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元礼则不宁。”可以说,礼仪就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素养的展示。诚然,从口常生活看,礼仪是我们个人成功乃至社会发展都不可或缺的,然而,当我们深入探讨礼仪的内涵时,更会发现它是个非常复杂的文化论题。
中华礼仪之邦,礼之丰富,举世罕见。《礼记》中:“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即周公制礼作乐,其意义之深远,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古人有“经礼三百,曲礼三干”的说法。经礼是指最核心、最重要的礼;曲礼是指细小的礼节,极言它的繁复。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可以分为官方制度礼仪和民间习俗礼仪,而两者又可以分为诸多类别,本文只就个人经历来谈谈节庆礼仪中的除夕以及春节了。
我从出生到十岁之间都是在老家乡下度过的,直到小学三年级才随家人搬到了县城,所以我是一个从农村长大的孩子。一个农村的小孩一年之中最盼望的不是自己的生日, 而是除夕夜和春节,也就是笼统的过年。
对于我来说,过年其实从自己和哥哥姐姐们放寒假就已经开始了。大孩子会带小孩子玩各种玩意儿,女孩子喜欢跳皮筋,看还珠格格。男孩子则经常在一起丢擦炮,玩卡片一块,永远有用不完的精力,直到要吃饭了天黑了才被妈妈提着小耳朵不服气地回家了。等你一觉睡醒啊,在外务工的爸爸和叔叔们也就回家来了,往往会带着一些新东西和好多从来没有见过尝过的的'零食。爸爸一年中一般只会两趟家,庄稼收获时和过年,见到我就用那扎人的胡子故意蹭我的脸,惹得我咯咯笑得停不下来。
大年之前我们那儿还有个小年,不过和别的地方不大一样,要早一天。小年之前一般都会把过年需要准备的硬货都准备妥当了,食品啊,衣服啊,等等。肯定会有一个跟着爸妈去镇上上街的机会。这绝对是一个耍小性子的机会,只要是自己看上的玩具、小人书什么的,都会盯着它再也不想走了,当然爸爸妈妈也会变得特别“开明”,大都会满足的。小年晚上可以吃到满桌的菜肴,把自己的肚皮撑得满满的,算是为除夕夜先垫个底。
到了大年三十,人们从早上起床就要开始准备这一年的最后一天,因为过年的时候真的是只有过年这一件事,只为了一家人可以在这一天团圆,不像现在,这一天可能还要去工作,下班了直接就去了饭店了,大家没有太多时间去为这一天准备。那时候爷爷还在,除了住在马鞍山的大伯一家,几个叔叔都会在二叔家里吃年夜饭,各家自己也会有年夜饭,更小的时候还没有分家,四户人住在一个院子里,自家也就不单独准备了。
但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可不管这些,不论在不在一起,吃完这家跑哪家,吃吃这个,喝喝那个,打闹一会儿,又听说某样菜可好吃了就又全跑过去,个小,就央求着大人夹给自己,大人也会不失时机逗逗我们。记得那会有一张特别大的方形桌,实木的,漆黑光亮,足以坐下一大家子人。但座位可是很有讲究的,爷爷一定会面朝大门坐在一张比较大的椅子上,左边是二叔一家,右边是三叔一家,我们一家坐在下边,坐下之前大家也要谦让一番,都吆喝着让别人先坐下,这时爷爷就会说都坐都坐吧,然后大家就一起坐下了。菜肴都已经端上桌子了,一个火锅,十几个色香味俱佳的炒菜,几个凉菜,年夜饭放的配料都是最好的,所以即使是相同的菜式,也比平时的要美味很多。大人们吃了一点下酒菜之后,就要相互敬酒了,第一杯当然要敬爷爷了,还要有新年的祝福,之后就是很随意了,敬酒、吃菜、拉家常,好不热闹。我们小孩东吃西吃的,很快也就饱了,就出来玩,放烟花,点炮仗,一会儿去这家,弄点甜酒尝尝,一会儿又到了那家,一起看看春晚。但是总坐不住,等到玩累了,大人们就已经吃罢了年夜饭,四叔先告辞开车回家,爷爷拉着手叮嘱要路上小心,几位叔叔们又相互说几句,二妈就扶着爷爷回去休息了。乡村的夜晚是如果从天空中往下看,应该就像从地面看夜空一样,只有点点星光,如果除夕夜天气晴朗的话
【关于礼仪的文化有哪些呢】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liyichangshi/23829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