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为他们想想》说课稿
一、说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让学生知道残障人士生活的艰辛,激发他(她)们对弱势人群的同情心和爱心。
2、.使学生感受到残疾人身残志坚的可贵品质,学习他们顽强的精神。
(二)能力:
学会设身处地地为弱势人群着想,尊重并帮助生活中的弱势人群。
(三)知识:学会设身处地的为弱势人群着想,了解一些帮助弱势群体的方法,并能在课后做到帮助有需要帮助的人。
二、说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重点:知道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能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着想,愿意向残疾人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 旨在教育学生要学会设身处地地为弱势人群着想,尊重并帮助生活中的弱势人群。本课是依照课程标准中“遵守公德”的有关要求编写的。本课主要对学生进行同情和帮助残疾人的教育。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这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在学校中对学生进行同情心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本课课题为《多为他们想想》“爱心”就是以同情、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残疾人,并在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
三、说教学难点:
残疾人的学习、生活中有困难,需要正常人的帮助,他们在精神上更需要人们的同情和尊重,这一点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重点的分析
本课为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教师用书对本单元教学目标明确指出,“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对别人宽容”“体会残障人群生活的艰辛,了解社会对残障等弱势人群的关怀,反省自己的行为,尊重、关爱、帮助他们”,“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本课是上一课《我们都是一样的》的
教学重点的延伸;本课重点;“知道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能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着想,愿意向残疾人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则是下一课《做生活的强者》的重点。
五、说教学重点的.解决方法与过程
(一)我们拟通过“活动一:我的体验”来帮助学生感受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
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因此,我们认为只有学生自己亲身去体验,才能真正得到感受。于是我们在课前就布置学生留心观察周围有哪些生活不方便的人?他们的生活遇到哪些困难?
第一个环节,老师请一个同学上来帮助打开课件。问学生帮老师打开课件是否容易。老师想再请一个同学,蒙上眼睛暂时做一回盲人,上来帮老师打开下一张课件。老师一边搀扶”盲人一边问:蒙上眼睛上讲台容易吗?
第二个环节,教师再安排扮演残疾人做“单手穿衣”和“手语传话”两个小游戏,一起来感受一下残疾人的生活。
(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做为残疾人的许多不方便,对正常人来说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对残疾人却是那么的困难。他们是一个值得我们去同情与关爱的群体。通过这些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残疾人生活的艰辛,萌发对残疾人的同情和关爱。)
(二)我们拟通过“活动二:爱心大搜索”来帮助学生了解大部分残疾人所拥有的坚强和取得的成功。
环节一,找找看,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不幸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学会同情、尊重和理解这些不幸的人们。
环节二,听故事《尊重》看视频《千手观音》让学生明白,故事中的残疾人都是身残志坚的好榜样。其实,生活中还有好多的不幸的人,在亲人、朋友、社会的关爱下,顽强地与命运抗争,有的甚至取得了我们正常人都难以取得的成功。我们在关心、帮助残疾人,给予他们物质或精神上的支持的时候,要尊重他们的意愿,体会他们的感受,知道学会尊重残疾人是对他们最大的支持和关爱。
环节三,读教材第7面,让学生了解我国政府是怎样关心和保护残疾人的?让学生了解这些社会福利机构和设施,体会社会对残疾等弱势人群的并怀。让学生了解我国收容变求助的演变过程,从中体现社会福利事业的人文关怀。
(三)通过实践活动布置进行结课,把教学重点落实延伸到学生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力图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我们设计以下两个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一:尝试教父母手语动作,方便他们在有需要时能和聋哑人进行简单的交流。实践活动二:以小队为单位,开展一次献爱心活动。活动对象:本校、本地区、其他地区的残疾人或生活有困难的人。活动形式:写慰问信,捐送图书,学习用品等,或帮助他们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多为他们想想》说课稿】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36410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