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任述职报告模板汇总5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主任述职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主任述职报告 篇1
白驹过隙,一个学年即将过去,在人才济济的暨阳学校,我承蒙大家的厚爱和支持,得以在教务处副主任这个舞台上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现述职如下,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
为了全面熟悉教务工作,更好地为学校教学工作服务,我经常请教罗主任。俗话说,“教务工作像个筐,什么东西往里装”。的确,教务处的工作任务很多,事情琐碎繁杂,但我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职尽责,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一年来,本人能够用心参加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认识水平,以身作则,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不断透过业务培训、阅读管理书籍,用心听取各种指导推荐,在实践中用心探索,力求用理论指导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二、立足实际,用心开展各项工作
在学校领导支持和关怀下,在教务主任的领导下,认真履行教务副主任职责,协助教务处主任贯彻落实所分管的工作,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1)在校长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教务处中心枢纽职能作用,和罗主任一齐认真贯彻和落实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和教学常规要求。
(2)报名工作是重中之重,我校辖区内生源房产十分复杂,我和罗主任走街串巷到家长家中,到公安局核实报名信息,确保生源身份的真实性。
(3)每学期对教师计划、备课、上课、教案及对学生作业的布置等方面教学工作进行多种形式的检查和督促,并认真落实教师教学的五个环节,要求教师认真备好课,上好课,做好课前预习指导,课堂精讲精练,布置批改讲评学生作业,做好单元测试和复习巩固,使教师能按要求完成好各科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4)学生多,教师少一向是暨阳学校的一大难题,做好教师教学任务的布置,遇到有教师不能上课时,及时安排其他教师顶课或者代课和各种临时性工作安排,是我一向向罗主任学习的地方。
(5)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由于学校新老师较多,我辅助罗主任每年都“以熟带新,老带新”的培训模式,给每位新教师安排教学师傅,帮忙他们成长,一年后的师徒汇报课是对他们自己的一次检验。除对新教师的要求严格,我们也要求每一位教师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6)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建设,努力向国家标准看齐是我努力的目标;但由于客观原因,现尚有一些标准未到达;在这一年里我们确定了大课间项目,制定了目标,让学生在大课间能够用有限的场地来进行活动。
本校的第6届校运会,第三届体育节的圆满结束,都是下一次新的开始,我会在制定新的赛事时吸取上一次的经验,完善项目,使其更贴合实际操作的要求。
(7)和罗主任一齐负责日常的工作,包括文印、考务工作、课表的安排、20xx度毕业考试安排等工作。
(8)每次开展活动都收集好资料,整理好,以备市里,省里的检查。
(9)和罗主任一齐做好教学工作总结,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每学期进行一次教育教学总结大会,及时表彰教学工作成绩出色的教师及成绩优秀的学生,奖励先进,鞭策后进;帮忙教学上有困难的教师,逐步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教务工作是一项经常性、持久性的烦杂工作,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细心。任何事情都是在不断的反思-改善-再反思-再改善的过程中不断的发展完善的。我的工作还存在有许多需改善的地方:
三、存在问题
1、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时间还不够,无论是业务水平还是文化底蕴及应对各种问题的潜力都需加强。
2、工作的艺术性还需加强。
3、为人处事潜力还需加强。
我想这些是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也是自己锤炼的方向,相信在大家的帮忙下能不断地加以克服,本人也将一如既往地尽自己的力量为学校的不断发展做出贡献。
主任述职报告 篇2
人生总有太多的偶然。就像当年在实验小学我没有想到自己会去竞聘一个“小组长”——级部主任一样,20xx年初秋,一身白衫白裙的我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来竞聘小学部教务主任的岗位。对这个岗位的职责,我几乎一无所知。两年来的工作,只能说是在逐渐地接近这个岗位,在大家的引导、帮助、期待和宽容之中。
回顾两年来的工作,我想用三个词语来概括:“学习”、“合作”、“发展”。
我很难忘记上学期开学初的一件事。庞校长带了实验小学的部分老师来听董玉华老师的课,隔夜,袁校长嘱咐我安排好上课的班级和场地,我答应了并和往常一样打电话给王威虎老师请信息处安排观摩教室的音响。第二天早上,袁校长再次询问我此事,我满口答应.好了!意想不到的是等袁校长、庞校长带着一群实验小学的班主任老师推开门走进我熟悉的观摩教室时,室内却是一片狼籍:乱七八糟的椅子,纸团遍布的地面,还有面板脱卸的桌子……当实小叶秀琴等老师伸出手来帮着整理桌椅时,我真的羞愧难当。后来我知道那一次庞校长是专门带低年级的老师来看我们上课常规的。庞校长没有批评我,袁校长也没有责备我一句,甚至王威虎老师还专门向我致歉,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敢看两位校长的面孔,不敢回想这件事情。及至和谭文杰老师共事,坐在一个办公室里看着他筹划家长会关照到每一层楼面、每一个教室、每一个教室里的哪怕一只饮水杯的时候,这种内疚和自责更为深刻了。谭老师用一言一行告诉我:一个人的能力有高低,但要很好地胜任一个岗位的工作首先要“敢于负责”。“责任重于泰山”,就像他自己在述职报告中说的那样要“像南沙群岛的守岛战士一样,每时每刻向祖国母亲报告,这里平安无事。”我想,这种闪烁着人性光辉的美德是在工作中获得尊重、信任、合作的基础,是获得人格提升的必修。身边的榜样深深教育着我,也时时提醒着我:汪校长、袁校长、庞校长等老一代人的严谨、执着、一丝不苟;陆校长、匡主任、芮主任的勤学善思;李励和殷春艳的锐意进取……他们,始终是我身边最生动的老师。
当然,堪为老师的还有我们各学科的学科主任,因为他们都是各条线上的专家,我在很多学科的进入,都是在他们热情的引领之下,但是我们更多的是相互间的合作,在陆校长的指导下我们着重开展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
主要从作业、集体备课、学科竞赛和活动课程等诸方面勾勒质量保障体系的框架:改期末的作业评比为定期的备课组自查和不定期的学科组作业抽查;改单一的关注期末考试为期中调研和期末考试并重,关注常态下的质量状况;确定和完善了备课组长,启动集体备课组长负责制,制订备课组长职责;完善了学科竞赛制度,每学期按计划正常有效地开展学科竞赛活动;本学期配合校长室启动常规调研机制,完成调研综述。
二、搭建了较为宽广的教学研究平台
多层次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坚持正常备课组、学科组、校级、校级以上等不同层次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人人参与研讨,在研讨中内化实施理念,完善操作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
两校互动研究机制:每学期坚持按计划与实小老师进行教学研讨活动,利用好两校优势资源,共同打造高水准的研究平台,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各两次,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各一次,每学期正常活动在10次以上。同时确立了“上有观点的课”的理念,每次研究活动都有相关专题,本学期还形成了研究活动综述。
周二校长听课活动:坚持了两个学期每周二“校长听课日”活动,构筑校长与一线教师的“对话”桥梁。
学科主任专题调研:每学期学科主任就本学科的教学情况实施常规调研,并形成一定的书面材料进行交流、商讨和问题解决,促进了学科主任层面的研究,成为推进“学科主任负责制”的有效策略。
三、启动了校本化的新课程研究
当前的教学工作离不开“新一轮课程改革”这一背景,在庞校长的引领和帮助下,我们启动了对新课程几个增长点的校本化研究:中小学联合制订了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学科改革指导性意见》提升课堂教学实施水平;校本课程以《星空》推动日记作文的教学,以修订两次的《赏读》推进课外阅读,本学期制订了配*现行教材的《思维训练》正在试用之中,制订了《英语口语教程》促进英语口语的训练;综合实践活动汲取了多元智能的主题教学理念进行校本化设计与实施等。当然这些都还刚刚起步,接下来还要进行多元多层的研讨促进逐步完善和改进。
罗列了这么多,只想说一句:教务处的工作离不开所有成员的合作。合作增进了信任和理解,获得了团结与进步。可以说,我们教务处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善于独立工作的个体(大家会在他们的述职报告中看到),但当我们手挽手的时候,更是一支充满战斗力的队伍。
当然,作为教务处,我们和政教处、教科室、教师管理都有密切的合作。每当我想到自己是这样彼此相依的工作链上的一员,就会涌起心底的温暖。我知道,这是我工作不竭的动力源泉。
其实在教务处工作,稍有不慎就会被日常烦琐的事务淹没(每个学期听课都超过80节,本学期到现在97节,所以我经常奔跑),要想“在忙碌平庸的工作中不磨损一个人的自由精神和艺术气质”、“既能在变化多端的社会中生存,又能坚守自己的精神空间”,那惟有“发展”。我感谢庞校长的引领,使肤浅而浮躁的我也能逐步走进教育研究的大门。
也感谢庞校长一路的期待、鼓励乃至鞭策,汪校长热心、无私的帮助,使我咬紧牙关走过了将近两个学期,研究工作从一开始方案都难以形成到现在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基本明晰的操作思路、确立了中心研究组、梳理了将进一步重点研究的问题、在课题主页上增设了“点点滴滴”(案例反思)和“我的教育故事”两个栏目以更贴近我们日常教学的质的研究。当然,这也是刚刚起步,但参与课题研究使我以往很多模糊的感性认识逐渐清晰起来,增强了原认知能力和工作中理性思考的含量。学会“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反思”,“让研究成为我们的工作方式,让学习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成为我潜意识的追求。朱小蔓博士前不久在中央教科所青年读书会上谈到自己的学习与反思时,发出这样的呼唤:“让读书支撑我们的生命”,她说:“人为什么要读书学习,我们为什么需要学术中文化的力量,是因为人活着太需要支撑我们生命的东西,太需要为我们每一天生活得到鼓励和依据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寻找自己的为人做事的原则、信念乃至方式”。由此我想到当我们在教育研究的过程中徘徊、焦虑甚至煎熬的时候,也许我们正在逐步走近或构建或丰富自己的精神家园。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研究给了我辛苦、忙碌、平凡的工作以无怨无悔的一个理由。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shuzhibaogao/36469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