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方法》读后感范文
《幸福的方法》一书的作者泰勒·本-沙哈尔,哈佛大学心理学硕士、哲学和组织行为学博士,近几年专事个人和组织机构的优势开发、自信心以及领导力的提升研究。其开设的“积极心理学”和“领导心理学”作为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率排名第一和第三的课程,被称为“最受欢迎的人生导师”。《幸福的方法》成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最佳畅销书,作为20种文字翻译、风靡26个国家和地区的精神洗礼,并成为被中国中央政府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推荐的“幸福书”,其为何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好奇心驱使我认真地读下去,以尽快了解其奥秘。
2002年,泰勒·本-沙哈尔第一次在哈佛大学教授“积极心理学”,才8个学生报名,其中还有两人中途退学。第二年,由于他的老师兼引路人菲利普·斯通,哈佛大学第一个“积极心理学”教授,建议其为该课程举办一个说明性的讲座。结果,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总数达到380人,并且在年终课程评估上,超过20%的学生反馈说这门课程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接下来的`一个学期,有850名学生选课,让“积极心理学”成为哈佛听课人数最多的课程。
《幸福的方法》一书除了前言、致中国读者、致谢、跋以外,由《幸福是什么?》、《如何实现幸福?》、《有关幸福的冥想》共三篇十五章组成。今天,我就来谈谈读了第一篇“幸福是什么”的感受。
对于幸福这个概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每个人都会问自己是否幸福?作者认为我们永远都可以更幸福,幸福是一个长期追求、永不间断的过程中的某一段。与其因为没有达到幸福境界而垂头丧气,与其浪费力气去苦思冥想自己到底有多幸福,不如认真地去体会和挖掘幸福这一无穷无尽的宝藏,同时去争取得到更多。要记得,追求幸福应该是我们的终生目标。我认为,这就是作者见解的高明之处。
作者认为:如果我们要追求幸福,认清它是最有价值的目标,我们需要为它建立良好的习惯。建立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维持一个已经建立好的习惯就没有那么困难了。正如托尼·施瓦兹说的:“微小的成果,要比野心勃勃导致的失败好得多……不要着急,成功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亚里斯多德说过:“我们的习惯造就了我们,卓越不是一次行动,而是一种习惯。”在一个有规划、有规律的生活中,妥善地安排时间,为更好地发展我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供时间保证。把自主性和创造性与这种习惯性行为完美地结合起来,当然能更富创意、更好地发挥自主性,还会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什么工作不能做好?什么幸福不能获得呢?
罗伯特·爱孟斯和迈克尔·麦克洛夫的研究表明,把那些感激的事情记录下来的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有较高的健康水平。因此,作者建议读者每晚在入睡前,写下五件让你感到快乐的事,即一些让你感激的事。这样培养人的感恩习惯,会更多地珍惜生活中的美好,不会把它们当成是理所当然。毫无疑问,这会使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
泰勒·本-沙哈尔生动地把人们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模式分外四类汉堡模型:
1. 口味诱人,却是标准的“垃圾食品”。吃它等于去享受眼前快乐,埋下了未来的痛苦。这种及时享乐而出卖未来幸福的人生,即是“享乐主义型”。
2. 口味很差,里面全是蔬菜和有机食物,可以确保日后的健康,会吃得很痛苦。牺牲眼前的幸福,追求未来的目标,称为“忙碌奔波型”。
3. 既不好吃,也不健康,吃它不但现在无法享受美味,日后还会影响健康。既不享受眼前事物,对未来也没有任何期望,称为“虚无主义者型”。
4. “幸福型汉堡”,享受当下所从事的事情,通过目前的行为可以获得更加满意的未来。
米哈伊·西卡森特米哈伊毕生致力于高峰体验好巅峰表现,他曾说过:“人类最好的时刻,通常是在追求某一目标的过程中,把自身实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之时”。美国前任卫生部秘书长约翰·加德纳说过:“无论在山谷还是山巅,我们生来就是为了攀登,而不是放纵享乐”。
由此可见,我们不要问自己“何时才能快乐?”,而要问自己“如何才能快乐?”。真正的持续的幸福感,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而去快乐地努力与奋斗。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漫无目的游逛;幸福是向山顶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31750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