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数学教学计划汇编8篇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教学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了。为了让您不再有写不出教学计划的苦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计划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素质,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科质量,使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成长,特制定本学期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比较长短,比较最长和最短。比较粗细,比较最粗和最细,按规定排序,数数,6、7、8、9、10的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形状特征,里和外,空间位置,整体与部分,逻辑推理,共24个学习认识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
(一)目的:
1.激发幼儿对事物中存在的数、量、形、时间、空间及其逻辑关系的兴趣,指导幼儿体验生活中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感知数学的重要性。
2.发展有关数、量、形、空间和时间的基本概念,鼓励幼儿初步使用分类排序、推理、计算、估算与预测等初步方法探究事物的主要特征。
3.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幼儿运用数学思考、分析问题情境,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解释和证实自己的答案,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
4.培养数学的阅读与交流能力,指导幼儿用自己最能理解的某一语言形式,如实物、图片、符号、文字等阐述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数学现象和数学关系,并与同伴、教师、家长交流。
5.鼓励幼儿动手动脑,积极探究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和游戏中的简单问题,感知数学的实用性。
(二)要求:
1、是幼儿认识长方形,粗细,比较出最长和最短,最粗和最细,按规律排序。
2、使幼儿在认识物体的同时练习数数,认识6、7、8、9、10,并能用数字表示相同数的物体。
3、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并能正确区别各图形,掌握它们的特征。
4、了解方位,掌握里外、空间位置。
5、区分整体与部分,初步培养逻辑推理与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措施:
1.将数学教育建立在幼儿经验的基础上:由于经验受限,幼儿很难正确判断事物,如看到10斤树叶和10斤煤摆在一起,幼儿就会把大的看作重的,会说“这堆树叶比煤重”。因此,就得引导幼儿发现新旧经验之间的关系,重视幼儿已有的生活和游戏经验,思考是否有必要加以丰富和补充,教学时要减少讲解和集体教学活动,增加幼儿的实际操作和幼儿之间的交流探索。
2.重视幼儿的参与和探索过程:幼儿数学学习必须是幼儿主动参与的过程,数学教育应该以问题为中心,根据问题情境设置一系列游戏、操作等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重视数学环境的创设:幼儿是通过感官和对具体事物的接触、探索、尝试、操作和体验来发展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口授耳听的学习方式难以提供他们思维发展所需要的直接和具体的经验。
4、要有效地促进幼儿数概念的发展,借助实物和图片,通过集体的演示、讲解,分组的研究、交流、探讨,个别的操作练习及游戏等,引导幼儿学习数概念及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以外,还应创设适宜的环境,如设置数学活动区(角),提供有利于幼儿数概念发展的操作材料,制作有关数学学习的墙饰、挂件,张贴有关数字和实物的挂图、卡片,以激发幼儿探索和学习。
5、开展各种活动来进行数学教学:设计各种活动,提供不同的选择的机会,以满足不同儿童的各种需要。
6、让幼儿实际操作来进行数学教学:只有在幼儿参与大量的活动,使用了大量的材料,并经常讨论他们的观察和发现,幼儿才有可能掌握概念。
五、教学进度计划:
共20周,每周5课时。
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 授课教师:
xxx
二、 指导思想:
1、深入推进和贯彻“二期课改”的精神,以新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
2、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收集试卷,精选习题,建立题库,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积极探索高效复习途径,力求达到减负加压增效。
三、 教学目标:
1、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2、知识与技能:掌握到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掌握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方程的方法,掌握相似形的性质、判定。掌握锐角的三角比及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3、过程与方法:
[1] 经历“观察----探索----猜测----证明”的学习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2] 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
四、 学习时间及内容安排:
9月~10月: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11月~12月:
相似形。
20xx年1月:
期终考试。
五、 学习资料:
《一课一练》、《周周练》。
六、 考试备忘录:
10月下旬期中考试;1月上旬期终考试。
数学教学计划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加减,并进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算式及其含义的理解。
3、爱动脑筋,能积极参与加减运算活动。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加减算式(2-99)
2、教具图片一张《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小猴们旅行回来了,我们去看看它们吧。
1、出示图片:小猴在哪里?它们都在干什么?
请幼儿说一说每个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们正在做什么?
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
引导幼儿列加法或减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如:1+6=7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来是7只猴子。
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3、继续引发幼儿的思考:你还能列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算式吗?
二、幼儿操作活动。
1、看图按特征标记列算式。请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实物有多少?
它们的颜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样的?
然后,列出7的第一组加法或减法算式。
2、观察连续的三幅图,讲述图片的含义,列出加减算式。
3、带领幼儿分别打开《幼儿用书》第12、13页,引导幼儿练习7的第二组、第三组加减运算。
(也可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活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日常或区域中进行。)
三、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出每道算式的意思,
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35329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