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帮助大班幼儿建构数学经验论文
一、现状与问题
1. 教学活动方式陈旧:学习机械有些老师在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是机械的,主要表现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游戏只是停留在数学活动的表面,没有很好地为教学目的服务。这导致幼儿在活动中容易走神,回答问题跟风式,似乎在动脑筋,然而等到独自操作练习时,却是答非所问或是愣在那里,全然不知道这个题目是让他干什么。
2. 操作材料功能单一:过程无趣教师在利用操作法进行教学时,只是一味地把操作方法强塞给幼儿接受,导致幼儿的注意力持续短暂,只有三分钟热度。
3. 幼儿思维特点忽视:目标远离幼儿期的思维发展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因此,每一次的数学活动要让幼儿接受理解必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完成。有些教师对幼儿的接受能力太过高估,其教学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二、从一日生活出发帮助幼儿建构数学经验
1. 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接触,抓住时机渗透数学教育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数学应该是实施幼儿数学教育的最好方法。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皆课程,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是那么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教师在一日生活中要善于抓住时机,为幼儿创设接触数学、感受数学的机会,使幼儿在平常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建构数学经验。比如区域活动中,大班幼儿就可以成为创设自然角的设计师,幼儿肯定会请一些小动物搬进自己设计的“家”,在这个过程就可以渗透等分、计时等数学内容,从而使劲儿获得相关的数学经验。
2. 通过墙饰的展现互动,帮助幼儿建构数学经验幼儿园的环境也是幼儿学习的一部分,班内教师每次都会根据主题更换教室内的.主题墙、区域材料等。因此可以将幼儿生活中面临的数学问题,用墙饰展现出来,通过材料的投放,引发幼儿兴趣。教师再引导幼儿通过操作过程中不断地与材料相互作用,以及和教师、同伴的交流,发现其中的秘密,从而帮助幼儿建构数学经验。例如在一次区域活动中,娃娃家有争吵的现象,我走近了解到,原来是扮演妈妈的涵涵在和扮演姐姐的乐乐为年龄的事争吵,此时就引出了一个关于妈妈年龄的问题,争吵下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妈妈到底比自己大多少岁?这时教师一定要及时抓住这个机会,通过调查妈妈年龄、利用互动墙饰交流和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3. 运用幼儿生活、游戏中真实的问题情境,解决数学问题及建构数学经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表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幼儿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数学经验才真正成为幼儿自己的经验。挖掘和利用幼儿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真实的问题情境,或者教师有意识地在一些活动中设置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幼儿在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数学经验。幼儿实际生活中所学习的数学知识,都是幼儿自己遇到过具体的问题,如果解决了,也是比较容易被幼儿所理解的。当然,如果幼儿真正有意识地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能更直接地理解数学和生活的关系。如大班幼儿的值日生问题,从周一至周五,每天都有一组值日生。我们班幼儿35 个小朋友,5 人一组,分了7 组,那么,第六组、第七组的小朋友哪天值日呢?这个问题就引发了幼儿们的讨论。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层层递进的引导,帮助幼儿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像这里就可以让幼儿掌握加法应用题的编法。幼儿学到了创编应用题的方法,就能找到更多的生活中的事情来编应用题。
4. 选择游戏帮助幼儿建构和积累数学经验游戏是幼儿最容易接受的有效学习方法。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所以游戏一定是帮助幼儿建构和积累经验的有效方法。因此,为了帮助幼儿在生活中建构数学经验,教师要善于抓住各种教育机会,设计各种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真实感受数学的存在,从而体验数学的重要性和游戏的乐趣。
总之,教师只有让幼儿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幼儿的情绪才是愉悦的,表现才是积极的,操作才是主动的。因此,幼儿数学活动的途径是生活,教师要牢牢抓住每一次数学活动的教育机会,让幼儿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让数学与生活真正融为一体。
【在生活中帮助大班幼儿建构数学经验论文】相关文章:
6.大班幼儿数学教案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6170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