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队伍发展有多难教育论文
农村地区,由于受地域、经济、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特别是推行素质教育和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新机制后,农村教育出现了新的变化:学校实行县级直管,学校经费由以前的乡镇财政供给变为县财政供给,经费渠道由以前的学生来源变成财政来源;教师没有考试评分的压力,一些学校将素质教育转变为安全教育。相应地,农村地区教师管理工作的主要矛盾也有了变化,带来了发展上的诸多难题,笔者近日深入到湖北郧县乡镇的部分学校,对教师情况有了更深层次了解。
1 教师缺编,是农村教育中最突出的矛盾
主要表现在总量缺编和结构性缺编,特别是结构性缺编。在总量上,国家对教师编制规定有三个标准线,分为最低标准、中等标准和高标准。根据国家最低标准,省市县又制定自己的标准,比国家的最低标准还要低,可是,在农村一些边远学校,这个标准也很难执行。同时,随着农村教育形势的变化,教师编制标准已不能适应农村教育的发展,班级多、学生数减少,教师编制随着减少,教师工作量繁重的矛盾日益突出。如郧县城关镇桃花沟小学共有3个年级、15名学生,按教师配备标准只能配1人,每天至少要备6个学科的教案,还有上课、批改作业、接送学生等等工作,学校里里外外只有“一把手”,唱“独角戏”教师一天到晚忙的焦头烂额。在结构上,由于近年来学生的高峰期已过,学生数逐年递减,补充新生的教师力量有限,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几乎得不到补充,加之自然减员严重,教师年龄偏大,个别乡镇教师平均年龄达45岁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教师青黄不接,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严重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2 教师外流,使薄弱的农村教师队伍雪上加霜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教师的价值观不再是“从一而终”的传统从业意识,他们想方设法走出农村教育讲台,有的跳槽改行,有的下海经商,有的托人找关系进城,还有一些学历高的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学校优厚待遇的吸引下,他们毫不犹豫的选择离岗外流,据郧县白桑镇中心学校肖德明校长讲,近三年,该镇有18名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外流,给一些学校个别学科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教师外流,还有一种是小环境外流,即边远乡镇流向城郊乡镇、村级小学流向集镇中心小学或者中学。几番折腾,留守教学点和初小的教师,不是年龄大的,就是民转公学历低的。这些教师学科知识有限,有些学科如体音美甚至是“盲点”,教师不满“一桶水”,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还有教师职称结构不科学,导致教师流动频繁。目前,教师实行定编定岗定职称比例,当一所学校编制数和拟定职称结构比例不变时,增加职称岗位数额,要受到现有职称岗位数额的影响,而现有职称岗位数额变动有两个因素:一是教师自然减员,二是教师工作流动。如果一所学校教师人数相对稳定,就会出现职称紧张状态,即使条件非常优越,成绩十分突出的教师,评聘职称也只能望而却步,这类外流教师在农村小学更为突出。 3 素质不高,教师可持续发展步履维艰
教师是一个需要经常充电、不断提高的职业。教师素质的提高,一是通过自修,二是培训提高,培训提高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可是,目前的教师培训,多数还停留在重形式轻实效层面,少数承担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任务的教师。由于自身的知识水平不高,误人子弟,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与农村中小学教育,长期处于一种“小鸡生小蛋,小蛋孵小鸡”的不良循环中。近两年,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利用,使广大农村教师获得了新的培训机会。尽管虚拟的优秀教师资源通过光盘送到了农村中小学,教师通过间接接触,开阔了眼界,也学到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但这种培训毕竟还是不能代替面对面的互动培训。郧县大堰中学的教师任涛说:“每次武汉学习,聆听教育专家教科研报告,都会受到更深层次教育,获取更高的知识水平,对学科教学无疑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由于公共经费不足,培训机构师资设备等资源有限,教师编制紧、培训任务繁重,客观上存在着矛盾,培训似乎很自然地只能倾向于优秀骨干教师。培训部门总是希望通过优秀骨干教师的培训,使他们能将教改的火种带回去,渐成燎原之势。然而,更多普通教师同样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他们的学生也有全面发展的要求,尽管优秀骨干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教育工作是“个体的劳动、集体的结晶”,一些优秀骨干教师的作用有时仍难以抵消其他教师,特别是一些低水平教师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因而导致整体的教学效率的低效化甚至无效化。
教师素质低,要发展要提高实在是勉为其难,他不仅严重制约教师的成长,而且也会影响教育的发展。
针对以上现状,如何确保农村教师队伍隐定、持续、均衡发展?笔者认为:一是构建有效、有序的农村教师补充与双向流动保障机制。通过加大政策优惠力度,适当提高农村“特岗教师”和紧缺专业教师的待遇,吸引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等优质资源流动到农村,积极为其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为其解决后顾之忧,让其安心地融入到农村教育这个集体中来。同时,推行中小学教师轮岗交流和对口支援帮扶制,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行城市教育反哺农村教育,中心校教育反哺村级小学教育,推行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交流,中心校教师与村级小学教师交流;通过不同能力的教师组合,上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等方式,把城区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到农村学校,带动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促进良性的双向流动。
二是建立健全可行的教师管理机制,确保教师队伍稳定。合理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实际收入,加大对于长期坚持在农村中小学任教的优秀骨干教师的宣传、表彰、奖励力度,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优化管理,实行省市表彰的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特殊补贴,加大农村、边远学校在编教师特殊补贴,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对于长期在农村中小学任教的教师子女,在入学、就业等方面给予必要的照顾。还可以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体制,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特别是评定的中高级教师严格实行聘用制,辅之以人事代理和合同制管理,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各种保障体系,以确保教师队伍稳定。同时,科学制定职称结构比例,提高教师积极性。
三是改革教师培训体制,建立开放、长效、可持续的教师培训机制。中小学教师大多分布在农村学校,要遵循“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原则,修订和完善有关的教育培训制度,重点向农村教师倾斜。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建立多元化的以教育行政主导培训力量为主体的,社会培训机构参与的、开放的培训体系,实施“请进来”和“走出去”的交流制度,加强校级交流,实行横向联合,通过各种方式增强交流。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提高培训质量。积极推进对县级教研机构的质量评估,充分整合县级教师培训资源,合并教研室、电教室和县级其他教师培训机构,成立教研培训中心,加强教师培训基地的硬件设施建设,真正使农村教师培训工作做到锦上添花,雪中送炭。
【农村教师队伍发展有多难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3.小学教师队伍论文
8.农村小学教育论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32409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