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古风》的思想内容及教学建议的语文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古风》的思想内容及教学建议的语文论文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语第五册李绅的《古风》原诗有《悯农二首》,这里结合第一首“春种一粒粟”,谈谈本诗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内容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揭示背景,感知中心李绅生活在中唐时期,当时的唐王朝刚经历过安史之乱,地方势力割据,不受朝廷控制,中央政权和地方割据为了巩固各自的统治变本加厉地压榨和掠夺农民的丰收果实,迫使广大农民陷入极其困苦的境地。而这时在社会上一些文人雅士,由于思想上受现实主义文风的影响,再加上他们的生活比较接近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又卓有见解,并且又亲眼目睹了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出于对社会的关心和忧虑,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便写出了不少反映农民生活疾苦的文学作品。李绅的这首《古风》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本诗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下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合理的社会现实。

  二、通过对照,探求中心这首古诗以对照的方式将社会现实呈现于读者面前,寓主观于客观之中,通过相互对照引发了读者的注意,教学时,教师要抓住关键性的词语,通过对照,引导学生揭示其中心。诗的一开头作者就以“一粒粟”与“万颗子”进行对照,形象地描绘出由“春种”到“秋收”的丰收过程。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要启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去联想,去填补诗中未道出的生活空白,特点是要抓住一“种”一“收”,引导学生理解这里不仅写出了丰收,同时也赞美了农民的辛勤劳动。第三句再由前面的“种”和“收”推而广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四海之内无有闲田,到处是长满庄稼的良田。这三句诗人运用了层层递进的笔法,将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呈现出来。在学生的脑海里不难联想到一幅在农民辛勤耕作下,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铺叙下去,却以凝重而又沉痛的语调将笔峰急转,以“无闲田”和“犹饿死”相对照,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的农民并没有因丰收而丰衣足食,却是残遭“犹饿死”的厄运。这一强烈的现实对照给我们留下深思的空间。这里一定要引导学生去探寻造成农民贫困甚至饿死的.原因。这也正是本诗所要揭示的中心所在。

  三、揭示矛盾,领悟中心“农夫犹饿死”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为什么农夫会在丰收中饿死?在我们生活的今天还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吗?回答上述问题仍要抓装万颗子”、“无闲田”,再现当时农民的辛勤劳动及丰收景象,在此基础上揭示矛盾,引导学生分析“犹饿死”并不是“农夫”无地可种,也非种而无收,而是由于人为的盘剥之残酷,赋税之繁重。劳动人民辛辛苦苦好不容易盼到了丰收,可打下了粮食既要交纳官府的繁重苛税,又要承受地方割剧势力的掠夺,而自己就所剩无几了。正是:“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玛。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就这样,当时的广大劳动人民不管丰年还是荒年都一样不免濒临死亡。这也就是作者所要揭示的中心。而生活在今天的广大劳动人民不仅丰年可丰衣足食,就是遇上自然灾害而颗粒无收的荒年,在人民无衣、无食、无住的情况下,党和国家还要想办法解决人们的温饱,帮助人们重建家园。通过这一新旧对比便可水到渠成地激起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四、指导朗读,体会中心理解一篇文章的中心离不开朗读,古诗更需如此。正如苏轼所说:“三分诗,七分读”。可见读对理解古诗的重要性,因为读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有独特的作用,学生语感越强,对诗的体会就越深。如诗中“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两句中的“春、秋、一粒、万颗”等就应读重音,体会农民种田的辛苦,丰收的不易。再就三四两句“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中的“四海、无、农夫、饿”,读时要加重语气,其余的词句,可用舒缓而又沉重的语气读出诗人对农民悲惨生活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不公平的愤慨。

【《古风》的思想内容及教学建议的语文论文】相关文章:

1.《边城》的思想内容

2.陆游的思想内容

3.语文论文教学指要

4.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

5.陆游爱国诗的思想内容

6.环境建议书的内容

7.建议书的格式内容

8.第八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语文论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94433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