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分析论文
一、引言
课外阅读一直是国家课程目标中所强调的内容。2003年出台的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再次明确规定:“初中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养成良好语文素养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个人成长、精神建构的关键因素。初中生处于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读不读、读什么、怎么读都是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然而,在现实中,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不十分乐观,尤其是农村学生存在很大的课外阅读障碍。为此,笔者进行了本次调查,以便为后续研究和教学提供相关指导。
二、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采用抽样的方法,对城市中学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初二(1)班45名学生和农村中学宿迁市孙园初级中学初二(4)班56名学生,一共101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01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101份,问卷有效率为100%。
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自编《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问卷》,该问卷从阅读活动的四个方面进行问题设计,共12题,包括10题封闭式问题和2题开放式问题。调查结果运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分析处理,对城乡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描述,用单因素x2检验分析两者存在的差异。问卷由学生填写并当场收回,为保证答题的客观性,事前曾告知学生,本次问卷调查结果与学科成绩评定无关,要求每人独立完成,客观答题。
三、结果与分析
1.初中生课外阅读量的城乡差异
城市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明显高于农村学生。城市学生每人都有课外书,其中97.8%的人拥有20本以上;26.8%的农村学生没有自己的课外书,藏书在10本以上的只占28.6%。城市学生周阅读时间少于一小时的占8.9%,而农村学生占57.1%。一年中,10.7%的农村学生没有进行课外阅读,阅读20本以上的农村学生占8.9%,城市学生占31.1%
2.初中生及其师长对于课外阅读态度的城乡差异
大部分教师和家长都赞同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城市教师和家长的认同度要高于农村。学生基本都很喜欢课外阅读,但原因各异。城市学生的阅读兴趣71.1%来自内部兴趣,或者已经把课外阅读自觉养成为一种习惯,或者认为有意思;而农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60.7%源于外部兴趣,认为可以提高作文水平。
3.初中生课外阅读途径的城乡差异
城市学生有40%表示零用钱大多用来买课外书,这样的农村学生只占14.3%,大多数农村学生很少自己花钱买书。城市学生的阅读途径较为丰富,最主要是自己买书读,有24.4%的学生选择利用图书馆资源,13.3%选择在线阅读,最后是向亲朋好友借阅,农村学生的阅读渠道相对单一,最主要是向亲朋好友借阅,基本无法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
4.初中生课外阅读内容的城乡差异开放性试题中,学生列举了自己最喜欢的三本课外书与教师推荐过的一本课外书。城市学生列举最多的是外国经典名著,农村学生列举最多的是四大名著,作文选也被多次提及。城市教师推荐最多的是《爱的教育》《朝花夕拾》等,相对集中于中外文学名著。农村教师推荐最多的是《作文大全》《唐诗三百首》等,相对集中于教辅类用书和古典文学。
四、讨论
(一)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特点
1.课外阅读资源稀缺,途径单一
就调查对象所在中学孙园中学而言,学校前后两栋校舍,却只辟了一小间办公室作为图书室。室内只有两个书架一共三五百本书,其余空间都用于堆放杂物。图书室终年关闭,形同虚设。对此,有教师称:“农村的教育经费这么紧张,工资都难发,哪有闲钱去‘不务正业’?”校园外有一家新华书店,赫然在目的是新华书店里卖的竟是鞋子。书店老板介绍说,原来这里确实是新华书店,由于顾客少之又少,终于开不下去关了门,但换一个门面招牌又需要花费一笔,故而新华书店在众目睽睽之下变成了“新华鞋店”。于是,校门口的小书店便成了唯一,其中有武侠和言情系列,更多的是教辅用书。
学校无法提供课外阅读资源,而家庭更加无力负担这一“额外”开支。被调查者的父母,90%都是农民,家境普遍不好,一些学生甚至上不起学。一名学生曾留言说:“我来自一个农民地区,我的父母都非常的穷,可是爸爸、妈妈和姐姐都在为我上学的事的钱担忧,就紧紧为了上这个学校就东借西借。到了最后我姐姐终于把钱借来了。”(这是学生的原话,可以看出还存在错别字和语病。)农村学生很少自己买书读,亲朋好友是他们最主要的图书来源,但是,一样身在农村的亲朋好友,又能有多少藏书来填补这些孩子成长中的空白?
2.课外阅读压力过大,功利心强
被调查者的学习任务繁重。仅仅是初二,学校的作息时间就从7: 20排到了21:25,学生回到家还要写作业,一般到23:00才能写完。除有形的课业压力外,他们还承受着无形的心理负担。与城市学生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农村学生如果想跳出农门,就必须付出更多的艰辛。正如孙园中学的校训所言:“读书成就命运,刻苦改变未来。”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是改变命运的一条捷径,一旦不能抵达未来的平坦通途,学习便被视为一种奢侈。在被调查的班级里,有一张课桌始终空缺。学生告诉我,那个女生成绩中等,家境又不好,家长看她大学无望,权衡再三把她领回家了。
农村学生的压力之大可见一斑。因此,他们的课外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也是为了提高作文水平,为了考试,这必然在无形之中给课外阅读套上了“紧箍咒”,使得原本丰富多彩、自由驰骋的课外阅读极易丧失其阅读原动力。
3.课外阅读范围狭窄,缺乏指导
被调查者几乎没有接受过阅读方法的指导。方法的障碍使得很多学生的阅读事倍功半。 一个学生诉苦道:“我的语文成绩不怎么样,我也想多读点课外书,有时下课,我也不出去玩,晚自习回到家也接着看书,我的`脑海里整天装满了‘看书’,并且我已经行动了,但成绩也没提高,我究竟怎样学习才能使成绩提高?”
由于师资水平限制,农村教师普遍读书少,阅读经验不足,又限于资源匾乏,难以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与方法的指导都有所欠缺。很多学生提到老师曾给他们推荐过的课外书就是教辅类用书:
S1:老师推荐的全是有关学习资料。
S2:老师推荐我们看过作文书,看些跟学习有关的书。
S3:老师没有列举书名,只是让我们多看一些课外书,有利于提高作文水平,开阔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知道更多的知识。
因此,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随意性较强,不注重方法,往往难成体系,收效甚微。
(二)城市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特点
1.课外阅读资源丰富,途径多样
大多数城市学校各项硬件设施过硬,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阅读条件。就调查对象所在学校南京市第十三中学而言,学校按国家级示范学校的标准建成图书馆,拥有藏书近12万册,报刊260多种。馆内宽敞明亮,环境优雅,文化气息浓郁。图书馆每天开放,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自由借阅,而且学校还安排各班每周进馆进行专题阅读。此外,图书馆定期会有新书推介和经典导读,并经常组织读书笔记评展等活动,学校还花费不菲,聘请余光中、刘墉、李敖等作家、名家为学生做讲座,形成了良好的阅读氛围。
十三中校门口也有一家小书店,主要销售教辅类用书、青春流行读物与体闲杂志。由于地处市中心,周围书店较多,学生常常能在第一时间购买到新书。
被调查者家庭大多物质条件优厚,家长不仅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还经常主动给孩子买书。一名女生说:“我妈开学会给我买一次书,主要是参考书、练习册之类,放假时候她会给我买课外书。妈妈总希望我多看点课外书。”一名男生说:“爸爸每天下班都会从单位带一沓报纸回来,他也叫我跟着随便翻翻。”而家庭电脑的普及,也使得在线阅读成为城市初中生课外阅读的途径之一。
2.课外阅读系统性强,指导得力
城市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与方法都得到了教师十分有力的指导。
从教师推荐书目可以看出,城市教师推荐的课外阅读内容多为经典文学作品,且古今中外兼有,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各体齐备,系统性较强。
教师不仅要求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在授课中推荐阅读篇目,同时还布置学生定期做读书笔记。有学生坦言:“做的时候也会不屑和厌烦,但过后,觉得还是很有意义的。”每节课前五分钟,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学生根据相关专题交流展示阅读心得,相互启发。而每周在图书馆的两节阅读课,教师也会给学生做专题讲座或个别辅导。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十分有益的。
五、结论
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资源稀缺,途径单一,压力过大,功利心强,范围狭窄,缺乏指导;城市初中生课外阅读资源丰富,途径多样,系统性强,指导得力。本研究主要涉及城乡中学生课外阅读量、阅读态度、阅读途径与阅读内容的差异,而其他维度,笔者将在后续研究中有所交代。
【城乡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2.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教师中心稿)
4.课外阅读情况作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36236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