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基于长尾理论的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探析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基于长尾理论的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探析论文

一、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中的“长尾”现象分析

  在当前的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中,思政科教师、课堂时间、课堂讲授是传统意义上的主体、主阵地、主要方式,但思政科教师外众多潜在的育人主体,课堂外大量碎片化时间、讲授外更多样的育人方式占据了大学生们更多的时间、空间和关注,是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传统“冷门”,是易被忽视的“长尾”。

  (一)文化育人工作主体中的“长尾”现象

  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主体一般以人文、 思政学科教师,以及人文、思政工作相关部门的教职工为最主要,制度建设、方案设计、内涵拓展、知识传授、工作推动、文化活动组织等重要工作主要由这些人承担与落实。 但是,在校园里,大学生们每天接触频次最多, 接触时间最长的恰恰不是这些人,而是那些专业课教师、身边的同学、后勤服务人员等,他们或长时间与育人对象在一起而不自觉,比如专业课教师、身边的同学、宿舍的舍友;或每天出现在育人对象碎片化时段而被忽略,比如宿舍管理人员、食堂打饭师傅等,与这些人交往占据了大学生们日常人际交往的绝大多数时间, 他们时时、处处都在大学生的身旁,他们有或没有“文化”都直接为每个大学生营造出一个是否有“文化”的圈子,每时每地都会对大学生们的“文化”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但囿于对“文化”的理解, 这些人文化育人的责任以及可以发挥的能量往往被忽视,他们长期“沉睡”在大学生身旁,成为文化育人工作主体的“长尾”。

  (二)文化育人工作时间中的“长尾”现象

  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每个教学期,每个教学期又主要集中在每周的教学日(一般为周一至周五),而教学日又主要集中在每天的上课时间。 三个集中育人时间无疑是育人的主要时段,高校文化育人的工作计划一般都按照这三个集中时段来制定和落实,但这三个集中时段之外的时间,主要有每学期结束后的寒暑假、教学日后的周末、课堂外的课余时间。寒暑假共有近 3 个月时间,而“周一至周五,学生总体课余时间在 5 小时以上的占到了 70.6% , 周末课余时间在 7 小时以上的占到了 73.5% ”,可以说这三个碎片化时间累积到一起其实是非常大的一段时间, 但是因相对碎片化的特点和休息娱乐的人性需求, 这一大段时间却沦为了文化育人工作时间中的“长尾”。 完整的文化育人周期应该是三个集中时段与三个相对碎片化的时段的有机结合, 否则就会出现学期内讲“文化”,寒暑假不讲“文化”;教学日讲“文化”,周末不讲“文化”;课堂讲“文化”,课余时间不讲“文化”。 育人时间割裂,势必影响育人效果。

  (三)文化育人工作载体中的“长尾”现象

  目前文化育人工作的主要载体是课堂, 学校主要通过教师在课堂面对面向学生传授知识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 但是文化育人具有隐性特征,它总是化身为一种集体的‘潜意识’来对身处其中的‘大学人’发生作用,这就是文化育人‘润物无声’的效果。 当前许多高校“无声”的载体其实很多,比如校园建筑、文化设施、人文景观以及校训、校歌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就是网络,据调查,“ 2014 年大学生网民上网时间为 29.3 个小时 / 周”,也就是说每个大学生网民平均每天在网络上花费 4 个多小时,这无疑为文化育人工作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无论是校园建筑、校训校歌,还是宽带网络,这些载体对很多高校来讲都是现成的, 但由于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和有效的利用,他们或是各自为阵,比如校园建筑、校训校歌,不能形成具有统一精神内涵的育人载体;或是放任自流,任其成为丧志的玩物,比如各种网络工具,这些育人的载体变成一个个“长尾”散落在各处,当然没有所谓的“润物”之效。

二、文化育人工作中长尾理论的运用

  克里斯 . 安德森在长尾理论中提出:长尾理论体现了数学的集合原理:一个极大极大的数(长尾中的产品)乘以一个相对较小的数(每一种长尾产品的销量),仍然等于一个极大的数。

  我们在文化育人工作中,要充分整合每一个长长尾巴的力量,努力打造长尾能量自由迸发的平台,发挥长尾的合力。

(一)从潜在主体教育自觉的唤醒到全员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

  长期以来, 许多高校的文化育人工作仅是部分相关专业人士的事情,专业教师、后勤服务人员、身边的同学等潜在文化育人主体一直处于“沉睡”或被动育人状态。 文化育人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必然需要全员协同育人来实现。文化育人必须唤醒全部潜在主体的教育自觉,建立和完善文化育人制度和机制,构建起全员协同育人体系,使校园里每一个人承担起自己的文化育人职责。

  要实现全员协同育文化, 首先要唤醒潜在主体的教育自觉意识。要就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紧迫性、必要性与重要性对全体教职工,特别是潜在主体进行持续深入的教育,就文化育人的内涵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 使校园里的每个人都明白自己是学校文化育人诸多工作中的不同主体, 切实树立起文化育人人人有责的意识。其次是要抓紧构建全员协同育人体系。文化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大家都知道很重要,但又总是出现“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因此要抓紧全员育人体系的构建, 既要做好传统主体与潜在主体在文化育人工作中的分工,明确不同类别的教职工、学生在文化育人工作中的不同职责与目标,制定不同的`育人方案、实施不同手段与方式,又要加强潜在主体与传统主体之间的协作,实施有效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文化育人工作。同时,还要制定相关的激励保障机制,从制度上把育人主体的主动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

  协同育人体系构建起来后, 大学生们在育人的主战场 -课堂接受文化育人主体中的主要人员 - 人文思政科教师,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先进文化知识。他们离开课堂后,在宿舍接受宿舍管理员有关生活起居文化的教育, 在食堂接受食堂工作人员饮食与勤俭节约文化的教育, 同学们根据各处接受到的文化彼此之间再进行文化的交流, 进行更深入的文化浸润。 这些教育方式既可以是课堂讲授式、团体辅导式、学习讨论式的,也可以是以身示范式、耳闻目濡式的。 每一个大学生,在校园里,只要遇到了人,都可以接受一次文化的教育,当然也同样对他人进行了一次文化的传播,“人人育文化, 文化育人人”,文化育人在校园必然蔚然成风。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64751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