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培训心得体会(精选5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培训心得体会(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培训心得体会1
夏日炎炎,汗流浃背。带着一份渴望的心情,我走进了小学数学培训课堂。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轰轰烈烈开展课改,那么如何上好每一堂数学课是摆在我们数学老师面前的一个艰巨任务。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数学是一门艺术,同时数学又来源于生活。怎样使数学课堂开展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呢?听了三位老师的讲座我找到了答案。
刘月兰老师的《对小学数学课评价的思考与建议》,她给我们作了精辟的讲解与指导,让我们明白了评课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一个中肯的分析,她列举了很多案例为我们解答,为我们在在教学中指明了方向,少走弯路。
早就听说逸夫教育集团的郑献华老师数学深堂教学开展得有声有色,听了他的讲座果然名不虚传,他的《数学课堂需要动静结合》的观点很有道理,他列举了许多案例为我们讲解了数学课堂中出现的许多突出问题使我终生受益。听课者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短暂的一天培训结束了,带着一份希望与收获,同时又增添了一份紧迫感与危机感,此刻我深深地体会到自已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向名师方老儿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提升课堂教学能力,转变教学观念,为上好每一堂数学课做到未雨绸缪。
小学数学培训心得体会2
为了提高小学教师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时应该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准确把握教学重点点,精心组织数学活动,实施有效评价策略,提高数学课堂魅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下面结合自己高效课堂理论学习与教学实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柴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 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创设富有童趣的故事情景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点燃探索的欲望,自然而然就会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乐意、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关注生活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教学中能否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三、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 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新课程强调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常常对之作出片面的理解,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中,只求形似不求神似,只重形式不重实质,导致了探究性学习的浅层化、庸俗化和形式化。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合理组织课堂教学结构,使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空间组合方式更趋于合理和完善。
四、讲究评价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首先,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兼顾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采用激励性评价,呵护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
其次,评价时要注意评价方式多样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评价的方式应当多样化,可以将考试、课题活动、撰写论文、小组活动、自我评价及日常观察等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科学为合理的评价机制。”
再次,评价要有针对性。教师要根据该堂课的教学任务确定评价的主要范围,如计算为主的课,要着重放在对学生的计算评价活动上;以练习为主的课,要着重放在学生的练习效果上。要注意评价的实效性,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评价要简练、明确、到位,使评价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防止评价的形式主义。
小学数学培训心得体会3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新教材的编排意图有了更全新的认识,知道了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阶段,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觉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学生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图,让学生充分观察每一幅插图,充分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让学生在领会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说,可以单独说、同桌说、集体说,让学生在充分的看说基础上培养数感。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导,观察能力有限。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一定的规律去观察,从而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简单的几何现象,进行简单的测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让学生在做中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努力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自主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新课标的再次学习,我体会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xindetihui/37825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