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教师发言稿4篇
教师发言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国培计划培训班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郑州市第十六中学的董庆瑗,很荣幸能在今天站在这里,在我们的毕业典礼上,代表所有参加这次国家级培训的学员们,向给我们提供这次珍贵的培训机会的国家级培训计划、河南省教育厅和给我们主持这次培训的河南师范大学以及所有参与这次培训的尊敬的专家、教授和我们可亲可敬的老师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感谢河南师范大学给我们提供了舒适的学习环境,感谢每一位专家和教授精彩的讲座,更感谢我们的班主任和生活老师,像朋友一样为我们排忧解难、对我们关怀备至。
感谢这次培训,使得我们又重新坐到了教室里,睁大眼睛、开动思维做起了学生。在这难忘的十天里,我相信我们的每一位学员最大的收获就是“思索”。这次培训打破了禁锢我们思维的枷锁,使我们重新思索教育的实质和教学改革的未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态度、探索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我们在拓展培训中重新认识了自己,更加认识了我们新结识的朋友,我们惊喜、感动,我们共同激励。我们不仅学到了创新思维,我们还学到了同伴间的信任、责任和关爱。赵海山教授让我们思索“我们得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和“留给世界一个什么样的后代”;我们在才华横溢的闫新全校长引经据典、纵横捭阖的精彩演讲中不仅开始思索如何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还从他洋洋洒洒、谈古论今的演讲中开始思索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感谢周奎奇局长朴实、幽默又打动人心的演讲,让我们思索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同事欣赏、领导认可、学术精湛”的老师;深深地感谢德高望重的赵来运老师,他用自己渊博的知识、丰厚的学养、缜密的思维和谦和的长者之风给我们充分展示了一位智慧型学者的风范,他像一座灯塔为我们拨开了云雾,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但他深刻的言语又像火把重新点燃了我们的教育热情,让我们终于明白了课程改革的本质和教育文化重建的深刻意义。感谢青年才俊孔国庆博士,用他严谨平实的语言教给我们教育科研的具体操作方法,都说良药苦口,但他的话虽是良药、却并不苦口。
而我相信,我们每一位学员在自己的专业课堂上也有满满的收获。我们的专业课老师们不仅让我们在思想碰撞的火花中思索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引领我们从更高的层次来看待我们的专业成长,我们还从我们的专业课老师们身上感受到了深深扎根于基础教学中的坚持和热情,以及对教育深深的热爱、对学生深厚的情感。
从明天开始,我们将又要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继续我们的日常教学。但我相信这十天的学习将会永远铭刻在我们心里,并深深地改变我们以后的教育生活。我相信我们会把我们在这里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思带给我们的教育同行们。我们将带着微笑和欣赏走进课堂,为了学生们的未来生存和发展而竭尽全力地去扶助他们、引领他们,用我们的辛勤劳动来帮助学生们做一个有人性的人,一个热爱生活、喜欢学习、懂得生活的人。
河南省的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我们既然享受了国家给我们的培训,国家既然给予我们这么高的期许,我们就应该站在课程改革的前列,积极参与到新课程改革的洪流中,主动思考、积极行动,做好模范带头作用。教育是关乎国计民生的事业,教育不能失败,课改必须成功,我们将在自己最普通的岗位上,为我们河南省的新课程改革倾尽我们的爱心和智慧,奉献我们的青春和力量!
教师发言稿 篇2
各中学、小学、幼儿园:
xx市特殊教育学校自创办以来,在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的资助下,办学条件逐年改善,办学效益稳步提高,办学特色日益显现。学校先后荣获福建省“党、政、工共建先进教工之家”,龙岩市“小学课改先进单位”,龙岩市“残疾人之家”、“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绿色学校”,漳平市“文明学校”、“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同在蓝天下,携手共成长。第二十个全国助残日(五月十六日)即将来临,今年助残活动的主题是“关爱帮扶农村贫困残疾人”。目前,特教学校还有60多位残疾儿童少年就读,他们大多来自农村贫困家庭,需要大家的全心扶持,更需要大家的爱心关怀。我们倡议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发扬爱心助残的优良传统,按照教育局、民政局、残联、共青团市委联合向全市发出的《关于开展人人为残疾儿童、少年献爱心的活动通知》精神,切实做好宣传工作,组织全校师生在助残日期间开展献爱心活动,为残疾儿童、少年做一件好事,献一份真情。
教师发言稿 篇3
一位教师朋友满心苦恼的告诉我,他班上有一部分学生非常调皮,不但上课走神,交头接耳,做鬼脸,搞小动作,而且下课也经常惹是生非。开始时只是几个学生而已,教师尚能“控制局面”,但到后来就慢慢演变成一个调皮学生小团体,因为这个小团体的存在,最后这个班竟然成了学校有名的“乱班”。有一次在学校广播操比赛时,竟有两个学生在队伍中动手打起架来。这位老师采用了各种办法进行整治,包括口头警告,调换座位,请家长协助----,各种手段都用过了,但似乎效果不大。
看到这位教师忧心忡忡的面容,我深深理解他的心情。但当时年轻的我,也没有什么经验,也不能给他很好的建议和解决方法,也庆幸自己的班级上没有出现这样的“小团体”,否则我也如这位教师一样深陷其中,不知道如何是好。
的确,对于教师来说,除了教学的压力,教师工作的烦琐与复杂还在于对学生的管理。管理学生是教育教学中的基本工作,有时教师在学生管理上所花费的心血与精力甚至超出了教学方面所花费的,每一个教师都不能回避这一点,因为没有管理就没有教育教学。但有时因为方法不得要领,简单的要怎样,不要怎样,往往使班级管理的成效甚微。
带着这些困惑,我一直在寻找着-------
最近,我看了《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萦绕我心中多年的困惑终于得到了诠释。
提到管理,我们往往会想到纪律、守则、规范、惩罚、批评、表扬、鼓励,等等,在学生管理这个问题上,或许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能够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处理得那么成功,他注重实在的建设,反对虚化的要求与规定,在对待许多教育教学实践中那些非常辣手的问题上,苏霍姆林斯基不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更提供了翔实的例证和有效的解决方法。在对待学生管理这一问题上,他反对清规戒律,认为建立在清规戒律基础上的教育,实际上会把儿童变成孤独的人,会使他对周围世界失去人应有的情感反应,。他强调不应该让学生理解“不许”、“禁止”意味着什么,更应当使学生能够确信什么是“应当”的和“必须”的。
有一个家长面对孩子沉湎于网络游戏而苦闷不已。后来他禁止孩子上网,不给孩子一分零用钱,规定孩子放学后必须马上回家,孩子回家后,他便把孩子关在房间里,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可是后来,这位家长却痛苦的发现,孩子竟然偷了同学的钱,逃学去了学校附近的网吧。我想如果这位家长除了禁止孩子玩网络游戏,可否同时帮助孩子在其他领域寻找一些乐趣呢?比如,给孩子推荐一些好书,带孩子去看几场好的`电影,培养孩子对某一项体育运动的兴趣,或者在音乐、美术等领域做一些尝试,等等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书中这样写道:不要这样教训孩子:“不许摘校园的花。”而应当这样对他们说:“每一个人都应当在校园里载一株花,精心地去照料他。”的确,假如一个孩子在校园里栽下了一株玫瑰,他给它灌溉、施肥,为它发出的每一颗幼芽而惊喜,为即将开放的每一个花苞而欢欣,他会随意地去采摘那些花吗?当然不会,我想这就是教育的艺术。
这种教育的艺术必须溶入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血液当中去,点燃我们教育之路上的一盏明灯,让路不断向远方延伸。
尽管这需要时间和阅历的浸润,但庆幸的是,窎中的老师们已经摇曳在追寻的航程中
xxx老师曾告诉我,他班上的孩子喜欢偷偷打篮球,生物、地理马上要会考了,但不少孩子们却一点都不紧张,怎么办呢,我的班上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接下来潘老师所采取的管理措施是我所没有想到的,这也是她作为班主任的过人之处。
x老师利用班会课的时间带领班上的孩子在窎中来了一个一课游,
她把孩子带到初三级部,让孩子们感受初三备战中考的紧张氛围,然后告诉孩子们初三不少成绩优秀的学生因为生物、地理会考不及格,不得不花费精力挤出宝贵的时间来应付生物、地理补考。
她带领孩子们欣赏学校的一草一木,回想自己初一入学时的情景,花开花落,春去冬来,让孩子们感受时间的飞逝。
她带领孩子们在迎阳小桥旁欣赏鱼儿戏水的悠然,让孩子们感受生活的美好。
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潜移默化中,孩子们的心灵是震撼的。
毋庸置疑,一课游之后,尽管没有老师的告诫,但孩子们却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
再比如说,在昨天半天的生物、地理测试后,孩子们都已经疲惫不堪了,这时张美英老师及时提醒我,给孩子们来一场篮球赛,让孩子们释放心中的包袱。
在一个多小时的篮球比赛中,孩子们体验了团结的力量,感受到坚持的可贵,触摸到时间的短暂,我想再让这群孩子们回到生物、地理的备战中,老师的叮嘱已经是多余的了!
在很多时候我们强调的是“禁止”,是“告诫”,而不是鼓励学生从事积极的、具体的活动。学生往往知道什么是被“禁止”的,但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这可能是教育中长期被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教育工作在很多时候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无论如何,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禁止”的、“不许”的,更知道自己究竟应该做什么,也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提出一条禁律必须同时提出十条鼓励,这是最重要的。否则,教育就会沦为僵化与被动,等待学生的不是希望和鼓励,而是冷冰冰的批评与告诫,当这一切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时,最终教师将不得不动用最后的手段——惩罚。惩罚固然是一种教育手段,但不论是洛克、夸美纽斯,还是苏霍姆林斯基,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赞成采用这种手段的。说到底,教育的职责还是应该唤醒人性中那些善良的、美好的东西,而这些都依靠无限的信赖和真诚的鼓励。
【实用的教师发言稿4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9357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