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有的孩子非常聪明,但是在教育活动中经常不遵守纪律,让老师很头疼;有的孩子很听话,是老师喜欢的乖娃娃,但在思考问题时却不是很活跃,甚至从不举手发言。对这些孩子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看待呢?这属于教育评价的问题。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评价作为衡量教师教育效果的工具,得到了越来越多幼教人士的重视,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专门增加了第四部分教育评价的内容。在幼儿园教学实际中,教育评价的激励作用正在加强,教师在教育评价过程中更为关注如何通过教育评价来促进幼儿的成长。但幼儿园教育评价到底应该怎样进行,很多教师不是很清楚。因此,我们特地组织了“教育评价”的专题教研活动,希望我们和孩子一起,在评价中快乐成长!
一、学习理论,提出困惑
通过对《纲要》的学习,大家对幼儿园教育评价有了正确的认识,它是根据正确的教育观,运用科学的方法和适宜的途径对幼儿园教育的各要素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的目的是使教育者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从而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同时,开展教育评价也是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力手段。
为了让教师们对教育评价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在教研活动之前,我请每位教师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在教研
活动的“头脑风暴”环节与同伴交流分享,教师们感到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接下来我拿出为教师准备好的几个案例,都是日常幼儿园教育评价活动中的典型事例,请大家找出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存在的问题。再请大家联系自己的实践谈谈自己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对幼儿的发展评价有些什么困惑。
教师们纷纷从自己的工作实际出发,提出了自己在教育活动中最大的困惑,都是他们在教育活动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急需解决。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 评价内容单一,过多偏重学科知识
在分领域的教学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往往更注重技能掌握的好坏,忽视幼儿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内容。如在艺术领域中,教师对幼儿作品大多是用“××画得真好,跟老师的一模一样”、“××做得很像”。
(2) 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
教师经常这样评价孩子:“××和××画得很好”、“你们今天都很乖!”乖在哪里老师只字不提,评价敷衍而过,用整齐划一的标准评价,忽视幼儿的个性发展。
(3) 评价方法单一,多以口头评价为主
评价多集中在集中教育活动中,更多的是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幼儿的自评和相互评价很少。
(4) 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过程性评价
老师们在评价过程中往往十分注重结果性的评价,
如在艺术活动中批评某个孩子折的飞机没有别的小朋友折的好,而没有注意到这个孩子在折的过程是多么的认真。忽视了幼儿的进步和努力程度,
(5) 评价参与者评价标准不一致
《纲要》指出:教师、家长、幼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在家长眼中,自己的孩子永远是最棒的,跟教师对幼儿的评价经常不一致。这一点很让一些年轻老师头疼。
(6) 评价范围不广,中间段孩子关注较少
很多老师反映,班上最能干的和最弱的孩子老师关注比较多,而中间段的孩子却很少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老师也不知道怎样来对这些孩子进行恰当的评价。
(7) 评价技巧不科学、不灵活
老师们还提出了一个困惑,面对个别调皮儿童做出的极端行为,该不该点名批评?快放学的时候,如果发现了评价的教育契机该不该继续进行下去?……这些反映出教师们在对幼儿进行评价时不够科学,不够灵活。
二、同伴互助,谈经验,提对策
针对老师们提出的这些困惑,我特意邀请了卢柳静老师作为本次教研活动的中心发言人。卢老师查阅了很多资料,作了深入的研究,为大家作“怎样进行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专题发言。老师们对幼儿发展评价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思路也更加清晰了。我请大家运用卢柳静老师讲的幼儿园教育评价方法,结合自己的经验,针对教师们在教育评价活动中提出的困惑进行讨论,大家齐心协力,一起想办法来解决。
李季湄、方钧君在《多元智力理论和幼儿园教育评价》中指出:“评价在教育实践中起着有力的杠杆作用,但这一作用却未必一定会把教育推向理想的方向。评价是一把双刃剑,评价理念、评价目的以及评价的方法和技术等都影响着评价对教育的导向。”
教师们经过激烈的讨论,认为幼儿园教育评价过程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给评价一个恰当的定位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幼儿园教育工作,使其更有利于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而不是给幼儿和教师排队。因此,幼儿园教育评价应更注重幼儿的形成性评价,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补偿,而不仅仅是在期末进行一次总结性评价。
二、如何评价一次教育活动
这是教师们感到最为困惑的地方,我们集中讨论了如何评价一次教育活动。我们认为,评价一次教育活动,需遵循以下几个方面:
1、看活动是否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在活动中,要注意角色的转换,要从过去的主导、主角的地位向孩子学习的伙伴、朋友、知己的角色转换;教学评价过程要从过去的教师评价幼儿向幼儿自我评价、幼儿间相互评价转化。
2、看活动的“生成性”如何。新《纲要》非常重视教育内容的选择要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强调教师的课题选择权,鼓励教师生成课程。教师应做到:二个优先、二个关注、三个学会。
“二个优先”指:利于幼儿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发展的富有个性的
活动优先;幼儿当前喜欢的,即时反映的活动优先。“二个关注”指:关注幼儿的寻常时刻,关注幼儿发展的机会之窗。“三个学会”指:学会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学会尊重,学会支持。有没有设置一些“生成性”的问题,启发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这是评价一次活动选题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尺。
3、看活动的教学效果是否让孩子乐于接受。《纲要》非常重视幼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孩子在活动的过程中,是否乐于学,易于接受教师的引导,是衡量课程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满激情,保持一颗“童心”,激发孩子的情感,使幼儿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保持健康心理,快乐成长!
4、看活动中是否关注不同层次的孩子。教师们纷纷认为,应该根据孩子们的不同特点为他们提供展示机会:对不善表达的孩子,用操作的形式展现他的方法;对不愿意单独表现的孩子,允许他在同伴的陪同下一起展示他的作品;而对于那些不敢在集体面前说话的孩子,应多组织一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评价活动;在孩子们体验到成功感之后,除了给予表扬肯定之外,还可以给他们一些具体的建议,提出一个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这不但会给他们留下更多的思考、探索的空间,还能使他们更加自尊、自信,更富有创造性。
回首审视幼儿园过去的评价活动,我们越来越清楚的找到了缺憾。以往我们认为评价就是区别是非,比出高低,更多的是选拔性评价和甄别性评价,显然这是很不全面的。通过专题教研活动,我们对幼儿园教育评价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育评价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得到了充分的关注,我们更加关注幼儿的形成性评价。愿我们和孩子一起,不断的在评价中快乐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pingyu/11391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