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展望论文
摘要:信息化是当今社会改革发展的大趋势,教育也同其他行业同受沐浴、共披恩泽。偏远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同祖国其他地方一样,迎来了教育信息化革命的高潮,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少数民族地区获取信息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结合网络的优势及应用实际,分析了教育信息化在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实现教育信息化、网络化应采取的策略和努力方向。
关键字:教育信息化 网络教育 少数民族地区
当信息技术及网络教育在发达国家相当普及、在我国东南沿海逐渐广泛应用时,位于我国西北边陲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也迎来了信息化教育的浪潮。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因此,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方法、接受新信息、开拓新视野成为学校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求。而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恰恰为学校冲破这一瓶颈提供了便捷、通畅的交流平台,也为处于内地、信息不畅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一段历史了,但由于历史及其他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还面临许多困难:
1、后继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办学条件差,常规教学所需的实验设备、图书资料与发达省市的学校相比都有较大差距,信息化的多媒体教学设施更显得落后,学校信息化教育所需的设施设备投入基本上只能靠政府。首次投资配置的设备大部分现已淘汰,无法满足现在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的需要。因为经费问题,不能及时更新换代,严重阻碍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2、教育信息化中出现的重硬轻软、设备利用率不高现象
教育信息化实施至今已有一段时间,但实施中尚存在着重硬轻软的现象。一些学校将 “信息化”理解为搭建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购买PC机,而应用软件和课件的开发使用却被忽略;校园网网上信息陈旧,信息更新维护工作极其困难,结果使大量设备闲置,只能作为客人参观时展示的门面,宝贵的资源浪费和长期的资金积压,令学校有苦难言。由于信息闭塞,观念落后,认识不足,一些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中显得有些盲目。
3、适合教学使用的教育软件跟不上需要
一些学校尝试着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发教学软件,虽然初衷是好的,然而这往往是一种低水平的重复,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极大消耗。一些资金力量较为雄厚的学校不惜投巨资聘请专业人员或找专业公司开发应用软件,这样做不仅投资较大,而且也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软件开发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对教育有深刻的认识,对学校的管理、教学等方面有深入的理解这样才能够开发出真正满足学校需求的软件。另外,民族语言软件、资源的缺乏,给教师的应用、学生的学习也带来了一些不便。
4、教育观念、教育改革相对滞后
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受传统观念的束缚,缺乏对新技术、新教育手段的正确认识,在学校的传统教育下,有的教师以为题海战术就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再加上地区家庭教育文化落后,家长对网络的认识不够,导致很多的家长让自己的孩子远离网络。很多教学实践证明,只要运用正确,网络不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有利而无害。学生能不能正确利用网络,在于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是不是能正确引导。因此,真正实现网络教育信息化、还有很长很艰难的路要走。
由此可见,教育信息化、网络化不仅仅是设备的信息化、网络化,更重要的是使投入的硬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实现真正的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例子,北京四中是全国重点中学模范学校,素有“中学小清华”之称。北京四中云集了中学教育界各学科权威的教师,采取集体备课、分层次、启发式教学。北京四中每天下午3:25准时放学,从不补课,寒暑假也不例外。历年来北京四中高考成绩一直位列前茅,高考升学率为100%。95%以上的学生考入全国一类大学,而其中又有40%的学生考入北大、清华。正是硬件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教育思想、理念的信息化、网络化相结合,创造出了这样的成绩。
二、对信息化教育资源的正确审视
建设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根本目的是应用,网络环境搭建成功后,当务之急是如何合理运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化课堂教育、教学及管理,怎样利用名校的资源来帮助我们的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各方面的素质。在教学领域网络的服务效能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利用网络优化课堂教学,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资源的整合
首先,网络方便快捷的展示功能丰富了课堂教学信息类型,加大了课堂知识密度,提高了教学效率。网络改变传统教学中单调的板书等形式,图文声像并茂地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获取教学信息,提高了学习效率。
其次,利用网络资源能够突破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利用多媒体资源将微观的(细胞结构、染色体等)、宏观的(天体运动)、抽象的(原子运动、电子云等)等不易观察的、不可再现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另外,运用网络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体现在三个变化上:一是改变备课方式。由“备教材、备教法”变为“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媒体和网络”;二是改变教学的时空观。多媒体教学课件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历史和现实的限制,缩短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优化;三是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由过去“我教,你听”“我灌,你受”的没有活力的课堂变为“我学,你引导”“我做,你帮助”的活跃课堂,静态变动态了,学生更加有积极性了,学习难度降低了。
2、开展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9215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