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张嘎的读后感悟
小兵张嘎,这个名字,我想,不会有人觉得很陌生,因为他是一个机智、勇敢、率真、执拗的小男孩,但是小兵张嘎他是一个小英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兵张嘎的读后感悟,欢迎阅读!
小兵张嘎的读后感悟1
今年暑假里,在老师的推荐下,我怀着急切的心情读了《小兵张嘎》这本书,我深深地被书中的小嘎子哥哥的机智和勇敢所吸引,也被他热爱祖国的精神所感动。
读了《小兵张嘎》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写得真好。你看,书中的嘎子哥哥多么可爱呀!你看他“嘎”气十足!在路上,他误把罗金保当汉奸,虽然闹出了一些笑话,但我觉得嘎子真可爱、真勇敢!就凭着这样的勇敢,在多次与鬼子的战斗中,嘎子从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成长为一个机智勇敢的八路军小战士!他可真让我佩服!
嘎子让我懂得了许多,他是我学习的榜样。那时的环境相当恶劣,嘎子年纪还很小,可他就懂得热爱祖国,为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而我们现在的生活学习条件这么好,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呢?
记得两年前的我,刚跨进学校大门的时候,还是一个无知的孩子,老师教我们学习《我们爱祖国》。于是我认识了“祖国”二字,可祖国是什么,我并不知道,只能似懂非懂地跟着老师后面一遍又一遍地大声读。后来随着年级的升高,我懂得的知识越来越多:从中国地图上,我知道了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物产丰富;从许多课外书中,我知道我们的祖国是自强不息的民族,有着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化;从电视上,我看到我们的祖国科技发达、日益强大,已经济身于世界先进……我觉得,我们的祖国很伟大!
更让我不能忘怀的是在地震等大灾面前,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更让我感受到我们的祖国就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她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爱护着她的儿女,我们生长在祖国就像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我和嘎子都是祖国的孩子,嘎子哥哥用自己的勇敢和血汗保卫了我们的祖国,他是我学习的好榜样。而生活在今天的我要刻苦学习,学好本领,练好身体,将来为祖国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要用我的智慧和双手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让祖国永远立于世界不败之地!
啊,祖国,我们永远爱您!
小兵张嘎的读后感悟2
《小兵张嘎》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小英雄事迹:十三岁的小兵张嘎离开自己的亲人,到白洋淀当小八路。他用自己的智慧,智斗可恶的日本法西斯。他机灵勇敢、胸怀大志。有一颗善良的心。我非常敬佩他。别看他长得虎头虎脑的,其实他是一个机灵勇敢的抗日小英雄。他本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怎么去当抗日英雄呢?这个问题使我深深陷入了沉思。
张嘎的童年与我们的童年是一样的,大家的童年都是充满了快乐与欢笑,张嘎的微笑是因为某次战斗胜利,而我们的微笑并不是因为某次战斗胜利啊!特别是本书的第十八章,更清晰生动地表现出了张嘎的机灵勇敢。张嘎在“红眼儿”面前装疯,说自己要抽烟,“红眼儿”才不把他当成回事,把一根抽过的烟头给他,“红眼儿”哪想到张嘎竟敢把烟头放进“太君”的口袋里,弄得自己差点被肥田一郎吊梁烧死。你说张嘎可爱不?
读完张嘎的故事,我再回头想想自己,我与张嘎的距离实在拉得太大了。张嘎敢于做一些不太可能成功的事。而我却恰恰相反,一天晚上,我做完作业已经九点多了,可妈妈还要我做家务。我想:明天还要值日呢!于是我睡觉去了,现在我一想起这件事情,我就感到羞愧。
小兵张嘎的故事永远值得我们怀念,他的性格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小兵张嘎的读后感悟3
爸爸从韶山给我带回来一本红色经典图书——《小兵张嘎》。这本书讲述了抗日战争期间,十二岁的孩子张嘎从一个顽皮的孩子变成一个抗日战士的成长历程。生活的艰苦、战争的磨练,让张嘎更加热爱祖国、更加不屈不挠、更加机智勇敢,我深深地被他的精神打动了,想想自己,我感到很惭愧。
张嘎热爱祖国。他没有满腹经伦,只有实际行动。在祖国危难时刻,他加入了八路军,下定决心要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为了祖国和平的明天,他浴血奋战,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而我,生活在幸福和平的今天,没有战火硝烟。热爱祖国不光要嘴上说,还要有实际行动,那就是“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比如在学校里,做一个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好学生。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完成每一项任务。在家里做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孩子。扫扫地、洗洗碗,给父母捶捶背。在社会上,做一个遵守社会公德、乐于助人的好市民。 张嘎身上有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他小小年纪为了寻找八路军,历尽千难万险,决不放弃。而我呢,在学习中,一看到难题就不愿思考,就想退缩。弹钢琴时,一看到难曲子就心烦,所以练琴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张嘎机智勇敢。面对凶残的日本鬼子,他沉着冷静,每次都能用自己的机智勇敢化险为夷。而我胆小如鼠,自己的事情几乎都依赖父母。有时爸爸叫我下楼买包盐,我都害怕不敢去。
看了《小兵张嘎》这本书后,我在反思自己。我要向张嘎学习,做红色传人。
【小兵张嘎的读后感悟】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30153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