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去旅游,孔望山是个好地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孔望山风景区导游词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孔望山景区,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距连云港市区2.5公里,因孔子登山望海而得名,这里有原始社会新时器时代祭海的杯盘石刻,有秦王朝的东大门遗址;有中国最早的东海神庙遗址;有迄今为止中国唯一的汉代圆雕石象~~~
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着名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孔望山,孔望山是离市区只有4公里,是国家级风景区云台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片古老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构成,距今已有18亿年的历史。
孔望山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不仅有原始社会新石器的杯盘石刻;有宋元明清的名人题刻;有被称为“九州崖佛第一尊”的东汉佛教摩崖造像,经考证比敦煌莫高窟还要早将近3XX年;更有中国迄今为止体积最大、最具有汉代圆雕雕刻艺术价值的石象,这尊石象仿佛得天地造化、纳日月精华,虽历经风雨剥蚀,而安详静穆地伫立于这方茂林修竹的灵山之中。
秦始皇东巡途径海州时,立石为门表示秦朝的疆域向东已经扩展到东部海边,据说这就是当时立石为门其中的一块石头。后来到了汉朝的时候,雕刻家们就在这块原生石上进行雕刻,先是把它加工成石胚,然后在石胚上运用线雕,圆雕,浅浮雕等雕刻手法进行再创作就有了这尊石象的问世。
这尊硕大的汉代圆雕石象用整块巨石雕刻而成,石象长4.8米,高2.6米,背宽3.5米,重约300吨。它体型雄健浑厚,通体圆润丰腴,质感甚强,神态温良驯善。我们现在来看它的头部,它的眼睛,鼻子,耳朵全部是用阴刻的线条,虽然经过将近XX年的风雨但是线条还是很清晰,对于当时的工艺水平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所以也就更加珍贵。再看它的腹部,腿部和尾巴,这个就是圆雕手法,也是它最具时代特色的地方。
什么叫做圆雕呢?大家去过南京明孝陵的都知道,在神道前面的一排石象生,包括骆驼大象等等,它的腿部的雕刻都是镂空的,也就是说我们从这边的这条腿能够看到对面的那条腿,但是在我们这却看不到,因为在汉代的时候还不具有那么高超的工艺水平,可现在这尊石象线条简单风格古朴却正应了现代人返璞归真的心理。
那为什么这么确凿的说这尊石象是汉代的呢?首先石象身东侧还用阴线刻一高113厘米、宽62厘米的方框内镌刻“象石”两个汉隶大字。大家再看在石象的腹部有个浅浮雕的人物形象,他右手拿着驯象钩,这个铁钩和汉墓里出土的铁钩是一模一样的,所以证明是汉代人,再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大家看他梳着t字墼,这在汉代只有奴隶才是这样的发型,再看他穿着紧身小夹袄,脚上戴着脚镣,这是一个象奴的形象,他能通过手中的铁钩和脚镣发出的声音使大象进行表演来取悦皇宫里的王侯贵族。
我们再细细端详石象的全部,大象的蹄下踩着四朵莲花,大象本来非常笨重的身躯因为有了这四朵莲花的衬托,就给我们一种飞跃的,浮动的,凌空的感觉,也给石象罩上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佛教认为大象即是佛祖的`化身和代表。
孔望山的石象与佛教摩崖造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同一时代雕造,互有联系的一处雕像群。石象蹄足上的仰莲雕刻,表现了释迦牟尼“乘象投胎”的内涵,和摩崖造像中“舍身饲虎”“涅盘图”等佛教传说故事,共同组成了早期佛教传入中国、佛教与道教交错的社会生活画面。再往南较远处,石蟾蜍俗称镇海神蛙,也是汉代的遗物。战国秦汉,直到魏晋,蟾蜍一直被人们视为神物,是辟五兵、镇凶邪、助长生、主富贵的吉祥之物。对有着超自然的神灵信仰的人们来说,只要是免灾降福的,佛祖、上帝、道尊与蟾蜍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孔望山以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宗教类遗迹,是佛、道并存,而以道教为盛,是符合佛教中国本土化的历史实际的。
现在这尊石象是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是我国佛教史和美术史的瑰宝,从某种意义说,堪称是古海州文明的发祥地,已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且还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孔望山就是这样的一座集神奇与朴素,会聚着儒、释、道文化之美的千古名山。
【孔望山风景区导游词】相关文章:
1.孔望山景区导游词
2.瞭望山经典导游词
3.在望山西作文
4.孔府孔庙导游词
5.孔庙的导游词
8.望山现代散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6310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