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中国劳动力供求现状及未来趋势研究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中国劳动力供求现状及未来趋势研究论文

  摘 要: 近年蔓延的 “用工荒”现象,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对中国就业形势是否发生根本性转变的争论。本文从劳动力总体供求、农民工供求以及适龄劳动力供求等多个角度对全国劳动力供求状况及未来趋势进行了研究,得出我国劳动力正面临着供给减速,需求不断提升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经济未来可能出现的一些新特点,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 农民工 供求矛盾

  2004 年春节以后,珠三角地区出现了大规模外来务工人员返乡不归和企业招工难的现象,此后,这一问题逐渐向长三角及其他地区蔓延,甚至波及到安徽、四川、湖北等传统的劳动力输出大省。

  我国的劳动力供求形势的新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准确把握我国劳动力供求现状、未来变化趋势,及时在经济发展政策和产业升级政策中反映劳动力变动的新情况非常必要。

一、中国劳动力总体供给形势分析

  我们选取 1995—2009 年的历史数据对我国的人口规模和结构进行分析,以得出适龄劳动力供给的变化趋势。从图 1 中可以看出,我国 0—14岁的人口数量一直呈明显地下降趋势,这说明未来我国适龄劳动力的来源越来越少; 15—64 岁①的人口数量一直是呈增长趋势的,但近几年来增长幅度较小,这说明我国适龄劳动力规模的增长已经变得乏力; 65 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呈稳步增长的趋势,这给我国的适龄劳动力带来了一定的抚养压力,影响适龄劳动力的供给。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目前我国 0—14 岁的人口是2. 22 亿,占总人口的比重是 16. 6% ,比 2000 年下降 6. 29 个百分点; 16—59 岁的适龄劳动力规模是 9. 4 亿,比 重 是 70. 14%,比 2000 年 增 长3. 36% ; 60 岁及以上的人口是 1. 78 亿, 占比13. 26% ,比 2000 年增长 2. 93% ,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是 1. 19 亿,占比 8. 87%,比 2000 年增长1. 91% 。这说明一方面我国的生育水平持续下降,未来适龄劳动力人口的增长将愈加缓慢,另一方面我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这也将制约适龄劳动力向社会充分释放。

二、我国农民工供给形势分析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国家,一产一直在为二三产业储备和提供劳动力资源,其中农民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直接影响城镇基础人力资源的供给。我们选取 1990—2009 年一产和二三产就业人数的数据,来分析 20 年来一产向二三产业转移劳动力资源的情况。我国 1990—1997 年一产就业人数和就业比重呈明显的减少趋势; 自1997 年亚洲金融风暴后,我国大批劳动力返乡,造成 1997—2002 年一产就业人数和就业比重连续6 年变化不大; 2001 年底我国加入 WTO 后,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使 2002—2009 年一产就业人数和就业比重又开始进入下降区间,到 2009 年一产就业人数29708 万,就业比重 38. 1% 。

  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向二三产业转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农村从事非农产业,二是以农民工的 形 式 向 城 市 转 移。自 1990 年 以 来,除1996—2001 年,其他时间段的农村非农就业规模一直呈上涨趋势,2009 年已达 20992 万,表明农村非农产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越来越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民工向城市转移。

  在农村的就业群体中,有专业从事农业的,也有在从事农业的同时在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中上班的,其中前者可视为农民工的来源,其变动情况直接影响可转移农民工的情况。1990—1999 年这个群体的规模一直呈下降趋势, 在2000 年经过短暂回调后一直到 2009 年又呈明显下降趋势,到 2009 年已经减少到 25883 万。这说明我国可转移农民工的数量越来越少。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农民工办 “我国农民工工作 ‘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研究”课题组的计算结果看,目前农村专业从事农业的就业人群中大致还有 0. 7—1. 2 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供转移; 十二五期间我国可年转移农民工 600 -650 万。下面我们选取 2000—2009 年的数据来反映这些年我国农民工人数的.变化情况。从图 2可以看出,自 2000 年以来外出农民工的数量一直是增长的,2009 年已达 14500 万人。但增加的幅度除 2002、2005 和 2009 年外,其他年份都呈下降趋势,尤其 2005 年以来,增长幅度越来越小,即便是次贷危机后经济回暖的 2009 年,增长率也仅为 3. 27% 。这说明外出农民工数量的增长越来越乏力。

  这里的农民工定义为外出 6 个月以上的农民。鉴于 1990 -1999 年的数据无法获得,这里只选取 2000 -2009 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三、适龄劳动力人口供求预测

  ( 一) 适龄劳动力供给总量预测根据我国劳动保险条例的规定,我国劳动年龄范围的下限为 16 岁,上限为男 59 岁,女 54岁。国家统计局以 5 岁为一个区段对各年龄段的人口进行了详尽的人数统计,所以我们以 5 年一个区段对未来 15 年的适龄劳动力人口规模情况进行预测。我国 2009 年的适龄劳动力人口规模为87062. 4 万。从上表中可以看出,2015 年规模减少到 86131. 6 万,年均减少 155. 1 万; 2020 年减少到 83135. 2 万,年均减少 599. 3 万; 2025 年继续减少到 78326. 1 万,年均减少 961. 8 万。由此可知,今后 15 年内我国适龄劳动人口规模一直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越来越大。

  ( 二) 适龄劳动力需求总量预测我们选取1990 年至2009 年的 GDP 和就业规模的数据,来计算我国总的就业弹性 ( 即就业的年变化率/GDP 的年变化率) 。如果这些年我国的就业弹性始终维持在一个较小的区间内,没有出现系统变化的话,那么在发展模式不变的基础上假定未来 15年内我国的就业弹性依然会保持在一个区间内就是合理的。下面对1991 -2009 年我国就业弹性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从图 3 可以看出,除 1998、2001、2007 年外,其他年份的就业弹性一直维持在 0. 06—0. 14 之间,并没有出现系统性的变化,因此我们可以在假定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不变的基础上以此为依据估算 2011 -2025 年我国适龄劳动力人口的需求总量。经计算,1991 - 2009 年我国的就业弹性平均为 0. 09904,标准差为 0. 032。这样我们在预测未来的适龄劳动力人口需求总量时将平均值0. 09904 定义为就业弹性的中档,将平均值加标准差即 0. 13104 定义为高档,将平均值减去标准差即 0. 06704 定义为低档。在国家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我国十二五期间的 GDP 年均增长率为7% 。假定 “十三五”、 “十四五” 期间 GDP 增速进一步趋缓,增长率分别为 6% 和 5%,那么未来15 年的适龄劳动力需求情况如表 2 所示。

  图 3 1991 -2009 年我国就业弹性变化情况由前面的分析可知,2015 年我国适龄劳动力供给规模 86131. 6 万,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 -155. 1 万, 而 我 国 适 龄 劳 动 力 需 求 规 模 为81038. 02—82860. 93 万, 年均增长 375—739. 59万,尽管需求规模是年均增加的而供给规模是年均减少的,但总量上依然是供大于求; 2020 年我国适龄劳动力规模 83135. 2 万,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 - 599. 3 万,而 需 求 规 模 为 82681. 04 -86169. 97 万,年均增长 328. 6—661. 81 万,尽管在总量上供求是大致相当的,但供给增量与需求增量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2025 年内我国适龄劳动力规模 78326. 1 万,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 -961. 8 万,而需求规模为 84076. 11—89030. 12 万,年均增长 279. 01—572. 03 万,无论是从总量还是从增量来看,供不应求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综上,我国的适龄劳动力规模在十二五期间供大于求,十三五期间勉强平衡,到十四五期间就明显供不应求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年来一直有人提议延长退休年龄,但从目前来看,男 60 周岁以上、女 55 周岁以上的人群并不是就业人群的主力,所以相信即便我国延长退休年龄,也只是在某些行业内缓解人力资源的供求矛盾,并不会改变总体的变化趋势。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64741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