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明演讲稿3篇
演讲稿是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在现实社会中,演讲稿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怎么写演讲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明演讲稿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明演讲稿 篇1
各位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五千年明,书写着永不停息、对美好幸福的追求,展示着永不磨灭、对民主富强的探寻。绵延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中华民族本来就是礼仪之邦,温文尔雅,谦恭礼让,是华夏儿女世代相传的美德;在现代的社会中,我们更加要讲文明,懂礼貌,提高文明素养。
文明礼仪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乘车让座是文明,遵守排队秩序是文明,爱护公共财产是文明。文明礼仪贯穿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之中。所以我们更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让文明礼仪贯穿于我们心中。
站在时代的今天,让我们暮然回首:一个民族,要独立、要生存、要发展,不仅需要强大的民族经济、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还需要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更需要一种博大深沉的民族精神。这是支撑一个民族存在与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与精神支柱。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我们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新一代。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神舟"载人飞船使我们的天地无限宽广。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我们的民族精神蓬勃向上,我们的明天更加辉煌。
"国家荣辱,匹夫有责",做为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我们有责任做中华文明的传承者,用"谦谦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宏扬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用我们的行动去感染身边的人,用我们的真诚去打动他人的心。希望大家一路留下的不仅是欢声笑语,更有我们中华学子的文明素养和儒雅风度。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让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熏陶下,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文明演讲稿 篇2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非常高兴,国庆长假刚过,我们又相聚在这美好的早晨。徐徐的晨风里,雄壮的国歌声中,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地升起,我心中无比的自豪,为祖国的富强而自豪,为人民的幸福而自豪!作为中国人民的一员,我衷心祝愿我们伟大祖国的明天更加辉煌灿烂!
今天我做国旗下讲话,题目是《文明在我身边》,我很喜欢这个题目。从大的方面来说,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文明礼貌的风尚源远流长。从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动开始,我们的祖先就一直走在追求文明的道路上。从小的方面来说,我们学校是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基地,我们各班级都开设了文明礼仪教育课,文明礼仪必将成为我们每个华杰人的标志。按理说,我今天要好好歌颂一下我们身边的`文明。可是,从最近的所见、所闻来说,我要很痛心地告诉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文明还并不在我们身边。
先来听一个故事:
有这样一则报道,说的是在美国珍珠港景区,美国人特意在垃圾桶前写下一醒目的中文告示:垃圾桶在此!据说,这是为了专门提醒中国人而设定的;其它国家包括美国游客则没有这样的“待遇”。同样的礼遇,在法国,去过巴黎圣母院的中国人都会看到这句中文告示:请保持安静!据说这是专门示意爱在公共场合“热闹”的中国人看的。就连80年代才刚刚发展起来的泰国竟然也在皇宫写下“请便后冲水”这句只给中国人看的标语!很多国人看了心都流血!一些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已经严重损害了中国这一具有悠久灿烂文化的“礼仪之邦”的光辉形象。
如果说上面的故事只是故事,离我们还比较远,那么请看看世博会吧:
20xx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也是我们的骄傲之一,可是世博会上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却让我们很是感到惭愧。为了免于排队的辛苦,大量健康的“聪明人”乘坐轮椅冒充残疾人走残疾人通道;五、六个成人搀扶着一位老人走老年人通道;几位家长推着八岁的“巨型婴儿”走婴儿通道……5月底,一些国家如芬兰、瑞典等国家展馆停止开放绿色通道。其它的不文明行为如乱丢垃圾、浪费饮用水、大声喧哗等更是随处可见。(摘自《读者》20xx年底17期)作为中国人,我深深地热爱我的祖国,可是也为我们的这些不文明行为深深地感到羞耻。
如果说世博会离我们还比较远,那么看看我们平时的行为吧:
大休离校,车还未到,满操场都是人,吃着零食,随意地占据了停车的位置;车来了,本来还算是有些形状的队伍一下子就涌向了车门,一窝蜂地往车里挤,忘记了年龄,忘记了年级,忘记了性别;车走了,地上惨不忍睹,一片果皮废纸包装袋。不仅是大休离校那天,平时也会看到丢下的垃圾,看到在楼梯、走廊上的追逐打闹,看到打架骂人,看到大声喧哗,看到浪费饭菜,看到欺负弱小,看到随地吐痰……尽管是少部分,但的确存在。
老师们、同学们,文明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一个有尊严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他必定是一个懂礼仪,讲文明的人。文化知识的学习固然是我们当前重要的任务,但却不是唯一的任务。我们不要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要和唯一追求的位置上,而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事实上,文明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影响命运,谁拥有文明的习惯谁就拥有美好的未来!
今天,在这庄严的升旗仪式上,华杰期待着文明成为每一个人的意识,成为每一个人的习惯;期待着校园内每一天的优美,每一处的洁净,每一活动细节里都焕发出文明的光辉;期待着同学们有着整洁健康的仪容仪表、高雅向上的情感追求、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我们坚信,我们所有同学都能够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有品质的人,守规范懂礼仪讲文明的人。请同学们行动起来,从每个人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共同努力,让我们华杰的每一个角落都盛开文明的花朵,让祖国到处洋溢礼仪的芬芳!
谢谢大家!
文明演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下午好!
在这绿树成阴的校园里,有着一支朝气蓬勃的队伍,那就是我们——四(1)班,文明班级演讲稿3篇。沐浴着阳光雨露,我们在这片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沃土上共同体验学习,体验生活,体验成长。已经成为了有着浓厚情谊的一家人。近两年来的四(1)班,无论是文明礼仪养成方面,班干部的培养,还是在班风学风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抓好养成教育,争做文明学生
良好班级风气的形成需要每一名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方面,四(1)班的班级目标是:创文明班级,做文明学生。在开学初,师生共同制定出班规班约,学生之间相互督促,共同遵守。如有谁违反了班规,会有同学为他(她)指出,督促他们改正过来。班里的各项工作,安排到位,桌椅的摆放,图书角的管理等,都有专人负责,其他同学协助并配合。在四(1)班,班里的事,事事有人做;班里的人,人人有事做。
二、班干部是老师的得力助手
我们班有一支团结的班干部队伍,在老师的支持下,在班长的带领下,班委会成员共同为班级的发展,出谋划策。在各班委的团结合作下,在全体同学的一起努力下,把班上的各项工作整理得井井有条。为班主任减轻了负担,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如每期的黑板报,在自海玲、李剑明等同学的组织下,同学们的积极配合下,我们班的黑板报内容丰富,主题鲜明。
三、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创建和谐班级
班级文化建设,是反映一个班集体风貌的标志。从上学期到现在,师生共同商议,一起合作,美化教室,共同为创建一个文明、和谐的学习环境而努力。在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中,“快乐习作”是同学们展示作文的平台;“画画我最棒”是同学们热爱生活的缩影;“学习园地”是同学们成长的记录袋;“智慧树”是同学们放飞理想的翅膀……
干净整洁是我们教室的特点,桌椅摆放整齐,地面干净,各种物品摆放合理,走进去让人赏心悦目。在这优美、和谐的环境中,同学们更加努力学习。
四、团结互助、积极进取是我们的班风
四(1)班是一个团结互助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谁生病了,同学们会嘘寒问暖,并帮他(她)补落下的功课:谁有什么困难了,同学们会伸出友谊的双手主动帮助他(她);谁在学习上有了进步,大家由衷为他(她)高兴;谁违反了班规班约,同学们会诚恳地为他指出……在这种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的学习生活氛围中,大部分同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良好的班级需要集体荣誉感、凝聚力,而集体荣誉感、凝聚力的形成离不开各项活动的开展。近两年来,四(1)班通过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节能减排,从我做起”、“迎奥运,树新风”徒步清水河春游、“六?一学生才艺展演”等各项活动,以提高班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在班上开展“奥运在我心中”、“文明礼仪伴我行”等主题班会,开展“夹玻璃珠比赛”、“两人三足跑”、“蚂蚁搬食”、“词语接龙”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在各项活动,展示四(1)班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的风貌。
在各任课教师的支持、协助下,在二十四名同学的共同努力下,近两年来,四(1)班多次获得“流动红旗”,连续两次被评为“校文明班级”
也许四(1)班不是很优秀的班级,但这是一个努力向上、积极进取的集体。回顾过去,过一些缺憾,也曾取得过一些成绩。展望未来,我们满怀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四(1)班将再接再厉,借鉴其他班级的先进之处,“取他人之长处,补己之不足”。相信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四(1)班的明天会更美好!
请您(你)为我们投上一票吧!您的支持是对我们的无限鼓励!您关键的一票是我们四(1)班继续努力的动力!
【【推荐】文明演讲稿3篇】相关文章:
5.文明的演讲稿
6.文明演讲稿
7.文明演讲稿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yanjianggao/36243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