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论文
[摘要]生活化的活动和实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儿童只有在环境中活动,才能触摸世界、感知万物,才能实现认知结构的完善与发展。通过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活动、体验、内化。
[关键词]思想品德 生活 教学
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尤其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的现实生活,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追求的一个基本理念,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生活化教学,就是以目标为导向,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相关的道德问题;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内化为目的,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促进学生道德认识的内化和升华。
一、回归生活,找准切入点
学生个性的形成过程,是作为主体的“自我”的人的社会化过程,需要外部的灌输和行为的塑造来完成,更需要依靠自己的体验、经验来发现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生活化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引领儿童从书本世界走向日常的现实生活,把教育的触角伸向儿童的真实内心,在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
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体验的道德认识,能否得到现实生活的认同,是儿童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实践的冲突所在,这就是我们教学设计的根本依据和切入点。从这一点切入,通过展开生活化教学,引发儿童在生活实践中思考:我应该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使之逐渐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和善恶观念,自主建构起个性特色的内心道德标准,也就实现了课程的基础性和启蒙性。
二、回归生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形式和内容的趣味性设计,评价方法的多元构建:让孩子在过程中感悟、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既有明确的显性目标,又有模糊的隐性目标,而儿童又具有喜欢新、奇、怪和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心理特点,这就需要依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编儿歌,师生共同表演,做游戏,讲童话故事等方法,从儿童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 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通过自由、主动、生动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明理,在活动中导行,在活动中发展个性特长。
如设计《繁忙的商业街》一课的教学,可以与生活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
首先,布置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到郑州二七商业街实地考察,收集有关的新闻,在课堂上发布。学生在信息交流中得出结论:郑州二七商业街作为郑州市的窗口,那里有许多购物商场,人们从四面八方来这里购物、休闲。商场里还开辟有各种休息与娱乐场所,设有餐厅,使顾客感到非常方便、轻松与愉快。
其次,设计一项调查活动,了解我们身边的家长和友邻最爱去的购物商场是哪,为什么?大家心目中二七商业街最繁华的地方在哪?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二七商业街?从而把学习活动向课外延伸。学生们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到图书馆、到网上查阅,收集有关的图片和报道,或在家长的帮助下走访、调查等等。
再次,指导学生将自己调查的资料以学习小组的形式交流、整理,在搜集、整理、汇报的过程中,学生完成了自悟的过程。同时将这一活动扩展为图片展览活动,在校园内外宣传。
2.学科之间有机渗透:实现综合性体验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的综合性学科,客观上需要结合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生活化教学,实现综合性体验。
3.在生活化的片断、情景中提炼主题:在体验中思辩,在思辩中内化
依据特定的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设计片断式的话题、范例、情景,引导学生思辩和提炼其中的主题,深化学生对教学主题的认识和理解。
如设计《我懂事了》一课,让大家了解调查爸爸和妈妈的工作的情况。围绕“我的父母”片断式的话题进行交流,尊重父母的劳动,理解父母的辛苦,同学们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增强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学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给自己的父母写封信,表达自己的尊重与感激之情,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教学主题的认识和理解。
三、回归生活,艺术化地运用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设计:具体、简洁、实际
把教材内容由大变小、化繁为简、变虚为实地进行处理,将抽象的道理用浅显通俗的形式使之更形象化,引导学生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2.教学目标设计:激发兴趣、涵养情感、激发求知欲和参与意识
把情感作为贯穿课堂的基本线索,具体地变换信息刺激的内容、形式和强度。如在导入新课时,可创设与主题相对应的游戏活动、实物演示、智力竞赛、猜谜语等趣味性活动,从相关的直观情景导入,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感染下进入课文意境;在明理阶段,可利用幻灯、实验、图画、故事、游戏、语言等教学形式,精心设计出趣味横生的情境,让学生从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感悟新观点的内涵。
3.教学情景设计:拉近时空距离,提炼真实主题
引入学生听得到、摸得到的生活热点问题或社会热点问题,并从中提炼出学生能够真实感受的主题,不能让学生产生虚幻、飘浮的感觉。
4.教师角色设计: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欣赏者
用学生的语言、情感合成和演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尽情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心灵上产生触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形成体验。如:重视学生通过自我思考、感受、体验所认识到的学习对象的价值和意义,帮助学生提升问题价值,引导和指导学生在不断的尝试、判断、失败与成功中积累经验与教训,使学生经常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教学过程设计:情景再现——体验领悟——内化升华
教学向学生的生活领域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特定环境中进行探索,自主地运用所学知识推理、判断,尝试独立地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进而生成为一种自我意识,形成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
6.课外实践活动设计:注重情境训练
尤其要善于借助特定的情境进行行为训练,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强化行为养成。
总之,生活化的活动和实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儿童只有在环境中活动,才能触摸世界、感知万物,才能实现认知结构的完善与发展。通过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活动、体验、内化,才能促使其道德认识的深化,形成较为稳固的道德观点与信念,并以此来指导、规范和约束自己的道德行为。从而促进学生在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让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9478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