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
根据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体会议精神,我委起草了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已经市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年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著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第十二次提出的要求和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全面和超额完成了市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年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崛起新跨越的良好开局。
一是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了五个大幅增长:生产总值大幅增长,总量突破5000亿元,达到5469亿元,增长13%,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超过计划目标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大幅增长,总收入突破600亿元,达到664.6亿元,增长28.2%。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0亿元,达到3300亿元,增长23%。社会消费大幅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600亿元,达到1683.1亿元,增长17.9%,比上年加快2.4个百分点。进出口大幅增长,海关进出口总额94.8亿美元,增长53%。其中,出口突破50亿美元,达到54.6亿美元,增长45.5%。
二是在重点工程建设上取得重大进展。实施市重点工程93项,总投资1435.3亿元,当年完成投资361亿元,是近几年来投资规模最大、项目数量最多、覆盖领域最广的一年。并形成了四个明显标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000公里,统调电力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到2010年铁路营运里程突破3000公里的骨干工程相继开工,第一批列入规划的348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今年汛前可基本完成。
三是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出现了三个积极变化:产业结构出现了积极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6.6∶51.7∶31.6,二产比重首次突破50%,达到51.7%,提高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比重首次突破40%,达到41.4%,提高2.7个百分点。经济增长质量出现了积极变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首次突破200%,达到203%,提高27.7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2%,提高1.1个百分点;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3.8%,提高2.4个百分点。投资结构出现了积极变化,薄弱环节、重大产业投资力度加大,非国有投资比重上升。在城镇投资中,工业、科技等领域投资增长都在40%以上,非国有投资占64.7%,提高7个百分点。
四是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上取得重大进展。突出体现在: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扎实推进,到去年底,已淘汰水泥生产能力265万吨,关闭小火电机组67万千瓦。污染物处理能力大幅提高,当年建成南昌、宜春等设区市污水处理厂7座、垃圾处理场4座,新增城市日污水处理能力66万吨、垃圾日处理能力1030吨。单位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实现双下降,预计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市主要河流Ⅰ—Ⅲ类水质达到77.2%,11个设区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五是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上取得重大进展。年初确定的民生工程八个方面、52件实事全面完成,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各项教育和科技事业稳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首次超过普通高中,达到29.8万人;人才流动实现了进大于出的突破,流进流出比转变为1.15∶1。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全市97.7%的城市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扩大到80个县(市、区)。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建成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八一起义纪念馆等一批重大文化设施,成功争取到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的举办权。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效,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87‰以内。就业和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5万个,200万城乡低保对象得到保障。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22元,增长17.5%,农民人均纯收入4098元,增长14.3%。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市经济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规模还不大,总体水平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还不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机制体制障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任务还很艰巨;资源约束和环境约束强化,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农业基础地位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民增收难度大;社会保障水平还不高,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二、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主要预期目标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现崛起新跨越极为重要的一年。今年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存在一些困难和矛盾,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有利于我市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
国内外环境的发展变化,有利于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据有关国际经济组织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仍可达到4%以上,虽然较上年有所放缓,但仍属较高水平。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影响下,跨国投资并购活动更加活跃,产业转移风起云涌,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成为国际投资首选地的趋势更加明显,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加速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海内外投资向环境优越地区集聚的趋势更加明显,有利于我市由“承接基地”变为“承接热地”,进而实现更高层次的承接,更有效益的开放,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三大需求的协同拉动,有利于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前些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在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的同时,消费和出口增幅明显加快,经济增长正在由投资拉动向投资、消费、出口协同拉动转变。三大产业增长潜能的逐步释放,有利于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出台的支农惠农政策和当前农产品价格走势判断,全市粮食生产将保持稳定增长,生猪生产会逐步恢复,棉花、油料、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增长加快。从汇总各地、各行业上报的情况看,去年全市有一大批工业企业建成投产,今年还有一大批企业建成投产,将推动工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去年城乡居民收入增加较多,消费环境也在不断改善,有利于商贸、旅游、餐饮等消费性服务业持续繁荣;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也会进一步加快。综合上述情况,可以预见今年一、二、三次产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
根据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体会议部署,今年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好字优先,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壮大经济规模、提升发展水平;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统筹兼顾,着力推动城乡和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围绕崛起、富民兴赣,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62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财政总收入772亿元,增长1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00亿元,增长20%;进出口总额116亿美元,增长22%,其中出口65.5亿美元,增长20%;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力争8%以上,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3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总量1935亿元,力争2000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7%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3%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cehuashu/9306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