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门的读后感
《三重门》是中国当代作家韩寒所著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三重门的读后感怎么写?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吧?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三重门的读后感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三重门的读后感1
自己也不是很了解韩寒是何许人也,但也略听过他的名字。至少“当代青年领袖”这个名号在高中的时候还是知道的。当然,我也不知道他是否读完了整个义务制教育阶段(小学,初中,高中),但是从《三重门》里的东西来看,这厮应该有所见,有所闻吧。
我倒是完完整整的从幼儿园读起,一直到高中毕业。的确,中国的应试教育就像旧时女人裹脚,裹完才发现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可是已经没法恢复了。但是,现在在大学里的我往回想,在记忆里最深刻的学习时段还真是高中三年。什么原因那就不细谈,不是因为高中老师说过“当你毕业后,回想起来最深刻的是高中”,也不是什么高中那些美好的读书时光,就我而言,比起小学,初中以来,高中更让我自信了,也或者是初中和小学记忆力太差,记不住,高中才是真正发育阶段,这样理解也行。现在看来,最最怀念的是高中时候和同学打闹的情形。自然我没有像林雨翔那样为了过度的证明自己(的确是过度的证明自己)而和他人斗气,去挣些没必要的东西。而且,我很庆幸自己在读高中以前没有沾染所谓的“文人之气”,没有说中文时乱用英语代替词语什么的,初中在那郊区读的好处就是读完后你啥也不懂。
完了,写了半天写自己了。这不是读后感吗?反正我写读后感一向都是没有任何思绪。初中的假期作业中写的读后感基本都被老师当差文扔了回来,接着就被当草稿纸了,自然没有用来当草纸,那太浪费了。你想想,一个本子要五毛,写完作文后利用最后的空间,连老师打的勾勾叉叉也不放过,这不是国家倡导的节能减排吗?
完了,又写过头了。哎,算了,继续写下去估计应试教育阶段的生活也给全端出来了。
不敢否认应试教育的确很恶心。但是我也是从应试教育中混过来的人。虽然没有资格去乱评论他人的书,但总是触景生情,这景,好的写手是能够通过文章表现出来的。现在想来,还是很怀念高中的`生活,但是却不想再次去经历了。
三重门的读后感2
《三重门》是韩寒的首部小说,相信读者大多是学生。作为韩寒的同龄人,遗憾的是我十年之后才读了这部作品。正也许是晚读了10年,心态上总体趋于平静和理解。首先肯定的是这部作品的确比较写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许多问题,比如如何面对学习的压力,如何面对家长和学校的管理,如何处理爱情问题,如何融入同学……。这些问题其实是我们每个从学校教育走出来的人所必然面对的,无可逃避。但问题是当处理这些问题是出现不通畅的时候,我们的学生怎么办。他们抑或她们可能就会陷入茫然,不知所措,甚至可能误入歧途,自暴自弃。此时,作为家长、老师、朋友和社会能不能多些宽容和理解,或者给予必要的支持、鼓励、指导。这是全社会都要反思的问题,毕竟我们都经历过成长的烦恼。其次,《三重门》让我惊讶的是作者的知识面之宽广,文字之犀利。文中旁征博引之多,比喻视角之独特,语言幽默之极,让读者领略到了作者小小年纪便有了如此深厚的文学基础,至少从涉猎面上已足够宽广。第三个值得肯定的是小说中对林雨翔和susan之间懵懂爱情的描写,很单纯、甜美、没有一点杂质。作为一个中学生的爱情观也不该有太多社会的影子。相信每个人都对曾经追求或正在追求这种纯洁无暇的理想爱情,并且追求真爱过程本身就是美好的、值得珍惜的,不论结果如何。
有些人可能会指责《三重门》作为小说,并没有精彩的结构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不能吸引人,并且结局是可悲的,让人很不爽。其实这些要求对于18岁的韩寒来讲未免太高,况且韩寒本人也不希望这样。总体来讲,这是一部反映现实中学生成长烦恼的作品,文中透露出作者看待现实问题的敏锐以及对社会所谓阴暗面的抨击和嘲讽,自然有其存在的意义和道理,但有些主张未免过于偏激,比如对现行的教育制度强烈抨击,也许现有的教育制度不是最好的,但却是现阶段最合适的。另外,文中对社会故事的描写明显不够深入,比如在饭店打架的故事,也反映出作者年龄尚小、缺乏社会阅历,而这种阅历恰恰是好作家必备的要素。
【三重门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2.《三重门》的好句
3.读三重门有感
5.三重门的哲理故事
6.《三重门》读后感
7.三重门的寓言故事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32303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