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亲周”活动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与基层群众的距离,心更近了,情更真了。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结亲周的心得体会,欢迎查看!
结亲周的心得体会1
为积极响应民族团结“结亲周”活动,我被安排到第二批参加民族团结“结亲周”活动。我从日常生活入手、从具体事情做起,了解认亲户家庭情况,解决实际困难,让少数民族同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和温暖。通过我一年多的和结对认亲户的交流、相处,我认为,结对认亲的做法很有必要,也是转变干部作风的现实需要。
接近年底,我又因为参加第二批民族团结“结亲周”活动,住到了亲戚家。在这一周里,我们共同制订了切合亲戚家实际的“结亲周”活动计划,并按照计划一步步的完成了。
当图尔麦的丈夫说想要村文化室那间闲置的房子作电焊、维修农机室用,我就立即和村上及“访惠聚”工作队取得联系,向他们咨询后,得知文化室已经被作为其它用途使用了,告知了图尔麦的丈夫,他感激的'说:“谢谢了,那我们共同努力,再另找地方好了了!”。
当亲戚一家的整体经济生活不太好,想要申请低保金时,我就将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向村上及“访惠聚”工作队反映,请他们根据实际情况,为他们申请低保或者其它援助方式,到我的“结亲周”活动即将结束时,二工镇将亲戚一家登记为贫困家庭,相应的援助正在审核、申办中。亲戚们感动的说:“有亲戚就是好,大事小事都有人帮助的感觉就是好!大儿子一家4口人和二儿子一家4口人都没有结亲,也想让我给单位反映一下,争取都能结上亲,那就亚克西了!”
当图尔麦说想要开店,但因为没做过生意,对此不了解想到乌鲁木齐去考察一下时,我和丈夫立即向各自单位请好假,根据图尔麦的意愿带着她去义乌小商品城和海宁皮革城进行实地考察。回来后图尔麦就说:“人还是要多出去转转呢,这样既能开阔眼界,又能拓展思维。以前老想着打工挣点钱,到头来不但没钱花还不稳定、没有保障,不如自己开店当老板!”看到她的思想转变的这么快,我也很是欣慰。
在这个“结亲周”里,我们一起做家务,一起做饭,更开心的是一起扫雪,温暖驱寒冷,真爱换真心。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付出真情,像对待我们的亲人一样对待我们的兄弟姐妹,他们也会用同样的态度和热情回馈于你,我们扫去了冷漠,换来了亲情,我感到无比的兴奋,我们两家的感情也越来越深,真诚相待,没有生熟感,我相信我们的亲戚感情长久持续!
结亲周的心得体会2
12月23日-28日,教育局第三小组干部马云芳、唐艳、热西、刘文明在局党委的安排下下沉到塔什干沙孜村开展结亲周活动,在这一周里,我们第三小组每天都到四个亲戚家入户走访,做到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彼此间相互了解。
每到一家,我们首先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和困难诉求,向他们介绍党精神和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改革开放后国家的发展变化、新疆的总目标和发展要求等,在饭桌上我们互相聊家常、学汉语、谈党的好政策,嘱咐他们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树立生活信心,珍惜我们新疆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结亲周活动让我们彼此认识,互相熟悉,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亲如一家人,每家亲戚听说我们要来入住,早早收拾好干净的房间、架起温暖的火炉、准备好白净的被褥、丰盛的食物迎接我们的到来;亲戚们都说:“我们是他们最尊贵的客人,以热诚之心接待我们”。吾买尔江大叔家的拉条子、大盘鸡美味可口,小孙子和小孙女活泼可爱,时不时的用汉语亲切的叫我们叔叔阿姨好,热依兰木大姐每天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好吃的,今天饺子,明天包子,半夜怕我们冻着,时不时的起来烧锅炉增加房间的温度,干部们也是每天早早的完成手头的工作,和亲戚们一起动手做饭涮洗碗筷,一起拉拉条子,一起收拾土鸡做大盘鸡,一起包饺子包包子……塔依尔·吾买尔江老人常年读书的好习惯、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时时激励着我们。这冷冷的三九天让我们感受到最温暖的热情,也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精神内涵,我们体验到了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的重要性。
这一周我们在帮助村委会整理档案的同时,也抓紧时间走访入户,了解每家的困难,了解到热依兰木大姐丈夫已于八年前去世,自己在面包坊打工,每月挣取微薄的工资供两个女儿上大学(现均已读研究生),因为家庭困难,两女儿申请了大学生贷款补助,当马云芳老师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提出要资助两女儿的大学生活费,每月600元钱直到小女儿研究生毕业。了解到每家经济不宽裕,我们及时给每家送去蔬菜、水果等食品和生活用品。当发现热依兰木家的门锁、卫生间灯泡已损坏、门合页已脱落,男干部们赶快买来新门锁动手维修,门锁换新、脱落合页的门重新装好,电灯也亮了,亲戚不停赞扬着我们,而我们也体验到了下沉基层的重要意义,在和各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中,我们彼此成长、达到了交融的目的;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增进了我们的友谊。
【结亲周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3.老乡情结亲情故事
7.劳动周的心得体会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xindetihui/24046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