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居士传教学反思
教学就是这样,你设计好了的东西往往实现不了,你的教学设计常常制约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这节课,我原本想多讲一些的,可能是教学的节奏没有掌控好,开头部分用时多了点,导致后面的内容完成不了。
回顾这节课,导入部分很好,出示我在安徽拍摄的照片自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回忆了欧阳修的另一篇文章《醉翁亭记》,这样名号的问题就解决了。
在处理了生字之后,我想尽快进入课文,于是把一篇文章分割成若干小段,让学生去翻译,这比较适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效果也不错。我想,这节课,学生至少了解了以下内容:欧阳修更号,六一的内容,六一之乐。
欧阳修更号,我自然地穿入作者的生平事迹,人生的三个阶段,让学生明白作者的志趣,这下文的“六一之乐”做好铺垫。这个环节很顺利,目的达到了。
六一的内容,应当比较好理解,可课堂上出现的“老于此五物之间”的“老”,出现了不同的解释,正好,让学生比较,我很佩服自己的就是在教学设计中并没有考虑这个字,学生提出来了,就必须抓获这个机会,弥补以前的'缺漏。
六一之乐,有许多可证明的,层次比较多,限于时间,我只完成了两个层次。
一是“名”,这里有许多哲学内容,庄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出世与入世,追名与逃名,……对于高中生,老师完全可以借机多谈。因为时间紧张,我自己有许多精彩的内容被迫省略了。
二是“乐”的表现手法。正面回答与侧面回答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当中的写作技巧一定要说给学生听,让学生在欣赏之余体会散文之妙处,想一想,这样的课堂一定是受欢迎的,因为学生没有发现的让老师发现了,讲了,多好。
留下一个“扣子”——“累”,下节课再来。
至于让学生读一读,译一译,是常规武器,这里就不多说了。
最后我想反复强调的是,我们的教学一定要是有效的教学,你的教学设计是必要的,但一定要面对课堂教学的现实,不必作茧自缚,语文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一节课有一节课的收获,积少成多,这就够了。
【六一居士传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六一居士传 教案教学设计
3.六一居士传 教案教学设计
4.六一居士传教案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37551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