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读后感
《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是2010年4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罗泽·弗莱克—班格尔特。本书主要讲述了儿童画中蕴含的儿童心理知识。下面由小编给大家整理《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读后感1
一直以为,孩子画画是有天赋的,有些孩子画得好,有些孩子却画不好。我把这种现象肤浅地归因为多元智能所表达的各有所长。
其实,孩子的画从某个方面看并没有好坏之分,而更多包含的是孩子的喜怒哀乐。孩子们只是通过他们的画向我们展示他们的内心感受。四岁的侄子度过了一个学期的幼儿园小班学习生活,进步颇大。寒假里侄子还带回了幼儿园老师布置的一项绘画作业——给一幅小蜗牛涂色。侄子开始涂色的时候,很急躁。不是把纸涂破了,就是涂出轮廓线之外。从涂色就可以看出,他做这件事情很没有耐心。该怎么办呢?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们分析,可能是这张涂色纸太多,也有可能是他还没有掌握好涂色的方法,所以导致涂色时不自信也不够有耐心。后来,准备给他降低难度。去书店买了描轮廓涂色的书。这本书轮廓线是挖空的,孩子可以在这个范围内沿着有力的边框描好轮廓,在里面涂色。
买来后,侄子对涂色还是不怎么感兴趣。于是我们就示范给他看,先描好轮廓线后再涂色,作品色彩鲜明,值得一看。当侄子看着我们的作品后也想跃跃一试时才给他准备好工具。手把手地教他从小范围开始涂色,朝着同一个方向可以使色彩更均匀。他慢慢地尝试着,先从小处着手,慢慢地看他的作品一点点成型。终于第一幅作品诞生了,他很是欣喜。接着再引导他看看哪里涂得最棒!棒在什么地方。再看看哪里还有些欠缺。渐渐地,他也很会评价自己的作品,会评价意味着会改进。一口气又涂了两幅作品,当然还不是非常令人满意,但是看着他的进步也着实让人高兴。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懂得欣赏自己的作品,懂得耐心地把这件事情做完。而这也缘于给他进行了降低难度的合理化处理。使他尽快掌握了涂色的方法并重新建立了涂色的自信。
具备了基本的涂色方法后,给他足够的信心也是很重要的,另外环境的布置也不容忽视,环境布置首先需要安静,其次最好能创设大家都在学习工作的氛围,重点是要让他觉得能静得下来。可是,会涂小幅的画并不意味着能耐心地完成大幅画作。重新将小蜗牛的轮廓要涂色时,前面一部分涂得很安静,质量也不错。可是没一会儿,他告诉我们说:“我的手好累哦。”这是向我们表达他想歇歇的信号,绝不能让他半途而废。“是的,完成这幅画是会比较累,可是看看你前面涂得多棒啊,再坚持坚持,就能把整幅作品完成了。你这样涂一半可不好看。”他想想有道理,换了只手,继续涂起来。在我们的不断支持鼓励下,终于涂好了。和他的第一次作品相比,已经有了十足地进步。把两幅图放在一起,他自己都能点评得十分到位。让他自己看到进步的成果也是很宝贵的。这是他努力的结果,也是他证明自己有耐心的有力说明。有效地方法就能培养一个孩子的耐心,我们都很欣慰。其实孩子是最不会说谎的,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就看我们怎么面对这份真实。是简单的下结论,这孩子真没耐心,没有画画天赋;还是从他真实的语言中读懂背后的原因,并帮助他战胜自己。这都取决于大人是否用心看待孩子成长的过程!
《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读后感2
每一个孩子都以自己的方式成长,而且他们的表达能力与其个性相对应,又有着千差万别,但是在一般情况下,仍然有一些适用于孩子绘画发展的特点。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不是直线形的,也没有固定的标准,而是跳跃的、各不相同的。在形状和色彩表达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飞跃阶段,也会有推迟和滞后的时候。
明白了儿童绘画发展的特点,我们就更能够理解孩子的内心发展状态。尤其是对于4岁以下的孩子,涂鸦对于他们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1、涂鸦是所有绘画语言的基础。
绘画语言的发展类似于口语,有自己的规律,内部逻辑极其严密。
赛茨认为人类的“原始冲动”的表达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是文字表达;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绘画表达出来,即将内心经历可视化。
所以涂鸦,可以被比作是语言发展过程中口齿不清的说话阶段,是儿童绘画发展必须的阶段。所以我们作为家长对于孩子的这个阶段,最好是加以保护,将这个阶段看作是孩子以后画出好画的前提。就像孩子的乳牙一样,好好保养,以后就会长出健康的牙齿。画画也一样,因为你会发现,看似杂乱无章的涂鸦里边已经产生了日后画画的基本形状。
2、涂鸦展现了幼儿心理成长的过程。
因为绘画是潜意识表达的一个最直接的方式。在孩子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时候,绘画就成为一种非常可靠的了解孩子状态的方式。
涂鸦里往往会有一些信息,表明了孩子当前的状况以及心理经历。他们正处于感知世界的阶段,即使他们不会运用画画的最正规的形状和方式,他们还是有着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观察和感受。
允许孩子涂鸦,就是允许他们通过绘画与这个世界沟通,同时也是允许孩子心理成长的一种方式。身体的成长看得见,可是心理的成长,如果不靠家长的细心观察,恐怕很难有细微的发现。通过涂鸦,我们也可以了解更多的关于孩子内心世界里的事情。
3、无造型阶段绘画到有造型阶段的发展
巴赫曼认为:“涂鸦就是指毫无目的的画曲线,笔不离纸进行螺旋状的旋转;涂鸦就是指将笔来回挥动:水平的,垂直的,不断交叉的、重叠的或者画圈圈;涂鸦也可以是指把直线蜿蜒、缠绕或画出Z字形;当然,我们也可以把涂鸦定义为小点或小横线,或者用画笔表现出简短而有韵律的运动。”
比如一个2岁的孩子的涂鸦,一团乱麻的画,可以表达其在婴儿时期的身体感应,那个时候,他孩没有“界限”的概念,也不会有方向感。他刚刚在妈妈肚子里出现的时候,应该是与周围环境混为一团的。
2到3岁的儿童对于画画的过程中界限和方向的区分与婴儿时期的发展密切相关,这导致了他们开始与妈妈拉开距离,画面当中逐渐出现了“方向”和“界限”。画圈圈就是在表达自己有关“界限”的体验。
所以,请给予孩子涂鸦的自由,也关注孩子涂鸦的发展。孩子会通过涂鸦而传递内心世界的信息,同时,因为涂鸦,你会发现孩子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32397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