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做一个聪明教师》有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做一个聪明教师》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做一个聪明教师》有感1
这两天,我看了一本书《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感触颇深。“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每个人都想做这样的一位老师,但这句话看似简单,但要做到真的并不容易。
看着书中的一个个案例,觉得似曾相识,自己曾经也有这样的经历,但是自己的处理方式都有些简单专制。特别是对于那些调皮的孩子,我会缺乏足够的耐心,有时候不愿意听他们过多解释就把他们“制裁”了,真的像是“教书的警察”。
看了这些案例分析后,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在接手一个班后一定要尽快了解每个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自己要心平气和,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在没有结果前不乱下定论,孩子的行为是需要时间来改正的,在处理班级问题时需要多一份理智。
通过阅读《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让我知道如何更好的面对问题,那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遇到问题,必须要保持平和的心态,选择适当的时机,努力去解决好这个问题。
作为青年教师的我,需要学习的还很多。我一定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努力早日成为一名聪明的教师。
读《做一个聪明教师》有感2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读后真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这本书从教师的思维方式入手,通过90个案例讨论教师思维方式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帮助教师“认识自我”。这本书传达着王晓春老师的思想,传播着他的理念,那里面许多发人深省的语句深深吸引着我,从许多的教学案例中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如一缕春风让教师们呼吸到春的气息,如丝丝细雨滋润着教师的心田,给迷茫中前行的我们指明了方向。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
书中有这样一篇案例:集体批评——对任何事情都要采取分析的态度。一个叫平的同学因为老和同学处理不好关系,被老师“请”上讲台接受同学们的集体谈话,最后同学们原谅了他,事态也就平息了。在我们身边,也会有这样调动集体舆论批评、教育问题学生的情况。我们有时会指着一个孩子对全班学生说:“以后我们都不要理他!”但是我们的教师显然对事情的原因不感兴趣,教师不想走进孩子的心,老师只想管住他。于是调动集体舆论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再这样做,我们不理你了!”问题学生迫于集体舆论的压力,暂且“改邪归正”,一旦离开集体他又会露出他的“真面目”,这就是所谓的“两面派现象”,学校、家庭判若两人。王老师说: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掩盖问题的教育。所以我主张,对任何事情,都采取分析的态度。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教育,千万不要浮在“管理”的.表层,不要只抓现行问题。教育必需深入孩子的灵魂。
“教育科学是一门指导和启发的科学,是引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科学,是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的科学,是研究师生如何交流的科学。”、“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帮助和交流。”的确,在现在的学校制度下,没有管理是不行的,问题在于,我们需要什么类型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么地方,哪里应该严,哪里应该宽,哪里必须管,哪里不必多管。书中谈到,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者,最关注的应该是学生本身的发展,而管理者则不然,管理者最关心的是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教育者以人为本,管理者以任务为本,管理者只把人看成完成任务的工具。但是,我们要知道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管住自己,而是帮助他学会自己管住自己(培养主体性、自觉性),最可靠的办法不是使学生立刻让我满意,而是让学生自己确实有所成长。教育必须深入孩子的灵魂。
最后,我引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激励自己——“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更应严格要求自己。
【读《做一个聪明教师》有感】相关文章:
8.读《教师颂》有感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43716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