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家庭教育比较探讨论文
良好的家庭教育直接关系着孩子的素质和品德,更关系着国家的未来。下面我们来看看中日家庭教育比较探讨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而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都不可能替代的。良好的家庭教育直接关系着孩子的素质和品德,更关系着国家的未来。本文通过对比中日两国孩子家庭教育的现状、内容、方式等,旨在寻找一种科学的教育方式,以促进中国的家庭教育。
关键词:家庭教育;教育现状;教育内容
中国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城市每个家庭只允许要一个孩子。虽然现在已经出现了政策上的调整,允许夫妻中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生二胎。但是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独生子女时代对孩子的培养观念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因此中国的“小皇帝”依然大量存在。家庭教育对儿童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众所周知,日本人的国民素质较高,电视上、网络上屡屡对此都有很高的评价。那么这种素质是如何而来的呢?毋庸置疑,是通过教育而来的。因此,有必要将中日两国的家庭教育进行比较,从而借鉴其优点,以改善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
1中日家庭教育的现状
在中国,大部分父母都要上班,就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这样就产生了很多问题。“孩子优先”的观念非常普遍。吃饭时要让孩子先吃,看电视要让着孩子,孩子是一家的宝贝。有学者指出:“中国儿童吸收了过量的营养,以至于造成身体上的肥胖,而精神上是非常脆弱的”。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一切围着孩子转。要什么给什么,即使很多事情孩子能做,家长也要代替孩子做。家长对孩子的能力训练以及精神教育的认识不足。在这种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孩子,不懂得分享,自私、任性。或者干什么都听大人的,没有自己思考的能力。独立性也不强。做事总是不积极,处于被动地位,容易胆小怕事。另外,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孩子身上担负了全家人的重托。只要学习成绩好,什么也不用做。孩子只能为了全家人的梦想去学习,在学习中度过自己的童年。近些年,总能看到父母带着孩子到处参加兴趣班。即使是两岁的孩子也要送到早教班去。实际上,孩子是没有什么童年的。有人批判中国教育是偏重知识的教育,也就是所谓的“填鸭式教育”。为了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能够在激烈的考试竞争中获胜,孩子的学习通常被放在第一位。孩子每天除了奔波于学校和家之间以外,还要去培训班学习。数学、作文、英语等培训班非常受家长欢迎。除此以外,孩子还要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能,比如游泳、棋类、弹琴等等,而这些通常和孩子的兴趣爱好无关。当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有一部分家长是因为从小没有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避免孩子放假在家一味地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从而给孩子报兴趣班,既能学习又能消磨时间,一举两得。大部分家长还是从社会竞争的角度考虑,希望孩子有一技之长才报兴趣班的。日本家庭更重视对孩子素质方面的教育。为了不给别人添麻烦,重视孩子的独立性的培养,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整理房间,帮忙做家务等。此外,还注重培养孩子坚韧、顽强的精神品质,培养对集体对国家的忠孝。这和日本人崇尚的“武士道精神”有着相同之处。在道德教育方面,日本父母从小就教孩子要懂礼貌,即使是很简单的打招呼,也要求孩子必须认真学习。在学习方面,日本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孩子的兴趣爱好进行的。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父母干涉比较少。比较注重孩子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母亲们为了能够更好地教育孩子,还参加各种学习。比如日本有自发形成的“母亲读书会”,妈妈们通过读书,互相交流教育经验来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还有“家庭教师协会”,家长们按地区组织起来,老师们自愿参加,通过互相交流学习来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
2中日儿童家庭教育的比较
2.1中日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家庭教育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启蒙教育的认识不足。其次是父母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不足。过分依赖学校教育,很早就将孩子送到早教班,兴趣班,而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太少。第三,根据地域不同,家庭教育的观念也不尽相同。内陆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农村父母大多外出打工,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更是谈不上。即使在城市相对重视家庭教育的,也只是担心孩子的将来,家庭的荣誉,并没有把孩子的将来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而在日本,对儿童的教育,强调素质教育。虽说重视教育的家长也非常之多,但并不像中国父母那样过分地重视学历。也没有中国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那么强烈。但是,日本家庭存在一个问题是容易破裂。以前一家人通过相互对立、冲突、反抗,家庭结构逐渐固定,但现代日本人不愿意经历这个过程,有些父母为了避免和孩子起冲突,不批评孩子,更有甚者对孩子的坏行为不闻不问。同时,日本家庭教育和中国家庭教育面临同样的问题。虽然现在女性出去工作已经很普遍了,但是照顾孩子是妈妈的责任这一观念仍然根深蒂固。通常都把孩子扔给妈妈,爸爸每天工作到很晚,很少参与到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来。
2.2中日家庭教育的内容
中国家庭为了能让孩子出人头地,通常非常注重智力的培养,而比较轻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注重其他素质的培养,从而出现了高智商低情商的现象。生活自理能力差,没有决断力。由于看重学习成绩,因此中国父母非常注重知识传授,而轻视能力培养。中国孩子大多缺乏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能力。除了学习以外,身体也非常重要。因此,中国家长们也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给孩子吃各种补品。但却疏于对孩子心理方面的指导,使得孩子心理脆弱,抗挫能力较差。日本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生活教育。也就是说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的生活。生活教育还包括对孩子进行礼仪、心理、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日本人在生活中的各个场景都有固定的一套礼仪,比如回到家要说“我回来了”,吃完饭要说“多谢款待”,熟人见面要互相鞠躬问候等等。在心理方面,注重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受挫能力。很多学校的校服都是短袖短裤或短裙,冬天也不例外。在自立性方面,孩子能做的,父母就不会代替。日本的小学生每个人都是自己背书包,父母替孩子背的情况是看不到的。
2.3中日家庭教育的方式
中国的家庭教育有连续性。大部分父母认为即使孩子长大成人,也不应该给孩子完全的自由。并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父母对孩子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父亲是正义、权威的象征,担当着对孩子的理性教育,教孩子区分善恶。而母亲总是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担当者对孩子的感情教育。孩子有了喜欢的人,一般会先告诉母亲。相对而言,中国孩子对家庭成员的依赖是分散的,并不是固定的某个人。日本的家庭教育是不连续的。日本人来通常将孩子和大人清楚地区分开来。因为两者是截然不同的存在,因此也是区分对待的。幼儿期主张让其自由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严格教授规矩。因为要让其在成人之前,必须掌握适应社会生活的礼仪。日本家庭的身份意识较强,父亲为了维持自身的威信,通常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因此孩子和父亲较为冷淡,只是表示顺从或尊敬。而和母亲比较亲密,对母亲的依赖性较强。
3中日家庭教育的比较探究启示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事情,既不能像中国父母那样全家围着孩子转,一味溺爱孩子,也不能像日本那样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母亲。父母要为孩子树立榜样。首先父母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不能给孩子带来不良习惯的影响。通常父母爱玩儿手机,孩子也会爱玩儿电子游戏。在学习方面,应该借鉴日本的家庭教育方式。让孩子全面发展。应注重孩子的素质培养,能力培养。让孩子将课本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并鼓励孩子善于发现,善于创新。
参考文献:
[1]山下俊郎.家庭教育[M].光生館,昭和60年.
[2]彭立荣.家庭教育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3]于洪波.日本教育的文化透视[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齐娜 单位:西安翻译学院
【中日家庭教育比较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6.家庭教育方式论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30455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