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半功倍论文
心理学家认为注意力分为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是要把学生从不随意注意向随意后注意转变,让学生掉进老师精心设计的“陷阱”里,激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导语的目的就在于激起学生的兴趣,创设美好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跨进新知识的天堂。这就需要我们潜心设计导语。
怎样才能设计好导语呢?
一、精心设疑,促思激趣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设疑即设置悬念,它能引导学生深入到作品中意蕴丰厚、意味深长的关键处,正如有的小说为增强艺术感染力,吸引读者,往往在开头设置重重悬念,后面的情节就围绕这些个悬念展开,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解开悬念,从而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学生富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悬念能唤起学生急切期待的心理和追根究底的欲望,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兴趣的妙法。比如在讲授《孔乙己》时,我们可以采用“寻人启事法”的导入方式:“孔乙己,男,五十多岁,黑瘦脸色,皱纹间有伤痕,穿一件破夹袄,两条腿被打折,今欠十九个铜板,有谁知其下落请与咸亨酒店老板联系。”学生听到这样的导语自然会产生疑问:“孔乙己到哪里去了?他的腿为什么会断?咸亨酒店的老板为什么会跟他要钱呢?”这样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就活跃了。
二、运用故事,激发兴趣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学习的最佳动力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中学生最喜欢听故事,只要一听故事,就会兴致勃勃、注意力集中。因此我们在讲课之前不妨先引述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标点”专题的复习比较枯燥乏味,单纯知识的讲解和记忆,无疑会让学生反感乏味。我们不妨这样来导入:我国民间流传着不少关于标点符号的笑话。如有一个笑话说一个员外想将穷客人赶走,在房门口书写“落雨天”三字。穷客人识破了主人心机,就续上了“留客天”三字。员外又加上几个字,变成了“落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客人看了重新加上标点:“落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员外看了,哭笑不得,无可奈何。
小小标点如此神奇,不得不令人肃然起敬、油然生趣,后面再讲标点符号的特征和用法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了。
三、激发想象,背景导入
我们都知道背景知识越详,越易于理解作品。
文艺作品知人论世,本身得以产生的文化与个人环境是作品得以产生的语境,脱离了语境便无法相互了解与沟通。因此对文章的时代背景作必要的介绍,对于学生领会其思想内容是很有帮助的。如在教《雷雨》时,我们不妨这样来导入:同学们,当你看到“雷雨”这两个字时,意念中可能马上会出现风狂雨暴、电闪雷鸣的情景,这震人心魄的一幕是自然的雷雨。30年代的一位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却凭着他对生活的敏锐感悟,为我们勾勒出酝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空气里的一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图卷,那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就是我国的戏剧家曹禺。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他的杰作《雷雨》。明确了社会背景,再分析人物形象及分析造成这一悲剧的社会根源,就迎刃而解了。
四、利用情感,创设情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血肉。”教师在教学时要正确而深刻地领会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利用情感的作用,无疑要注意教师语言的铺陈之美。一堂课的起始,往往需要施教者以其丰富的感情积累和知识底蕴来纵情渲染、恣意铺陈,从而为学生步入课文情境、把握课文内容筑路架桥、创设氛围,使学生耳与心谋、眼与口一,体会作者的详尽感情,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感受文章的艺术境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讲授《〈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一课时,我切入了亲自率领广州起义敢死队的革命先驱者黄兴的词作《蝶恋花》:“转眼黄花看发处,为嘱西风,暂把香笼住。待酿满枝清艳露,和香吹上无情墓。回忆羊城三月暮,血肉横飞,气直吞狂虏。事败垂成原鼠子,英雄地下长无语。”词中清丽婉曲的语言,凄楚悲愤的情感,使学生深受感动,课堂上呈现出一种从未有过的沉静肃穆气氛,从学生的神色上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一次惊天地、泣鬼神的革命起义都有一定的认识深度,课进行得非常顺利。
五、承上启下,架桥过渡
从教材编排体系看,每学科中的单元与单元、课与课之间,都是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的。如果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能按照教材本身的内在逻辑关系,设计出联系旧知识、提示新内容、承上启下的导语,会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时的导语,如同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学生既复习了旧知识,又激起了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
比如我在讲宋词《京口北固亭怀古》时是这样导入的:在我国这一诗的国度里,宋词是继唐诗之后又一块璀璨夺目、竟放异彩的瑰宝。同学们知道宋词有豪放和婉约两派,豪放派的开创者是北宋的苏轼,那么到了南宋是谁又在高举豪放之旗呢?对,是辛弃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辛弃疾豪放词风的代表作……老师引导、点拨的导语,通过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联系、对照起到了承上启下、引导过渡的作用。
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音像辅助法、广告语导入法、旁打侧敲法、危言耸听法等。
总之,语文课的导语设计只要我们因文、因时、因人灵活多样,巧妙构思,潜心设计,激发情趣,创设意境,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事半功倍论文】相关文章:
1.用事半功倍造句
2.事半功倍造句
7.事半功倍的反义词
8.事半功倍成语故事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503804.htm