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骨干培养模式和机制的思考的论文
摘 要:高职院校大学生骨干是高校党建的关注和培养对象,也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要增强高职院校学生骨干培养成效,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必须要把握特点,准确定位;高度重视,全面部署;机制配套,有序推进。
关键词:
高职院校大学生骨干是指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学生社团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学习骨干及在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他们是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的纽带,是学生中优秀分子的代表,是学生行为效仿的表率,对他们进行系统全面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笔者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对高职院校大学生骨干的培养模式和机制做了一些探索,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要把握特点,准确定位 1、把握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与普通本科院校有着显著的不同,即具有鲜明的职教性。主要体现在:(1)在理念上,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要求;(2)在设计上,高职院校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强调与高等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内容往往多于政治素质的'培养内容;(3)在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实施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更加注意利用企业与社会等资源,让学生结合职业情境等大环境,在实践中成长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2、把握高职学生的特点。相比起普通本科学生而言,高职学生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学习动机、行为控制、与人交往、情感调节等方面能力较弱。就高考成绩的结果而言,高职学生是“学习的失败者”,自身综合素质较普通本科生比起来相对较低;他们学习功利性较强,大多以学好一门技能满足就业为目标,较少关注个人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的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弱,经常容易受到外界现象和言论的影响,不能持久专注的从事某项事情;他们缺乏必要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在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上,明显比较片面,往往不能从全局和本质上客观地认识和解决问题。 3、把握高职院校工作基础特点。从整体上看,由于对“就业导向”办学理念的过分强调,高职院校实施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的基础比较薄弱。一些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不够重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人力物力支持,导致大学生骨干的培养相对滞后;同时各方面力量没有系统整合,“二课”教学、学生党建工作、团学活动等没有形成整体联动,实际培养效果不理想。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比起普通本科高校任务更重、难度更大,需要认真谋划,狠抓落实。要从提高认识、队伍配备与培训等基础抓起,逐步推进,分阶段性确定目标,分步落实。
二、要统一认识,科学规划 1、要提高认识,知行合一 在高职院校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党和国家赋予高职院校的神圣责任,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大学生骨干是青年中最易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群体,也是能最善于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者,高职院校要从党和国家的事业出发,在培养高素质的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同时,努力造就政治素质高、立场坚定、忠于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又“红”又“专”的人才,让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包括政治素质和职业素质在内的学生综合素质。 2、要整合资源,合作育人 高职院校要提高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对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鼓励教职工通过言传身教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成长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做贡献,同时要引导广大大学生骨干争当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学习政治理论光荣的氛围。要充分发挥各各种力量的作用,形成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共青团要发挥党的外围群众组织的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将优秀的大学生骨干吸引到党的周围,积极推荐给为党组织考察;校内各级党组织要主动关心大学生骨干的成长,组织专门力量对大学生骨干进行考察培养,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教学部门要充分发挥“两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科学地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教学体系;学工部门要利用企业的德育资源对学生从不同角度、层面进行教育,促进其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要形成校内外全员育人、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共同推动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的开展。 3、要人员充足,经费到位 调查发现,人手不足和经费短板是许多高职院校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无法开展的重要原因,制约着高职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整体推进。俗话说,众人拾柴才能火焰高,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人手和经费,高职院校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只能是无源之水、无米之炊。因此,高职院校要为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设置足
【高职院校大学生骨干培养模式和机制的思考的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30599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