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苦旅读后感
禅宗有言:"借的火,照不亮自身的心灵。"意思是:不是自己体会和领悟到的真理,不能真正属于自己。然而,借的好书,倘若能够用心品读,细心体味,领悟其中的精髓,则可获得心灵的启迪。如阅读高万祥老师的《我的教育苦旅》,就会强烈地感受到这些鲜活的、精彩的、精准的语言字背后所蕴藏的作者博大精深的教育力量与智慧!
一、在"精神的雕像"中建构崇高的教育思想
感谢我可爱的光复小学,让我在今年的暑假走进《我的教育苦旅》,感受了高万祥所感受的一些教育家、特级教师的伟大与崇高。
陶行知是我们中国的教育圣人,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非同一般。他美国的同学称陶行知为"最中国的学生"他认为:"老百姓把孩子送进你的学校,便在不知不觉中把整个家庭托给了学校。办学如治国,眼光要远,胸襟要大,否则事情会愈办愈局促。"一位教师如果能够时刻践行这样的理念,把教育教学、班级管理放在治国的高度对待,那么我们的办学质量将有多高啊!对照自己,时常感觉每一天的工作似乎都"鞠躬尽瘁"了,然而现在觉得自己是多么的狭隘,每天都只是做着眼前的事情,又如何能够实现"教学生六年,育学生六十年,为国家六百年"呢?想真是惭愧!另外,先生的"人格要互相感化,习惯要互相锻炼"也充分体现了"生活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精髓。
夏丏尊先生在《教育的背景》一中尖锐地批评道:"教育上的第一事要以人为背景……现在的学校教育是学店的教育,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中间但有知识的接受,毫无人格上的接触,简单一句话,教育者是卖知识的人,被教育者是买知识的人罢了……真正的教育需完成被教育者的人格……"言辞虽犀利,我校也虽然没有这样的现象(或极少极少),然而人格的完善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就像我校许多优秀教师有人格做背景,好比佛菩萨有灵光,所以不威胁学生,学生见他也自生敬畏。我们要使我们的学生都有"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自信。正如苏氏所说:"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从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是经常激发他要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有人说: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将人的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美好的人性因子开发出,加以培养、升华。我校的."爱的教育"就是完善学生健全人格的绝好途径。
许许多多的一线教师都是教育实践的好手,他们早出晚归,认真教学,爱心育人,勤勉辛劳,我认为作为他们中的一员,渴望结识一位位目光如炬、思想精深博大的化名人,虽不能在现实中如愿,但我们可以借助字走进这一条条精神的长川和智慧的清流,瞻仰这一座座思想的花园和人格的丰碑。
二、在"语的诗意"中体验丰富的语世界
高万祥是语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他在语教学领域颇有建树。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语教师,你引领过你的学生为父母写传记吗?你充分地认识到学生读书与日记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认真扎实落实了吗?其实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有自己的好方法,但我们也并不介意把一丛丛经验的玫瑰从别的花园移植到自己的园地里。
高万祥认为:"语教育的最大价值是向学生传递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价值观念,传递人之所以为人的特征,最大的意义是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使学生具有丰富的人性、正义感、公正性,能自律,善于与他人协调并为他人着想,尊重他人的人格、人权,热爱自然和生活,这些都是语教育超越时代的永恒不变的价值。"从这一点上看,语教师所承载的任务太艰巨了。读书与日记是达成语目的的良好途径。
苏氏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只有那从人类的道德财富中给自己找到榜样的人,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能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书籍对少年说,并不是真理的仓库,而是内心体验的泉。"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并且表现为他能用最高的尺度——那些英勇、忠于崇高思想的人们的生活衡量自己。当然,读书也不仅属于语。当我们的学生都能这样去比对,自己借助书籍教育自己,而不仅仅是从我们教师的口中获得道理,那么我们的教育效果将事半功倍。
"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给教师的建议》
他在十四五岁的年纪,就应当在自己灵魂的深处有一份丰富的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给教师的建议》
苏氏: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同样,高万祥认为:不读书的教师只会沦为简单的劳动力。因为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感染。高校长在他的学校实施了"一二三四五"人教育工程:三年高中,让学生人人有一副好的口才,背二百首古典诗词,听三十场名人报告,读四十本学(化)名著,看五十部经典影片。这样的工程对我们很有启发。我们小学六年要达成什么目标呢?在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会展示出哪些特色程呢?
这本书将带给我一个崭新的学期,它不仅带给我许多字似的东西,更是给我注入了精神上的力量。让我企盼在新的学期在语世界里大展拳脚,也为我在其他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起到推动作用。
【我的教育苦旅读后感】相关文章:
8.文化苦旅的读后感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31870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