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活动自由的再思考论文
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享受自由是幼儿的权利。从某种意义上说,自由既是教育的手段,又是教育的目的。给幼儿以自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而幼儿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自由精神与意志的确立。当然,这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但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发展幼儿自由精神和意志的意识和策略。然而,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由于认识上的误区,一些教师在对待幼儿在活动中的自由问题上,存在着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1.活动中的自由缺少教育目标的导向。
当今,为幼儿“松绑”,给幼儿以活动的自由,似乎已经成为教师日常的教育观念。但实际的情况是,不少教师常常被“自由”的表象所迷惑,总觉得“自由”就是教师少加干涉,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我曾看到过这样的活动场景:一位老师正组织幼儿观察棕榈树。忽然,一个小朋友发现有两只蝴蝶在草地上飞来飞去,于是大叫“蝴蝶、蝴蝶”,孩子们的目光一下被飞舞的蝴蝶所吸引,许多幼儿争着去捉蝴蝶。老师为了尊重幼儿的意愿,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没有提出任何要求,任小朋友自由地追赶蝴蝶,结果蝴蝶没捉到,而场面一片混乱。等蝴蝶飞走了,继续组织幼儿观察棕榈树。可以想象,经过刚才的一阵嘻闹,活动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表面上这位老师给了幼儿选择和活动的自由,但缺少了目标意识的约束,教育的价值又是什么?伊·谢·科恩在《自我论》中有这么一段话:如果我们在沙漠中解放一个人,而那个人无所追求,他的自由有什么价值?自由必须有目标,行动才能有意义。幼儿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
2.环境中的自由缺失教育价值的赋予。
幼儿的活动和认识是在自身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得到调整、扩展和深化的。可见,创设自由宽松的探索性环境对幼儿发展是何等的重要。应该说,在活动环境的创设中,不少幼儿园给幼儿创造了自由选择、主动活动的机会与条件,但对环境应实现什么目标,如何发挥应有的效用,还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比如,各种活动区域中活动材料的投放缺乏科学的指导,随意性大,想放什么就放什么,或看到别人放什么就放什么;有些操作材料单调且反复使用,幼儿早就失去了兴趣;有些教师不管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把各种操作材料一股脑儿地全摆出来,使幼儿在操作时无所适从,甚至无目的地摆弄、争抢,反而影响了幼儿对材料的感知和操作。环境缺失了价值,这对幼儿的自由又有何等价值?
3.实施中的自由缺乏教育指导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了要给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提供幼儿自由表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机会。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教师知道创设幼儿自由学习空间的重要,但究竟该如何实施却心中无数,很难把握一个“度”。比如,有的`教师认为,强调纪律的约束就会限制幼儿的自由,因此在日常活动中,尤其在幼儿自由游戏中,放任自流的现象时有发生,幼儿的规则意识淡薄;而对于该如何来帮助幼儿建立发展性常规,却知之甚少,缺乏应对的教育策略。
由此可见,幼儿教育活动中的自由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推动和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也可能妨碍和影响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关键是我们的幼教工作者,该如何科学地把握,使之发挥积极的作用。为此,我们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进行研究与探索。
1.正确把握自由的本质内涵。
给幼儿自由,是允许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参与,允许幼儿将自身内在的信息与外在的信息广泛交流,享受思想和操作的自由,但这种自由不等于放任,而是在一定规则基础上的自主,也只有在一定规则的规范下,幼儿才能有序地、有效地进行自由的学习和活动。我在一次讲座中听到这样一个例子:在美国的课堂上,允许孩子做自己的事情,坐姿也可以各异,但绝对不可以影响别人,如果影响了别人,老师会立即制止他。在课堂上,当老师和某个小朋友在讲话时,其他任何人不能插话,如果插话了,老师会马上制止,严重的话,老师还会请他离开教室。这样做的原因是要让孩子们明白:做任何事情是你的自由,但不可以影响到别人,如果影响了,你便没有了自由。作为老师,应该理解“自由”的全部意义。
2.充分发挥环境的暗示作用。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这“规矩”该如何建立,则是一门学问。作为教师,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常规,应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善于运用环境的暗示作用,通过环境发挥“说话”的功能。比如,教师在设计“智慧瓶”这个游戏时,可以把游戏的程序或要求画成图表:数字和实物匹配、颜色接龙、高矮排列等,贴在区角的墙壁上,让幼儿根据图表进行有序活动;活动结束后,同样以标记的形式提醒幼儿整理瓶子,将瓶子送回“家”。这种把活动的程序和具体的规则相互融合的方法,不仅幼儿更乐于接受,而且幼儿的活动也因此会进行得更自由、更投入、更有序。
3.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
幼儿需要宽松的环境、自主的活动、自,由的表达。但如果离开了老师的引导,这种“自由”就有可能变成一种无序的、盲目的活动。因此,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显得尤为重要。比如,为了处理好幼儿自由与养成良好规则意识的关系,教师在赋予幼儿自由的同时,要以一定的规则来约束幼儿的行为,逐步发展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能力。其次,教师要尊重幼儿个性发展,允许幼儿参与规则的建立,和幼儿共同建立发展性常规。同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幼儿支持性的指导,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将外在的要求和规则逐步“内化”为幼儿自觉的要求,逐渐实现幼儿的自律、自控和自主,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对幼儿活动自由的再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1.幼儿自由活动教案
2.自由与约束论文
3.自由议论文
7.规则与自由议论文
8.飞向自由议论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6224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