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浅析汉族服饰与民俗礼仪的传承与发展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礼仪是在交往中体现出来的人们之间互相尊重的意愿,就是与人交往的程序、方式以及实施交往行为时的外在表象方面的规范,包括语言、仪容、仪态、风度等等。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浅析汉族服饰与民俗礼仪的传承与发展论文 ,欢迎阅读。

  摘要:汉族服饰作为中华服饰关键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载体,反映着一代代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在中国历史文献《舆服志》中,主要反映的是历代官服制度,而在民间,人们自我表现的欲望使他们寻找到穿着服饰的其他出路,这种出路便是按照民俗的惯性制作并穿用的,而非《舆服志》中决定的服志。所以服饰即民俗,民俗即礼仪。如果说服饰社会学是把服饰放在人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研究,那我们则是把服饰放在民俗风物中进行观察分析,把精神需求放在第一位,不必专门的考虑社会性而是更多的遵循民俗的载体。通过服饰的民俗事象和民俗礼仪中服饰的特点等方面来分析,汲取历史文化中的养分,为现在服饰的传承与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词:汉族服饰;民俗礼仪;节日礼俗;传承;发展

  一、汉族服饰是民俗礼仪的载体

  民俗礼仪的存在表现在直接现实和精神寄托两个方面。而汉族服饰作为民俗中有形的物质载体,自然也将中华民族传统汉文化的民俗中所寄托的千古意蕴和万种风情通过服饰进行了完美的诠释。

  汉族服饰是民俗礼仪的直接现实,表现在人们的一生中,如汉族的成年礼、婚丧嫁娶等服饰都是具有标志作用的;在节日礼仪中,也会有一些特定的仪式服饰和歌舞服饰等,也起到以一定的烘托气氛的作用。

  另一方面,汉族服饰还是一种心意民俗的寄托。在很多的祭祀祭神、祈福求祥、辟邪驱魔的主观意图中,也都通过了民俗的一些表现来得以实现。百姓的心愿通过这些形式得以寄托和释放,这便是民俗仪式所能取得的成效。

  二、汉族服饰是民俗礼仪的直接现实

  中国谚语中,有“入乡随俗”的说法,这个“俗”即当地的民俗。这是通过当地的房屋建筑和服装服饰的风格特色,便能让人一目了然的直观感受到这个地方的特色。这或许就是直接现实的直观表现了。民俗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衣食住行中,衣,也是首当其冲的物质性的现实。

  对于汉族服饰而言,由于汉族民间服饰文化的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应用地域广泛,作为独立的服饰体系,在历史的传承与发展中,形成了自己民族的文化背景和风貌。同样的,汉民族也有着很多的民俗传统,每当节日盛典和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就会有一些约定俗成的习尚。

  从一个人到来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最初的服饰便得到了郑重的关注。新生儿降生时的民俗活动被新生儿的长辈视为关乎孩子一生的福祸吉凶的大事。中国自古以来便形成了有关诞生的服饰民俗。《诗经?小雅?斯干》中有:“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这与中国传统观念上的重男轻女的观点是一致的。一个生下来放在床上给他玉器玩弄,一个生下来放在地上给她纺轮纺锤把玩,这是有所不同的。在服饰上,给男孩穿着衣装,给女孩仅裹上包被,也足以证明传统的观念礼仪。但服俗流传到现在,性别的界定已经愈加模糊,但长辈对于为小孩子准备衫、裤、裙以及项圈、手镯脚镯这些服饰的心意却有增无减,而赋予服饰的吉祥寓意也愈加浓厚。

  再者,“成年礼”也是一生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种礼仪。在我国古代关乎成年礼仪的`规定中,服饰是礼仪中最为完备的。在儒家著作中,于两汉时期编纂的《礼记》便有多处文字记载。如《礼记?曲礼上》有:“男子二十而冠。女子许嫁而笄”,并称二十岁为“弱冠”之年。所谓冠,便是在服饰上同成年人一样,其中冠戴为主要的标志。男子“加冠”,女子则盘发插簪,举行“加笄礼”。

  此外,婚丧嫁娶也都各自有不同的风俗和服饰。成婚仪式寄托着幸福喜悦,所用服饰俗称“婚服”,在色彩上多以喜庆的红色为主色调。而丧葬服饰,是寄托对逝者的尊重与哀思。“死”字属于民俗中的禁忌,很多地方则将这种服饰俗称为“寿衣”。虽然葬俗并不是喜庆的,人们却在礼仪规矩上更加的重视,而这些礼仪也都缺少不了服饰。

  三、汉族服饰是民俗礼仪的精神寄托

  如果说之前,我们考虑到的是服饰通过民俗而产生的现实性,那么人们在满足自我心愿的同时,也赋予了某种超物质的精神功能,从而使服饰成为寄托某种社会或宗教性功能的物件。在这一方面,通常,人们会利用自己发明的服饰并定义为某种神权和威严的象征进行一些仪式和风俗的用途,例如,祭神祀祖、祈福求祥、辟邪驱魔、免灾去病、招魂厌胜等。

  在我国汉民族中自古就有祭雨神的习俗,每逢天旱时,就有道士或德高望重者召集男性来祈求雨神眷顾。最早的风俗是将杨柳枝扎成“凉帽”,匍匐在地上,祈求一场大雨的到来。既然万物有灵,神的名目也多的数不胜数,祭神的服饰也是五花八门的。我国四川各地,曾相传有蚕丛国,这里的人文面为纵目之形,身着青色衣服,椎髻左衽。还有宋元时的神?o“万回哥哥”,蓬头笑面,身着绿衣,左手擎鼓,右手执棒,也被人们唤为和合之神。一般来说,神在民俗中的服饰发式可以随意的塑造和想象,祭神者的服饰则要洁净庄重,以求不亵渎神灵。

  四、服饰民俗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要民族的国家,如今与传统汉文化相关的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正在逐渐消失,现在的年轻人更是从小就没有见过多少的传统服饰,对于汉族传统服饰与民俗的关系可谓之少之甚少,更别说去了解了,而我国辉煌的服装历史和丰富而有内涵的民俗文化却在那等待着有人能来弘扬、继承和发展。这些如同活化石一般的历史文化,与人类的发展联系极为紧密,更可以说与人的一生都密不可分。然而,在现代文明的驱使下传统的制作技艺和民间服饰逐渐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这让许多人为之惋惜。张一道教授曾提出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礼仪之邦,要拥有自己的服饰。汉民族的服饰和风俗则需要我们共同的维护和传承发扬。一个民族想要强调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上的特点,赋予强烈的感情,就应该将本民族服饰升华为一个民族的标志。汉族民间服饰文化与风俗礼仪亦是如此。(作者单位: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时尚艺术研究中心;湖北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国民俗学》乌丙安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

  [2]《神话与民族精神》谢选骏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

  [3]《中华全国风俗志》胡朴安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

  [4]《服装学概论》李当岐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5]《中国服装史》华梅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4

  [6]《服饰心理学》华梅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7

  [7]《服饰民俗学》华梅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10

  [8]《中国民俗文化》云中天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

  [9]《近代汉族民间服饰全集》崔荣荣,张竞琼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4

  [10]《中国消失的服饰》吴欣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5

【浅析汉族服饰与民俗礼仪的传承与发展论文】相关文章:

1.浅析中国传统建筑的传承与发展论文

2.面试服饰礼仪论文

3.服饰礼仪

4.汉族待客的礼仪

5.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

6.浅述陶艺的传承与发展论文

7.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

8.浅析中国古代服饰的廓形演变及对现代服饰设计的影响论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64594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