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感言:从一次知识竞赛说起
教师教学感言:从一次知识竞赛说起
最近,我校组织了一次初中生课外阅读知识竞赛,通过监考和阅卷工作,本人感慨颇多。
试题是我出的,范围不超出新课标规定的课外阅读书目和内容,难度很一般,时间为40分钟,参加的人员均为初一、初二各班级语文学科前十名的学生。
总体情况很差,平均分仅三十几分左右。
很多学生闹了不少笑话。比如李逵的绰号竟然成了“逵子”、“逵哥”、“木炭脸”;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先帝竟然成了“秦始皇”,他竟然死于西汉!个别学生把“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作者写成曹雪芹,作品名写成《红楼梦》;有的学生把杜甫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翻译成“若白了头而抱怨,寿命会更短,浑浊的欲望是达不到目的的”。百分之九十九的学生默写不出李清照的《醉花阴》和范仲淹的《渔家傲》,让人大跌眼镜。还有不少学生显然在考试时因不会答题而显得无聊,在试卷上乱写一通,或字迹非常潦草以示发泄。
显然,绝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读过该读的名著或名篇,基本上属于胡蒙。
这当然不全是学生的错,不客气的说,不少语文老师也没有看名著的习惯,更别说去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
据统计,全国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中学生没有读过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我想说的是,语文课的阅读课有多少老师上了?有多少教师认真指导过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一个个的所谓的不同级别的达标图书馆究竟利用了吗?这个浪费有多大?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能在一定程度上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还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和一生的发展,有多少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真正认识到了?
我又想起来语文高考。那年的作文考试是要求学生以“诚信”为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南京的考生蒋昕捷根据自己对《三国演义》的熟练把握,写了一篇《赤兔之死》,获得了满分的喜人成绩,一时传为美谈。就连很多写作大家都自叹弗如,对此篇文章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因此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阅读古典名著的热潮。时过境迁之后,很多人对此都淡忘了。
中国古现代文学有着博大精深的内涵,是历代文人心血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影响了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古朴的诗经,华丽的汉赋,五彩缤纷的唐诗,或豪放或婉约的宋词,直率而尖锐的元曲,结构宏大、内蕴丰富、艺术手段高超的明清小说……无不在闪耀着历史的光辉。很多人对此漠然无知,就连“百家讲谈”里的一些名家竟然也对有关知识产生了错误的解释,就更不用“青歌赛”上那些类似文盲的歌手了。
我们有很多理由不去读名著。“过时了”、“没时间”、“不感兴趣”……但我们有理由拒绝自己的成长吗?记得有一句名言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没有高雅的阅读,我们只能培养出为考试而学习的“好学生”,我们只能看见大街上越来越浅薄的女孩,只能看见越来越粗鄙的黄段子,只能看见所谓的专家漏洞百出……
在月明风轻、万籁俱寂的夜晚,还有多少少年郎躺坐床头,让一首首优美的唐诗在心中缓缓绽放,让一页页历史的风云在方寸之地上演?
【教师教学感言:从一次知识竞赛说起】相关文章:
2.教师教学感言
3.教师教学的感言
4.大班教师教学感言
8.科学教师教学感言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30299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