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从英语教学理念的变化谈大学语用教学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我国的外语教学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也随之发生着变化。文章在回顾我国英语教学理念及方法变化和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了英语语用教学及其在我国的应用问题。通过分析语用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说明语用教学意义重大,并进一步提出了我国英语课堂上应用语用知识教学的一些建议。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理念方法;语用能力;语用教学
从新中国建立至今,我国的外语教学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从最初的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以语法教学为主到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教学方法从语法翻译法,到以交际教学法为指导,再到以任务教学法为主,多种教学法并重,这些变化都体现出外语教学越来越适应世界的发展,符合时代的要求。语用教学正是适应了这样的要求,外语课堂上不应是“满堂灌”的教授单词和语法,而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同时与交际紧密相关的西方文化知识也应是外语课堂的必要教学内容。
一、我国英语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变化和发展
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其制定和修改是基于当时流行的语言教学理念,因此,能够折射出英语教学指导思想及教学方法的变化。在1962年我国公布的第一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为学生今后阅读本专业英语书刊打下较扎实的语言基础”。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英语学习和教学侧重英语阅读,以单词、语法为主。到了20世纪80年代,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阅读能力仍被放在教学首位,但综合能力的培养已经引起重视。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学习的内容早已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阅读或是翻译,而是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语言知识的学习为使用交际服务,教学方法不拘泥于一家之言。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语法翻译法在我国的英语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实践中,一直占有主导的地位。它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的,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要背诵语法规则,背诵词汇,根据语法规则做翻译练习等。由于语法翻译法便利易行,对教学环境和设备以及教师的水平和能力要求不高,教师只要掌握了外语基础知识,不需要什么教具和设备,就可以拿着教科书教学,因此,在当时的国情下语法翻译法有着独特的优势,其影响力一直延续到今天的英语教学中。然而语法翻译法过分强调语法和翻译的作用,材料脱离实际,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低,难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并被逐渐介绍到我国,很快被应用到英语教学中,特别是口语教学。交际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采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主张句型加情景来学习语言,鼓励学生多多接触和使用外语。而任务教学法是在交际法被广泛采用的历史背景下,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为基础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新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如今,任务型教学被广泛应用到我国的大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并结合基于网络计算机的多媒体教学,使得英语学习不再枯燥乏味。
大学英语教学方向的大改变,真正保证了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这也是我们要施行语用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
二、英语语用教学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发展于上世纪80年代,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相关之处。Leech(1983)将语用学分为语用语言学(pragmalinguistics)和社会语用学(sociopragmatics),语用能力则相应分为语用语言能力(pragmalinguisticcompetence)和社交语用能力(sociopragmaticcompetence)。语用语言能力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使用语言形式以实施某一交际功能的能力;社会语用能力是指遵循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是更高层次上的语用能力。语用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的表达应正确、得体,能够有效地使用和理解语言。
语用能力和语言能力不同,具有较高的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同时也具备了较高的语用能力。语用知识隐含在说话人的话语之中,通过词汇、语法或是句法在动态的语境中折射出来。“语用功能知识及其相关语境因素对于学习者来说是隐性的。即便长期处于目的语语境中,学习者也很难注意到它们”。英语语用能力的高低受语用意识的影响,并且二者显著相关。调查发现,中国大学生的语用意识程度不高,他们的语用能力并没有因为其所具备的词汇、结构和语法知识的增加而提高,语用失误在中国学生的目的语交际中普遍存在,而且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都可能在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 这样的结论并不让人感到意外。我国的语言环境决定了外语学习者缺乏与本族语者的语言交流,也不像一些二语国家那样具有目标语练习和使用的机会。我国的外语学习者学习外语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使用外语的主要场合是在课堂上,因而课堂语用教学是学生获取语用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外语课堂多是大班教学,一个教师要负责教授几十个学生,教师和学生又都面临考核、考试、升学等各方面的压力,所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教师通常会采取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非实际英语语用能力,课堂上的多数时间和精力被花费在单词、课文的解释和句子结构的分析上。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具有很高的语言能力,词汇丰富,语法功底厚实,阅读和写作能力强,会做题、会考试,但是交际能力相对较差,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表现出语用知识和能力低,频频出现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障碍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在英语教学中加入相关语用知识的学习,以达到语言的交流准确、流畅的目的。
那么语用教学是否可行呢?国外的相关研究得出结论:语用知识不仅可教而且有效。Kasper&Rose(2002)在研究中介绍了三种课堂语用习得模式:第一种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目的语输入和使用目的语附带习得语用知识;第二种是以语用教学为目的有计划的提供元语用信息的显性教学;第三种是间接提供元语用信息的隐性教学。Rose在总结语际语用教学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一是虽然有些语用知识很难教,但总体来看很多语际语用特征是可教的。二是与没有教学干预相比,专门的`语用教学是有效的,对学生的语用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相反,在没有教学的条件下,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在很多方面得不到充分发展。三是就语用教学方法而言,整体来看,以提供元语用信息为主的显性教学比不直接提供元语用信息的隐性教学效果要好。
国内学者也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认识到语用教学的必要性。他们在结合中国外语学习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认为,通过课堂教学,增加语用输入,可提高学生的语用意识,培养语用能力。国内在教材的编写方面越来越重视语用能力的培养,在教材中加入背景知识和文化常识的介绍,设计口语练习的环节,注意练习多种表达方式等等。大型的考试中(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越来越注意语用能力的考察。
三、语用教学的课堂应用
在英语课堂中加入语用教学已成为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显性与隐性教学都在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方面发挥着明显且重要的作用。
显性的课堂语用能力教学模式包括:提供元语用信息、提供真实语境、提供交际机会、提供纠正性反馈。教师在明确教学目的后,向学生提供元语用信息,以增强学习者的语用意识。教师所提供的元语用信息应包括两个方面:语用语言知识和社交语用知识。之后教师提供或设置语言使用的真实场景,让学习者在语境中熟悉语言使用和用法的匹配。输入过后是学习者进行输出的阶段,通过组织课堂活动或任务(如角色扮演、小组活动、复述故事等),让学习者把所学的语用知识输出,同时教师针对他们的学习情况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
隐性的语用教学包括观看英语电影,利用多媒体以及网络辅助教学,举办中外文化知识讲座,开列文化知识书籍等等。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可以体会语言的真实使用情景,学习本族语者地道的英语表达,深入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一定程度上抵制母语对于外语学习的负面迁移作用,理解误会的产生与化解,达到不同文化间的自由沟通与交流。
在教学中应注意,为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用意识,进而达到提高语用能力的目的,在增加有效输入的同时也应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增加有效输入要求教师在上课时注意利用教材,从中提取相关的语用知识。在学校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手都会有至少一本的教材,这是教师们使用起来最方便的教学材料之一,或讲解或引申,都可以使语用知识的教学融入英语课堂中来。而在不拘泥于教材的同时,在教材内容之外,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展开隐性语用教学,不仅丰富了课堂,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学习策略方面来讲,提高学习动机,缩短与目的语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助于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情感和认知两方面更好地学习语言。
四、结语
时代的发展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理念和方法都发生着变化的今天,语用教学的使用与推广是大势所趋。关于语用教学的研究虽有了一定进步,但还需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加以完善,在教学方法的实施,以交际语用能力为导向的教材编写,教师自身语用能力的提高,学生语用认知过程研究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同时,科技的发展大幅度的丰富了课堂教学,基于网络计算机的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课堂的不足,如何加以利用也是语用教学要研究的问题。
【试析从英语教学理念的变化谈大学语用教学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6254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