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小学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初探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小学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初探论文

  中华文明流传五千年,汉字不仅仅是历史记录的工具,也成为中国文明发展的活化石。所以在开展识字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仅应教会学生记忆汉字、了解汉字、解释汉字,关键是要教会学生理解汉字,真正把汉字文化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当学生能够形象地牢记汉字、理解汉字、受到汉字熏陶的时候,学生对汉字对中国文化也会有不同的感悟,并且汉字的学习也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语境创设中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汉字作为象形文字,构型的过程和文化息息相关,因而在教学的时候要遵循学生对汉字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通过文字本身所蕴含的知识和趣闻,把抽象的汉字变成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记住生字,并激发孩子对汉字的热情。

  比如,在学习“阳”这个字的时候,教师思虑如何能清楚记住这个字,学生运用拆分法记忆,把汉字拆分为两部分,左边看起来像耳朵,右边是日代表阳光,但是学生很难理解阳光和耳朵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把“耳”字边变形,让其横过来,这时候发现这个图形比较像山岭的形状,那么就能解释为太阳早上从山边升起,当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遇到“耳”字边的时候,就自认而然地联想到山岭,通过字形和字意结合的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

  比如,学习“寒”这个字的时候,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人如果住在比较简陋的房间里面,下面铺着冰,上面盖着草,会有怎样的感觉,当学生掌握字形含义的时候,就能理解其中的字义,并且运用联想记忆法,更能表现其形象性。

  二、结合字形和字义,理解汉字

  汉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合体造字法”,通过掌握两个或者多个独体字,组成汉字的规律,引导学生理解汉字的具体含义,这样学生不但能清晰地读准字音,记清楚字形,更培养学生对字形的领会能力,让“形”和“意”相呼应,彼此间配合提升学生的认字能力。

  比如“信”这个字,是由“人”和“言”两部分构成,如果独立介绍,人的语言要有诚信,也就是言必行,并且,行为需要诚实、不欺诈,因而组成的词组“信念”和“信仰”都要建立在诚信这一基础上面。汉语中还有很多这类词汇,通过对字词字义的讲解,让学生对汉语有更全面的理解。比如“忐忑”,主要描述心里七上八下的状态,这个字就充分的表达这个状态,还有“歪”代表不正,学生不仅理解汉字的含义,更要掌握汉字蕴含的文化意蕴,这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形声字的学习,增加学生的识词量

  汉字在形体结构方面保留远古字的很多特性,但是在现代汉字演变过程中也凝聚社会文化,这也是经常说的“字里乾坤”,所以,汉字中很多现代信息还能清晰的透露出来,比如,在教学生“领”字时,先让学生用领字组词,学生能够组词“领导”“带领”等等,这时候教学可以告诉学生:“你们说的都很对,因为这‘领’字是一个形声字,‘令’字代表的是音,接下来,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页’字代表什么?”因为,这个字在学生的现有的知识储备中只有“页码”的“页”,与学习的字没有太多的联系,所以,学生联想不到有哪些其他的含义。当学生在回答的时候答案一次次遭到否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教师告诉学生这个“页”在古时候表示的是“脑袋”的意思时,学生这时候眼睛会睁得大大的,表示不可思议,因为,页和脑袋之间确实没有太大的联系,并且学生不断的追问老师原因,此刻学生的学习情感被真正的调动出来,教师让学生回忆在学会的汉字中那些是“页”字旁?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所以,会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说“烦”字有页字旁,这样写的原因是因为脑袋如果发烧就会像着火一样,非常的不舒服,感觉很难受,所以,整个人的心情不好也会非常烦躁;还有学生说“顶”字也是页字旁,因为每个人的顶部都是头。那么,教师这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说:古人在造字的时候也是经过精心的思考,不是随心所欲选择偏旁部首。在平时学习的时候如果用心观察,就能够发现很多有趣的规律。

  汉语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历史的发展中保留祖先对文明的创造精神。因为蕴含内容比较丰富,所以是开展研究的主要动力。因而在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继续努力提升教学技法,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亲近汉字,让优秀的文化传统不仅存在书本上,更应该根植在学生的内心,流淌在学生的血液中。

【小学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初探论文】相关文章: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初探论文

2.声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论文

3.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有效性初探论文

4.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

5.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论文

6.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论文

7.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论文

8.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78580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