能,重解决问题,让服务对象满意。20XX年,市区共核发“一书两证”666件。其中,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121件、面积502.74公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71 件、面积511.15公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除市政)343件、面积1033.52万平方米,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市政类)31件、市政公用及绿化面积0.65万平方米、道桥长度13.7公里、管线长度161.64公里,完成规划核实432件、核实面积1616.61万平方米。与2015年相比,虽在办理数量上有所下降,但在服务质效上有显著提升,为全市建设工程项目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保障。20XX年,我局行政服务窗口被评为“常州市2015年度政务服务优秀窗口”,被省建设工会评为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优质服务竞赛“优质服务窗口”。
三是规范权力运行,切实改进作风行风。完善内控机制。结合事权下放及电子印章启用等要求,全面梳理权力边界和办事流程,查找各环节风险点,修订完善分局内控机制。加强电子政务“三合一”平台日常监察,有效提升了行政审批效能。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局规划专项项目管理办法、局本级项目合同管理工作规程等文件,确保各项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转变作风行风。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深入乡镇、社区、企业对接规划工作,调研服务需求,解决相关问题。全面接受社会监督,密切联系行风监督员,广泛收集民意,回应群众关切。
四是加强沟通对接,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充分依托“政风热线”、新闻通气会、网络连线会等载体,提高规划新闻发布水平。精心策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生态绿城深化规划”、“海绵城市”等宣传专题20多个,合力营造规划舆论氛围。认真抓好领导批示件、信访件、市长信箱以及新闻媒体采访、政务公开、规划咨询等工作,强化与公众的良性互动。充分吸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规划师及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办理“两案”41件,满意率100%。全面加大规划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力度,提升法治规划形象。20XX年,我局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六五”普法先进单位。局网络发言人被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评为20XX年全市十位优秀网络发言人之一。
(五)严党建、强队伍,正风肃纪强素质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两学一做”活动动员部署及时到位、学习教育落实到位、专题讨论覆盖到位、督促检查指导到位,“书记讲党课”、“党员开讲一刻钟”等主题活动和“新时期共产党员思想行为规范”等专题讨论成效显著、特色鲜明。紧扣“夯基础、转作风、抓重点、创特色”四大中心,扎实推进局机关党建工作,并推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基层党组织。20XX年,我局被评为“2014年-2015年中心组理论学习优秀单位”。机关党委撰写的《落实党建责任制的实践和思考》荣获全市机关党建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
二是落实“两个责任”,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召开全局系统党风廉政工作会议,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及时传达各级纪委全会精神,解读政策文件,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利用“勤廉在线”打造反腐倡廉思想阵地。开展新任科级领导干部集中廉政谈话,树立认真履职、廉洁从政的价值观。强化“三重一大”事项的监察工作,严格落实事业单位重大事项报备制度,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下发廉政通知,群发廉政短信,严格执行廉政纪律和“八项规定”。开展纪检监察巡视,强化监督检查,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三是创新形式载体,深化精神文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形式,丰富载体,积极推进道德讲堂建设、党员义工活动、扶贫帮困工程等活动,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规划工作全过程,激励和带动广大干部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20XX年,我局被评为“2013-2015年度常州市文明单位”,规划馆等被命名为“2013-2015年度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
四是加强学习培训,深化干部队伍建设。分批次、分专题组织相关人员按计划进行各类学习培训,选派人员参加县处级干部进修班、产城融合专题培训班,强化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干部选人用人机制,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做好局副科职及规划院部分职位竞争上岗,完成下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对新北、武进分局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三责联审”,对选人用人工作、选拔任用干部情况进行民主测评。
二、20XX年工作安排
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再进百尺竿。翻开新篇章,站在新起点,改革创新是大势使然。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规划部门必须拿出敢为人先的勇气、攻城拔寨的决心、滴水穿石的韧劲,加强前瞻思考研究,不断寻求改革创新的再突破。20XX年城乡规划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党会部署,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紧扣“聚力创新、深化改革”的核心要义,突出“重引领、精管理、强服务、抓队伍”的工作主题,补齐短板、行稳致远,合力推进城乡规划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加快建设“两聚一高”新常州添砖加瓦,为高效服务“重大项目提升年”保驾护航。
(一)全面创新抓编研,新理念引领新突破
一是以全新理念统领规划编制。《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等重要上位规划陆续获批,中央、省城市工作会议相继召开,对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动城乡规划改革提出了全新要求。一要转变规划思路。城乡规划工作思路要从中心城区向全域管控转变,做好统筹规划;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做好存量规划;从注重物质空间布局,向以人为核心转变,做好民生规划;从技术成果向公共政策平台转变,做好制度规划。二要更新规划理念。要坚持开放理念,深化区域合作,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战略机遇,借力扬子江城市群,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对接互动,推动苏锡常都市圈建设和锡常泰跨江融合发展,主动融入上海都市圈发展格局,着力提升常州区域中心城市地位。要进一步树立“多规融合”、“存量更新”、“城市双修”的规划理念,推进城市升级,雕琢精美城市,塑造现代化品质之城,引领打造“幸福常州”,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二是聚全局合力开展总规修编。年内基本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是20XX年事关全局的核心工作。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按照即将出台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的全新要求,以更高站位、更广视野瞄准最新发展形势,要在“一带一路”、“ 长江经济带”、“ 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中找准定位,寻求突破。一要进一步摸清自上而下的管控要求和原则底线,制定总规编制技术手册,创新刚弹结合的编制方法来指导总规修编。二要加强对城乡规划各级事权划分和总规“刚性内容”向控规有效传递的研究,确保刚性内容有效落实、有序管控。三要注重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专题研究的充分衔接,同步提升完善新一轮规划编研体系,加快编制《常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等专项规划及总体城市设计等专题研究,高效支撑总规修编。四要建立多层次、网格化的总规质检体系,采用信息化质量管理手段,对质检结论和审查意见进行可追溯管理。五要践行开门规划理念,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到总规编制、决策过程中来,切实提高总规的公开性和参与度,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着力处理好城市各个方面对规划工作的新要求,确保总规“对上可批、对下可用、对外可控、对内可管”。
三是用全域思维统筹城乡发展。一要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加强工作对接与交流,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在新的区划空间高效配置,形成各板块分工合理、特色各具、功能衔接、优势互补的联动发展格局,引领城市能级提升。二要深化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提升“一中心四片区”的整体水平,协同推进中以创新园、苏澳合作园区的规划建设,以产城融合的理念推动常州经开区、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新龙国际商务城等城市新片区创新发展,以功能融合的要求促进郑陆、邹区、奔牛等乡镇转型发展。三要强化生态民生保障。以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目标,组织开展市区郊野公园规划等民生规划,加大花园城市、健康绿城、海绵城市等推进力度,引领城市持续绽放生态之美、品质之美、健康之美。四要引导培育镇村特色。以生态保育为基础、特色发展为引领、产业发展为主导,深化小城镇特色化引导规划研究,引导培育一批地域特色鲜明、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进一步完善镇村规划,提升中心镇规划建设水平,不断强化镇村规划依法规范管理,并在实践中持续优化镇村规划管理模式。
四是集全体共识深化控规管理。一要无缝对接总规。持续优化控规编制技术方法,突出抓好总规与控规的有序衔接,统筹协调近期建设与远期规划的关系,有效配置公共资源,实现用地科学布局。二要提高编制质量。承前启后,加强总规强制性内容的传导落实、规划管理需求的衔接互动和城市设计的高效转化,并运用大数据思维驱动控规编制技术转型,切实提高控规的编制质量。三要增强管理水平。以地下管线普查、地下管线综合规划为基础,整合管线数据,完善控规一套图。以刚弹结合、多元包容为导向,打造动态长效的控规管理平台,充分适应不同的管理要求。重点加强镇控规的管理与指导,不断提高控规的科学性、权威性与可操作性。四要提升服务效能。强化与板块、平台等主体的工作协同,规范控规管理程序,提高控规管理的组织效率,精准对接使用需求,使控规成为项目审批的科学依据和保障城市公共利益的公共政策。
五是按全新要求加强名城保护。一要完善保护规划要求。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常州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编制,全面衔接落实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求。二要落实保护条例要求。结合《常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细化落实名城保护的有关规范和制度,建立健全名城保护长效机制。并组织抓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名录的普查与认定、市区历史建筑测绘(二期)工作,提高名城保护和历史建筑规划管理工作水平。三要适应体制创新要求。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加快筹备成立历史文化保护委员会、名城保护机构及专家委员会,明确工作职责及议事规则,为名城保护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二)管理创新促改革,新机制释放新动力
一是超前应对规划体制改革。一要超前研究国家对于空间规划体系改革探索的最新成果,加强工作储备,及时评估改革成效和转型方向。认真领会中央、省对于城乡规划改革的新部署,根据我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实际和城乡规划条例立法调研的工作思考,积极探索全新的管理路径。二要密切跟进国家和省关于行政审批改革的新进展,对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的18条意见要求,进一步优化调整规划行政审批管理,加快提升规划行政服务水平。三要高度关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改革的新动向,提前研究应对方案,确保在任何执法体制要求下,规划部门职责不混、工作不断、程序不乱、效能不降。四要继续梳理部门行政权力清单,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完善相关许可事项取消及合并后的受理标准、办理流程、节点要求,并与综合平台有效衔接。
二是深化构建统一协同机制。一要系统联动、凝聚合力。各处室、分局要牢固树立全局一盘棋的大局观,以条块之间谋协调、前后之间谋一体、全员之间谋联动的积极意识和主动作为,谋求规划工作的统一协同和整体突破。二要善于作为、守土有责。各分局要落实“片区”管理责任,切实加大市级规划编研项目的参与力度,提高区级规划编研项目的组织水平,深化规划项目管理全流程操作模式改革,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在敢于担当的基础上做到善于作为,让规划工作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不断为规划部门的社会满意度给力加分。三要善于协调、勇于创新。机关各处室要全面提升对各分局业务扎口管理、协调指导、服务支撑效能,发挥好内部横向沟通和对外统一协调作用,加大政策、平台、信息等资源的统筹创新力度,提高重大事项的协同办理水平。
三是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机制。一要完善管理评估体系。健全评估机制,完善评估方法,将评估工作贯穿于规划管理的全过程。全面开展制度建设、执行评估和规范性文件清理,适时开展总规、控规、“一书两证”等规划管理评估工作。二要健全档案管理机制。围绕电子档案的归档要求,研究制定新的档案管理制度。优化提升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全内容、全周期管理。三要强化管理督查内控。开发规划管理督查监控系统,提升“系统识别”的智能化水平,形成制度化、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做到真督实查,务求实效长效。
四是完善综合管理支撑体系。一要完善基础数据。继续抓好基础地形图、航空摄影、城市三维、地下空间、地下管线等基础数据的更新测绘与应用工作,全力构建新型城乡空间规划数据中心,完善城乡规划大数据库。二要强化应用创新。制定数据协同更新机制,强化空间数据集成分析,提高“一套图”可视化水平,提升规划辅助决策技术,最大化发挥数据信息的辅助支撑作用。整合系统人才资源,建立城乡规划新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挖掘新技术在规划研究、规划管理、规划监测、实施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创新。三要统一办理标准。深化电子报批、全面电子流转以及电子印章应用,建立法定规划编制管理标准化体系,对报建标准、格式表单、操作流程、分层审批等形成标准规范、科学统一的标准化管理操作指南。四要深化 “四减一清”。加大自动化电子签章研发,提升图形识别系统与相关软件的联动、集成,完善信息共享与数据自动关联提取,优化网上电子报批平台,真正实现流程简化、服务优化和操作智能化,确保“好上网、上好网”,促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全面升级。
(三)服务创新优环境,新转变激发新效能
一是实现服务理念的全新升级。全面强化新时期的规划服务工作,是顺应宏观形势,落实中央“放管服”改革要求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区划调整,化解规划工作压力矛盾的迫切需要;更是紧扣中心任务,全力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职责所在。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服务不是口号,而是我们面临的一场“大考”,我们绝不能重了业务就轻了管理、紧了管理就松了服务,要加快树立“规范管理是及格线、高效服务是录取线”的思想,确立“管理为纲、服务为王”的工作理念,实现服务品牌与品牌服务的有机统一,用干部职工的服务指数来换取服务对象的满意指数,用服务对象的满意指数来增加服务品牌的含金指数。
二是实现服务制度的全面深化。牢固树立“管理制度是高压线、服务制度是生命线”的思想,要以执行部门纪律的高度,实现规划服务制度的全面深化落实。一要全面深化重点项目组织督办制度。全面落实主要领导总牵头、督办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分管领导分片牵头、督办区级以上重点项目,各分局总负责区内所有建设项目的组织督办制度,把建设项目服务的责任要求压紧、压实。二要积极探索实行“全程代办”的制度。力促提前介入、跟踪负责、全程督办的服务机制全面升级,探索全流程、精细化的代办服务模式,打造专业化、人性化的代办队伍,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三要从严落实规划服务五项制度。确保首问负责、主动沟通、一次告知、限时办结、服务承诺五项制度落实到位,以零容忍的底线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四要全力畅通审批绿色通道。不断完善“容缺受理,补缺审批”等机制,深化并联审批、内部流转、技术交底等一系列服务举措,确保规划服务快车道畅通高效。
三是实现服务能力的加快提升。一要立足需求导向接地气。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强化信息互通,了解用户需求,着重在报建端与审批端两头着力、相向而行,促进服务效能提升。特别要积极适应乡镇、园区面广量大的规划服务诉求,对基层加强针对性培训和全方位支持,扩大基层对规划工作的全过程深度参与,在充分调动基层能动性、发挥基层工作优势的基础上,着力强化规划部门与乡镇、园区的紧密合作、互动,使规划服务牢牢扎根基层,不断形成村镇规划编研、管理、服务工作的强大合力。二要突出问题导向抓倒逼。以档案评查、平台督查“两检查、双倒逼”为抓手,促使经办人员在标准执行、操作应用、服务效能等方面实现能力再提。三要强化沟通互动优环境。树立主动沟通、全程沟通的服务理念,坚持用解决问题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诚信互动的方式做好沟通服务,力争使规划服务行之有效、言之有理、动之以情,善于用沟通为管理解套、为服务加分,提高规划服务的满意率和认同度。
(四)举措创新聚合力,新时期展现新风采
一是切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要切实履行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的责任分解机制和传导机制,形成党建齐抓共管、责任到边到底的良好局面。二要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基层党支部(总支)书记党建工作责任清单》等指导性文件,层层落实党建工作,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三要进一步强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巩固深化“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员公开承诺等活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二是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一要层层落实两个责任。列出责任清单,强化责任落实,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设立纪检委员承担监督责任,认真记录并及时报告履行“两个责任”情况。二要积极营造廉政氛围。及时传达党风廉政建设动态,专题学习《廉政准则》、《监督条例》等党纪党规。突出抓好机关廉政文化建设,借助道德讲堂等活动,弘扬正能量,树立好家风,共筑反腐倡廉思想新防线。三要建立廉政防控机制。进一步创新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梳理查找自由裁量权与存在的廉政风险,依托电子平台,提高识别、防范廉政风险能力。各基层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内部业务经营、财务管理、重大物资采购等机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四要突出强化监督问责。严格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审议决策、重大事项报备等制度。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强化全过程检查监督。严肃查处执纪不严、违法乱纪以及违反党风廉政等行为,做到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倒逼党风廉政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是凝聚扩大干部队伍正能量。一要弘扬团队精神。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千人同力,则成千人之业。局系统全体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团队至高无上、合作创造价值的理念,共同营造和维护好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工作氛围,携手在广阔舞台上全力实现个人价值、团队价值、规划价值的统一。二要规范交流轮岗。摸准干部能力水平现状,制定交流轮岗中长期培养规划,实行分级分层交流轮岗制,通过不同岗位、不同角色的锤炼,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三要严格选人用人。坚持用人标准、用人导向、用人原则,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程序组织实施。实行任职前公示制度,接受各方监督,确保使有能力、有作为、有担当的干部真正使用起来、成长起来。四要加强权力监督。建立离任交接制度,规范交接流程,严格责任追究,切实构筑起干部任期阳光防线。五要为担当者担当。完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不仅要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要允许试错、宽容失败,为勇于担当者担当,为敢于负责者负责,为改革创新者撑腰,引导干部队伍逐步形成与全面深化改革相适应的能力自信、思想作风和担当精神。
四是务实开展干部教育培训。一要丰富培训内容。要将理想信念、党性修养、党风廉政等政治理论贯穿于干部教育全过程,不断夯实干部的政治理论基础和政治定力。开展业务培训要兼顾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需求,促进干部职工综合业务素质的提升。二要创新培训载体。积极利用优质高校资源,有计划地进行“定向培训”和“专题研修”,提高规划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邀请本系统行家里手,开展 “规划沙龙”、“规划杂谈”等形式的经验交流,及时了解规划前沿理念。三要增强培训实效。完善培训评估体系,及时对培训内容、形式及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提高培训实效。建立培训奖惩机制,将培训效果与个人考核挂钩,激发干部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zongjie/24165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