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对大学生就业来说,大学生应该有自己明确的职业规划,从一进大学起,就对未来做好规划,并进行积极的能力和素质准备,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就业的论文,欢迎来参考!
摘 要:
随着经济的转型和教育的深化改革,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持续增多,存在着极大的供需矛盾。本文通过分析我国20xx年就业形势,希望通过高校就业指导和学生自身就业观念的转变来给大学生就业提供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经济发展
高校毕业生就业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但就是近年来高校大量扩招,及部分行业的不景气和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今年的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大学生就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果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将出现深刻的矛盾,影响社会发展。在国家不断加大的就业促进措施保障下,要继续推进大学生就业,重点就在于高校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促进学生自身就业观念的转变。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在宏观就业形势方面,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袁贵仁强调,高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各类院校都要合理定位,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注意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大学生尽快就业,适应社会需要。
一、就业形势分析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3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持续增长。但近几年的高考招生人数众多,以及部分行业的不景气和一些学生死板的就业观念,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平稳顺利。20xx年1月25日从人保部新闻发布会获悉,据教育部统计,截至7月1日,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据人保部统计,截至12月底,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7%。但就是,我们要看到,虽然经过各种努力,20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有所好转,但仍有十分之一的毕业生未就业,20xx年,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60万人,达到历史最高峰,就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二、高校大学生现状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普遍问题。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很多,特别就是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不景气,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而学生自身素质的欠缺和死板的就业观念也给就业造成了影响。
首先,高校扩招使毕业生人数每年逐渐增加。当市场需求趋于饱和时,大学毕业生人数每年持续上升,造成了供大于求的矛盾。
其次,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欠缺和死板的就业观念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许多学生入学后,学习不努力,逃课、玩游戏或上完课就什么不管,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大学四年来,不学无术者找不到工作,拿着优异的成绩单的学生也很难找到满意工作,原因就在于读死书,除了一张成绩单,没有其他技能,也没有社会经验。此外,就业准备不充分,就业观念陈旧。有些学生只认定大城市;有些学生只准备考公务员,一次、二次没考上也宁可一直考下去;有些学生只去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有些学生和用人单位提的要求仅仅就是工资高点,不要太累。这些现象反映出大学生就业难,很大程度在于自己。大学不就是毕业后非要留在大城市发展,二、三线城市也会大有作为;大学不就是毕业时找到的'工作就要干一辈子;现在刚毕业的大学生不再就是精英了。
三、多方努力促进就业
就业问题就是个系统工程,这个工程由两方面构成,首先国家在促进就业方面提供大力支持,其次高校要培养好学生,加强就业指导,增强使他们的竞争能力。
20xx年xx月19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指出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的成绩,就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也就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
根据20xx年、20xx年就业指导经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继续把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首位,引入新的政策,积极探索新的就业渠道,大力推进毕业生就业。国家要一如既往,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启动援助措施,以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咨询服务为重点,建立大学科技园或商业园实习基地。同时,在教育系统吸收应届毕业生,加大预征入伍和自主创业两项重点工作,继续组织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重大科研项目聘用毕业生等。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大学生就业渠道增多,国家也会继续实施扩大稳定就业政策,并进一步采取多种措施千方百计扩大稳定就业。那么2012年大学生就业的重点就就是高校做好学生就业指导,促使学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
第一,从源头上看,人才质量在高校,同时要求高校专业设置要有前瞻性。
高校从1999年开始扩大招生,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不仅就是数量的变化,其中包括专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就是非常大的。高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培养学生。学校除了给他专业知识之外,更重要的就就是他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大学设置专业要有超前意识,处理好与市场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学校已有学科建设为基础的优势性原则、加快专业调整步伐,让专业设置和就业状况挂钩,将有助于鼓励和促进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并确保社会需求的学生。
第二,高校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联系更直接,就业竞争更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的就业指导也越来越迫切,要求越来越高。这需要高校建立一个特殊的职业指导机构和一支专业的职业指导队伍。在学生进校开始就进行就业教育,从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势到专业就业前景,及如何给自己做好职场定位、如何找工作等给学生作系统的指导。教育学生首先全面和客观地评价自己,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喜欢做什么,明确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由此来调整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上的期望,制定与自身水平相适合的期望工资水平。其次教导学生找工作要积极主动,具备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尽可能地找出劳动力市场中的有效信息,并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把个人的基本信息更多地反映给用人单位。最后,要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校培养的就是专门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涉及跨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学理科的同学也许会涉及写新闻报道或调查;学中文的同学,可能会到工厂、科研单位采访,会涉及运用自然科学知识。社会需要的就是“复合型人才”,所以学生们要适应新环境,使自己尽快胜任工作,不断根据工作需要学习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第三,学校多方面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大城市、工作稳定、高薪,一直就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在找工作时,有的毕业生不愿到小城镇工作,不愿意从最基层、最普通的工作做起,最终影响了就业。虽然大部分大学生认识到了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但到真正找工作时,因不愿意到基层工作,工资要求太高,导致就业难。所以就业必须调整心态,改变就业观念,才能扩大就业渠道。
随着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基层就业优惠政策,许多大学生已开始慢慢转变就业的地域观念,愿意到基层、农村就业。其实基层地区和中小企业急需补充人才,就是年轻大学生经受锻炼、快速成长的重要天地。同时可以算一笔经济账:一些家在小城镇或农村的学生在大城市工作,月收入三千元左右,除去房租、伙食等开支,有时可能还入不敷出。而如果回家乡工作,虽然收入少一些,但消费较低,还可以吃住在家里,从经济角度考虑既实在又可行。
大学生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走一条更现实和先融入社会再寻求发展的道路。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就业时只要有单位接收,就应该先就业,首先融入社会、脚踏实地锻炼自己。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单位不适合自己发展,可以重新选择职业。有了工作经历,各方面的经验和能力肯定会有所提高,时机和条件成熟时,就可以大显身手。我们相信,国家出台各项政策推进就业,高校不断提高人才质量,学生们转变就业观念,那么“就业难”就不再就是难题。
【大学生就业的论文怎么写】相关文章:
3.论文怎么写
4.写审计论文怎么写
5.论文结论怎么写
6.LED论文怎么写
7.环保论文怎么写
8.怎么写SCI论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6215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